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问题,对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选取连云港市2002—2012年间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以下结论:金融规模与科技创新长期正相关,金融效率与科技创新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连云港市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智慧端的科技与作为资本端的金融的有效连接,是国家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源。首先分析了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从5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促进机理,在借鉴德国银行主导型、日本的政府主导型与以色列政府及基金共同主导型3个成功模式及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科技金融创新的3个尺度,即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顶层设计与实施路线等3个平衡,为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心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边际效应分析进行基准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机制识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显著的驱动力.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风险配置,强化创新要素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区域之间的金融科技发展还能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赋能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研究结果对提高金融科技支持效率,切实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在分析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系统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科技型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其融资需求、融资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必须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问题提供相应的科技金融服务.因此,未来科技金融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加大政府科技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科技资本市场并鼓励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资本与科技企业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支持低碳创新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资金投入有限,低碳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性金融、科技金融市场和低碳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完善金融市场和碳金融体系,提升企业自身实力,通过科技与金融的有效融合支持和促进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撑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介绍各国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金融支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构建我国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理论分析和现状解读,研究认为芜湖市科技金融创新的样本价值在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外部保证,财政补贴力度大契合了科技金融发展初期的内在要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迎合了企业多元化需求.未来芜湖科技金融延伸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有效整合现有各项政策发挥协同效应,资源平台搭建对接通路,完善科技企业生命全周期的产品服务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科技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对下一阶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做了较为系统的部署。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指向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创新正在迅速成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高校科技创新与企业相互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宝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具有高校专业特色的知识平台与创新平台建设,对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不仅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经济市场化最重要的内生变量。现代市场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处于核心地位的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在经济市场化、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客观审慎地分析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务创新的情况与绩效,找出解决其伴生风险的途径和方法,对推进金融创新很有必要。本文立足于从会计管理、会计控制的角度,深入探讨金融创新中如何完善会计制度,如何发挥会计在控制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力求找到用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去化解和防范金融创新中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法律制度在科技创新中起着显著的作用。我国科技创新法制建设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目前遇到了发展瓶颈,原因在于信息阻滞带来了供应链系统的高风险.分析各种模式下信息阻滞形成的过程,探究其理论渊源,并依据稳定匹配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提出将供应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内部化是解决其风险过高的基础,应在供应链系统与银行之间的目标设定、契约安排和监管方面达成一致,使得供应链金融系统信息阻滞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可以扩展为3个转变,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有体制机制的障碍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5个因素,如果这些障碍因素解决得好,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够实现加速转变.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而技术创新在企业间的扩散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技术创新扩算规律的研究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区域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的多信息素、多衰减系数的改进型蚁群算法,首次将其用于仿真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尝试利用蚁群算法仿真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以得到企业的动态技术变革路线图,分析企业的技术扩散规律及预测企业的技术变革趋势.并用具体的经济数据进行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蚁群算法在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的角度展开。通过建立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其创新投入,并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未必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众创空间是以提供企业基础服务、资金资本、技术研发、创业信息、专业培训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为手段,以整合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资源为支撑,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组织. 基于众创空间的创业孵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产业培育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等四方面功能定位和效应表现,从外部环境与创新、服务主体的内部联动研究众创空间内外部的影响因素,构建众创空间创业创新功能网络要素结构作用模型. 该模型厘清了内外影响因素,可为众创空间实践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浙江省棉纺织企业的情况,思考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市场出发,在适当减量的同时提升产品档次,搞好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是我省棉纺织企业该走的路.  相似文献   

18.
科技协同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创新要素和资源的融合与共享,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从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科技协同创新障碍,构建出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并针对问题提出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快餐业渐渐兴起并得以发展壮大,随之出现了中式快餐业。快餐业的产生是餐饮业进行的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分别以麦当劳和马兰拉面作为西式快餐业和中式快餐业的代表,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4个方面进行比较,为中式快餐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连锁化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大学与科研机构、高铁建设企业和政府,以高铁建设的需求为纽带而联接起来,形成3种力量交叉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结构.高铁建设企业在中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进程中充当着领头羊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中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进程中充当着科技攻关的重任,铁道部主导的政府团队在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速铁路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组织者与指挥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