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Fenton-SBR组合工艺对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3组份HA、FA及HyI的变化特性。研究发现,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以COD、DOC及UV254表示的溶解性有机物总去除率分别为79.1%、73.6%和92.9%;对各分子量分布区间的去除效果较好,除10~4 ku分子量区间外,其余分子量区间COD去除率均在80%以上;同时,组合工艺对渗滤液DOM3组份的去除率为HAFAHyI,对3组份以UV254、COD和DOC表征的各指标去除率为UV254CODDOC。  相似文献   

2.
两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的原水水质特征,徐泾水厂示范工程采用了两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处理高有机物污染原水的效果良好,对CODMn、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4%、54.2%和52.1%,出厂水的CODMn浓度基本达标.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表现为:①生物预处理和BAC单元对0.5 ~1ku区间的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前者对该区间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1.9%和80.8%,后者的分别为43.7%和45.5%;②强化混凝沉淀单元对大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对>30、(10 ~30)、(3~10)和(1~3) ku区间DOC的去除率依次为29.6%、42.4%、31.7%和81.5%,对相应区间UV254的去除率依次为22.1%、80.1%、54.8%和71.7%;③砂滤单元以去除大分子质量有机物为主,对>30、(10 ~30)和(3~10) ku区间DOC的去除率分别为62.8%、81.8%和69.8%,对相应区间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50.6%、69.7%和66.1%.与对DOC的去除特性不同,砂滤单元对小分子质量的UV254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0.5~1 ku和<0.5 ku区间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1.3%和26.6%.  相似文献   

3.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去除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的低浓度城市污水,考察了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反应的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存在着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是一种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相同的加药量下,该工艺在减少絮凝产物中铝含量的同时,可去除部分有害重金属元素且效果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对铝的去除率比单一的化学絮凝工艺提高了106%;在重金属元素去除方面,对铬和锰的去除率提高了10%~15%,对镍元素的吸附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该工艺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处理效果会受到重金属浓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以去除污水中的COD、SS和TP为目标的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为保证其出水水质稳定,构建了该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它采用以进水TP浓度为基础的前馈控制和以出水TP浓度为控制参数的反馈控制,来实现对投药量的自动调节。试验结果表明,该自动控制系统对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投药量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可使投药量随进、出水TP浓度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当出水TP浓度稳定在1mg/L以下时,自动控制的投药量比手动操作的节省约25%,从而降低了运行费用。与手动加药相比,该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低浓城市污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和化学混凝两工艺对低浓度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在PAC加入量为70mg/L、PAM加入量为0.5mg/L、絮凝反应时间为35min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61%,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70%,对SS的平均去除率为90%,效果明显优于化学混凝工艺;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污泥回流不仅可以提高去除效果,而且对进水水质波动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MBR对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中空纤维微滤膜生物反应器(MBR)装置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对运行中的原水、出水、混合液的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分析,阐述了该膜生物反应器对各分子质量区间内有机物的去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截留作用可完全截留粒径>0.22μm的有机物,而活性污泥的降解作用以及膜表面滤饼层和凝胶层的共同作用可去除大部分0.22μm以下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活性炭对反渗透(RO)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吸附效果,首先采用颗粒活性炭(GAC)、粉末活性炭(PAC)和活性炭纤维(ACF)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PAC的吸附效果最佳,当PAC投量为0.9 g/L时,对RO浓水Ⅰ、Ⅱ中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4.8%和71.8%。同时研究了RO浓水中DOM的分子质量(MW)分布及新、旧PAC的孔径分布,发现RO浓水Ⅱ中以MW<500 u的DOM为主,而PAC的吸附作用以孔径<2 nm的微孔为主、孔径为2~4 nm的中孔为辅,因此适于吸附RO浓水中的DOM。  相似文献   

8.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在化学絮凝沉淀处理技术和生物絮凝吸附处理技术集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联合絮絮凝沉淀法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并详细介绍了该处理工艺的构成,原理和特性,现场试验的的结果表明了这一工艺在节省药剂减少污泥产量,提高处理系统的可靠性与运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活性炭和生物活性炭对几种典型有机物进行了去除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氯甲烷主要靠活性炭吸附作用去除,而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的效果相对较弱;新活性炭与生物活性炭对苯酚和苯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两种活性炭均能把含超标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进水处理至国标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的X水厂运行一年多以来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CODMn的平均去除效率为30%,TOC的平均去除效率为22%,UV254的平均去除效率为44%;去除效率为UV254>CODMn>TOC;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能有效降解和去除水中有机物,是一种适宜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11.
按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可生物降解性及其在活性炭上的可吸附性将其分为四类,考察了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水中四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对有机碳分子质量的测定考察了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不同分子质量区间有机碳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滤池在运行初期去除的DOC主要为可吸附性DOC;在其连续运行6个月后,能够有效去除的DOC则为可生物降解且可吸附性DOC;可被滤池去除的DOC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为(3~10)、(1~3)及〈0.5ku的范围内。生物活性炭的生物再生过程只能保证滤池对可生物降解且可吸附性DOC的持续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Fenton试剂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考察了Fenton试剂对渗滤液中不同表观分子质量和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表观分子质量〉2ku的COD和表观分子质量〉4ku的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大于60%和80%。Fenton试剂对富里酸(FA)的去除率为85%,对腐殖酸(HA)的去除率为68.4%,对亲水性有机物(HyI)的去除率为36.5%。  相似文献   

