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多以女性为关注对象,作品中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自我感缺失的痛苦。《女祭司》中的女主人公琼因受到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将男性社会所定义的理想女性形象内化成"理想"的自我,她的生活就如照镜子一般,在以各种形式出现的镜子中既看到可爱的"理想我"的影子,也看到现实中难以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的"现实我"影像。"理想我"的虚幻性和它与"现实我"的距离导致了琼自我的异化,让她因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我而挣扎于多重的自我之中。  相似文献   

2.
新书上架     
Rhea 《商品与质量》2008,(26):10-10
《一辈做女孩》作者:(美)吉尔伯特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女巫问亚瑟,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作者30岁以后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在令人疲惫的婚姻结束之后,她在意大利、印度、印尼三个不同国度之间寻找自己。书中的108个短篇象征了灵魂探索、自我发现之旅,是作者的亲身实录。伊丽莎白用自己的故事来验证了女巫的答案,女人最想要的是掌控自己。观点:一本女性疗伤的书,却并不忧伤。作者寻找自我的旅程一路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她不只在告诉女人自身的价值,也在告诉女人身边的男人,她们想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赫斯顿的经典力作《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由于身处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主导的社会,女主人公被剥夺了发言权,其自我认同感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本文拟以珍妮的三次婚姻为线索,通过研究珍妮对语言的运用和她与自己声音的关系分析她如何逐渐摆脱了种种阻碍其实现自我的力量,并最终发现和了解自我,从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珍妮对声音的探求过程与赫斯顿对语言的运用是并列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二十四个故事各有不同的焦点,其中婚姻主题十分明显。早在上个世纪初,齐崔吉就提出乔叟的四个故事——《巴斯妇人的故事》《牛津学者的故事》《商人的故事》以及《地主的故事》——应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看法,因为它们皆以婚姻中的权力问题作为中心辩论。一般学界对于乔叟婚姻故事的诠释主要都在中世纪厌女文学传统与女性主义的框架内讨论。然而,另一种可能性是乔叟不把自己局限在女性主义论述里,而是提供了女性角色们一个重塑中世纪男性特质的场域。细读《坎特伯雷故事集》发现,对于乔叟的男性角色而言,婚姻不过是场游戏,但乔叟的女性角色也为了驯化男性而不断努力。这四个婚姻故事的共通情节即为每位妻子都教导丈夫何为男性美德。总的来说,每个婚姻故事都显示了中世纪婚姻意识的反转,不以女性主义讨论这些婚姻故事,而是单纯地探讨中世纪女性对于理想婚姻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你是一条河>中辣辣、冬儿和艳春三位女性的性格特征及其作为女性的抗争.寡母辣辣勤勉、坦荡、坚韧,同时又平庸、自私、愚昧,其形象消解了传统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神圣性.冬儿对母亲的反叛,意味着她已具有明确的女性意识,显示出女性的自我存在成为活跃的主体.艳春执著于世俗的人生,体现了女性强烈的依附意识.  相似文献   

6.
桑塔格在<床上的爱丽斯>中书写了女人的悲哀与愤怒.社会给女人派定的角色,不容她们彰显自我.剧中主人公爱丽斯无法忘掉过去,又无法面对现实,便把自己囚禁在病床上.她的孤独与寂寞是整个社会女性的普遍感受,她的孤独命运是天才女性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简·奥斯丁为讴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不懈努力而作.伊丽莎白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通过对她的形象剖析,展示其爱情婚姻历程,同时也可窥视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有三次婚姻经历的女性进行了深度访谈.针对受访者的口述,分析了女性在婚姻中的社会性别观念,认为当今社会中,以父权制意识形态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仍然存在,而且影响着妇女的婚姻角色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四位女性人物的深入剖析,试图弥补传统研究对女主人公的一元聚焦导致的对其他女性人物关照的缺失,解读作者布局多位女性形象的深层寓意,反观女性从边缘向中心游移抗争的曲折坎坷和角色困境。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的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帝王女人》讲述了慈禧作为一位女性在父权制文化中从平民走向帝国统治者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她拥有男性的智性力量,在多重角色中对君主身份的钟爱以及对权力的无止境追逐都表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在慈禧威严外表和强悍举止的背后,又清楚地昭示了她对男权文化的歆羡和遵从.慈禧身上女性意识的矛盾性是赛珍珠自我意识的诉求和内在自我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在《有了快感代就喊》中,"父子场景"、婚姻和事业构成卞容大成长自我的三个重要环节。"父子场景"中父亲血缘自然生命与权力文化象征意义在子身上的成长成为卞容大处理与婚姻、事业等社会关系的重要根源。卞容大在婚姻上以压抑弱者减轻主体内心痛苦的反压抑手段来维护男人的角色,但追求"事业成功"的失败让他的男子汉气概黯然失色,他却依然在妻子面前维护男人尊严的悖论产生了池莉女性情感体验下了解男性典型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作(zuō)女,指的是那一类不安分守己,天生爱折腾的女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主义扛鼎之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就是一个“作女”。作为一个已有两个孩子的28岁的年轻少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艾德娜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走上一条违背传统妇道的离经叛道之路,不惜一切地追求独立与自我,最终以生命为代价维护既得自由。是故,探讨了为什么艾德娜在众人认为幸福美满的婚姻中要“作(zuō)”。究其根源,艾德娜的“作”是由于她有了自我的意识,她“开始领悟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且意识到她个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外在世界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女权主义新视角解读《简·爱》的爱情婚姻主题,揭示女性在婚恋中自我迷失的情状以及在菲勒斯文化歪曲的世界里,女性被禁锢在男权社会为其规定的性别角色中深受压迫的生存境况,揭露男性中心主义的婚恋模式性别压迫的本质,对传统的婚恋价值观提出质疑,提高妇女对自我的认识和觉悟。  相似文献   

17.
作(zu(o))女,指的是那一类不安分守己,天生爱折腾的女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主义扛鼎之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就是一个"作女".作为一个已有两个孩子的28岁的年轻少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艾德娜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走上一条违背传统妇道的离经叛道之路,不惜一切地追求独立与自我,最终以生命为代价维护既得自由.是故,探讨了为什么艾德娜在众人认为幸福美满的婚姻中要"作(zu(o))".究其根源,艾德娜的"作"是由于她有了自我的意识,她"开始领悟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且意识到她个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外在世界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国19世纪的女作家乔治.爱略特反叛的爱情和婚姻使她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然而从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所写的4个人的5次婚姻来看,她的婚姻观仍然很保守:尽管她推崇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但她对当时追求金钱和地位的婚姻仍然很宽容。同时,她认为女性应该安于平淡的婚姻生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汀曾被誉为是女性中的莎士比亚的。她用六部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中心的小说,真实记录了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在现实与理想的取舍中,作者采用了两全的方法,将主人公没有金钱作后盾的命运和灰姑娘模式联系起来。从小说中折射出作者作为一个女性对浪漫爱情的幢憬,对婚姻的独立意识,对无奈现实的伤感,以及对待爱情婚姻的理性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和单身女性数量的增加,英国社会传统的"家庭天使"观念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两篇短篇小说《莉比.玛什一生中的三段时光》和《潘莫法的井》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单身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她们在婚姻以外所实现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以及在19世纪英国社会传统的婚姻观念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人们对单身女性现象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