13.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MBR出水作为纳滤进水,从有机物分子尺度分布的微观角度分析进水中有机物分布特征与纳滤膜污染的相关性,研究含不同分子质量的有机物水样对纳滤膜通量衰减、脱盐率以及膜表面污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进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质量的减小,膜比通量衰减幅度不断增加,特别是分子质量<1 ku的溶解性有机物引起膜通量衰减幅度最大,连续运行28 h后膜比通量下降了85.2%.电镜扫描分析进一步表明,进水中分子质量<1 ku的有机物是造成膜有机污染的主要成分.此外,水中有机物在纳滤膜表面的累积会使纳滤膜的脱盐率有所增加.当进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在1 ku以下时,纳滤膜的初始脱盐率在94%左右,经28h连续运行后脱盐率上升了3.5% ~4%;进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在100 ku以下时,纳滤膜的初始脱盐率为91% ~92%,经28 h连续运行后脱盐率上升4% ~4.5%.  相似文献   

14.
混凝和粉末炭去除黄浦江水中DOM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表明,混凝去降分子量〉4000u的溶解性有机场(DOM)效果较好,而对分子量〈4000u的去除效果较差。粉末活性炭去除低分子量的DOM效果较好,去除大分子量的DOM效果较差。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较大时,DOM分子量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减少。黄浦江水中分子量〉4000u的一部分有机物难以被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产冷凝液被有机物污染而难以回用的难题,对烯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进行了水质分析,在明确冷凝液中主要有机物组成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可再生吸附脱除冷凝液中有机物的处理技术.中试结果表明,在吸附材料填充率为75%、水力流速为20 m/h的条件下,采用下向流进水方式,该系统可有效脱除冷凝液中的有机物,出水TOC<1.0 mg/L,完全能满足二级脱盐水对总有机碳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天然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对地下水化学氧化除铁和混凝除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的分子质量越大,对化学氧化除铁的阻碍越大,但对混凝除铁越有利.高锰酸钾去除有机铁最有效,自由氯的氧化除铁能力最差.当有机物的分子质量<4 ku时,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去除有机铁;二氧化氯和自由氯氧化除铁仅在有机物分子质量<1 ku时有效.混凝除铁只适宜于有机物分子质量>10 ku的情形;预氧化混凝除铁可用于有机物分子质量>10 ku和有机物分子质量<2 ku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高温加热法、反复沉积法、泥涂层法对石英砂进行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比了3种改性石英砂和未改性石英砂对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及上清液的COD浓度,并采用动态吸附试验对静态试验的结果进行了验证.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石英砂对有机物的去除率由1.3%~5%提高到18%~50%,吸附容量约是未改性石英砂的5~30倍.动态试验结果与静态试验结果一致.可见,对石英砂进行改性是提高其去除有机物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中高温加热法制得的改性石英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处理滦河水,以DOC、UV254、THMFP为指标考察了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原水中的有机物以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为主,该部分有机物是生成THMs的主要物质,其中分子质量为1-3 ku的有机物生成THMs的能力最强;混凝/微滤工艺对分子质量>10 ku的DOC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各个分子质量区间,对UV254的去除率均高于对DOC的;系统对THMFP的去除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19.
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如何去除天然有机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凝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避免这些物质进入膜孔内部,改善沉积在膜表面滤饼层的过滤性能和水中颗粒、胶体的迁移性能,提高膜通量。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溶解性有机物,利用超滤(UF)膜截留粉末炭,可达到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还能防止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混凝/PAC/UF组合工艺对水中UV254、UV410、TOC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95%、84%,同时能改善膜透水通量、降低膜的吸附阻力、延长过滤周期、有效减少膜污染。  相似文献   

20.
高级氧化/生物法去除制膜废水中的强有机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级氧化/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强有机溶剂的制膜废水.结果表明,曝气微电解和催化电氧化技术去除强有机溶剂的最佳pH值分别为(2~3)、(5~6),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20、(90~120)min;高级氧化技术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将B/C值从0.30提高到0.55左右;高级氧化/生物法组合工艺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处理效果很好,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