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实验室合成的三乙烯二胺—2—乙基己酸盐(TEDA—EH),DBu苯酚盐(DBU—P)和DBU—2—乙基己酸盐(DBU—EH)三种叔胺类催化剂在发泡过程中的催化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叔胺催化剂对仅有水与TDI的发泡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合成的三种催化剂较三乙烯二胺(TEDA)均有明显的延迟效果;还采用绝热温升法和发泡/胶化曲线法评估了叔胺催化荆在高回弹泡沫体系中的催化作用,发现合成的三种叔胺催化剂较TEDA不仅能延长发泡反应的起发时间,而且还延长胶化反应的起胶化时间,经上述综合评价确认DBU—P是一种理想的延迟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松节油用稀硫酸液相异构成单环萜烯,再用Cr—K—Ce/Al催化剂经气相脱氢制取对异丙基甲苯。对异构反应和脱氢反应的工艺条件及催化剂进行了研究,使产品中P—C含量为92%,全流程收率达到65~70%。  相似文献   

3.
TiO2/斜发沸石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一系列TiO2/斜发沸石催化剂(不同焙烧温度、不同粒度和不同负载量),它们在紫外光照射下可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发现焙烧温度为500℃、粒度为180—200目、TiO2实际质量分数为6.18%的催化剂样品活性较好.将其与P25对比,发现其降解速率虽低于P25(紫外光照84min,P25COD变化率为100%,而焙烧温度为500℃的TiO2/斜发沸石催化剂经紫外光照5.5h,COD变化率为71.8%),但是TiO2/沸石催化剂易于回收再利用,而纯P25因为颗粒细小,沉降速率慢,而不能快速分离.用XRD、TEM、BET、TG—DTA和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方法表征了这些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苯加氢制环己烷的齐格勒型均相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国产HC—402—2型苯加氢均相催化剂的组成和性能,并与法国同类型的HC—102型催化剂作了对比。小试和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国产HC—402—2型催化剂优于法国HC—102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用高压压汞法研究了Mo—Ni—P加氢精制催化剂担体的不同处理条件对孔结构的影响及担体浸溃Mo—Ni—P溶液后孔的变化情况。实验证明:担体用水泡不改变孔结构,而水蒸汽处理却起了明显的扩孔作用,平均孔径由44A增加到70A;担体经Mo—Ni—P浸渍液浸泡后也起了明显的扩孔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Z2):216-219
综述了近年来在催化苯乙烯立构规整聚合中单核镍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N—N型镍配合物、[N—O]型镍配合物、[N—N—O]型镍配合物、[N—N—N—N]型镍配合物等催化剂,并对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总结出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行为之间的构效关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周围空间位阻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催化剂活性中心周围吸电子基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不对称结构催化剂比对称结构的催化剂更容易调控催化剂的活性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等。这些特点为今后设计具有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苯乙烯聚合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云鹏 《辽宁化工》2009,38(8):545-547,553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研究的催化剂体系有多种,包括铜基催化剂、贵金属为主要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催化剂以及其他类型催化剂。其中,对铜基催化剂的研究较多,其催化性能也较好。目前选用的铜基催化剂以Cu—Zn系催化剂为主,综述了包括CuO—ZnO—Al2O3、CuO—ZnO—ZrO2、CuO—ZnO—SiO2等典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丁烷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催化剂活性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活性测试及催化剂表征研究了用于丁烷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的反应控制步骤-脱氢反应的机理,分析了(VO)2P2O7(020)面的催化脱氢过程,同时对β—VOPO4相在催化脱氢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丁烷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中,最重要的活性相是(VO)2P2O7,而(020)面是(VO)2R2O7的活性面。与此同时,β—VOPO4相也是重要的活性相,只有在β—VOPO4相与(VO)2R2O7协同作用下,方可对丁烷分子进行较适当地活化,使脱氢作为控制步骤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产SKI—400催化剂和进口I—9K催化剂在二甲苯异构化装置中的应用情况,对使用SKI—400催化剂进行了探讨,提出二甲苯异构化装置使用国产SKI—400催化剂,可以减少原料和公用工程消耗,提高对二甲苯产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由异丁醛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关键在于研制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的催化剂。有关这方面的报导还不很多,综合起来,仅有Fe—Pb磷酸盐,(有时加入Ba、Ca、Bi等其它金属元素)和Mo—P杂多酸两大类。但就目前的条件来讲,我们认为,Fe—Pb磷酸盐催化剂是有许多优点的,因而对其制备方法,组分配比等进行了考查评选。  相似文献   

11.
采用P对NiMo/γ-Al2O3硫化物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P与金属组分浸渍次序对催化剂结构和硫醚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改性通过抑制金属组分与γ-Al2O3间相互作用促进金属组分硫化、增加催化剂表面金属位数量,同时P改性也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量。P改性前后硫化物催化剂中均形成了Ni3S2物相,但未检测到MoS2物相。先浸渍及后浸渍P组分均提高了催化剂硫醚化性能;P物种和金属组分共浸渍制备催化剂利于异戊二烯选择加氢生成异戊烯。此外,P改性催化剂酸量增加促进了烯烃聚合。总体而言,先浸渍Ni-Mo组分后浸渍P组分所制备的硫化物催化剂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以庚(己)烯—1为原料,Co_2(CO)_6(Bu_3P)_2络合物为催化剂,在过量三正丁基膦配位体存在下,于180℃、40±2公斤/厘米~2压力、P/Co=1.6、H_2/CO=2的条件下,在高压釜中进行氢甲酰化反应,4小时左右,烯烃转化率为90~95%(克分子),醇收率65%(克分子)以上,选择性98~99%(克分子)正异构比4~6:1。文中就初步实验结果讨论了n—Bu_3P配位体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所用的络合物催化剂的稳定性,直链产物的选择性和反应机理等问题。结果表明,钴——膦络合物催化剂有较好催化作用,促使氢甲酰化条件大为缓和,是一个良好的催化剂,这对于深入研究该新工艺路线及其催化机理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酸性化学镀Ni—W—P合金的可能性判定,探索次亚磷酸钠在酸性介质中将WO4^2-还原成W的机理,寻找在施镀条件下使W-O键松驰、断裂的催化剂,实现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酸性多孔ZSM-5沸石(HZSM-5-M)和高比表面积的氧化硅(Si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Ni_2P催化剂(Ni_2P/HZSM-5-M和Ni_2P/SiO_2),对比研究了它们在苯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H_2-TPR、SEM和TEM对载体及其负载的Ni_2P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当反应时间为2 h,苯乙炔在Ni_2P/HZSM-5-M催化剂的转化率为98.5%,而在Ni_2P/Si O_2催化剂上仅为45.6%。说明Ni_2P/HZSM-5-M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显著高于Ni_2P/SiO_2催化剂。这是因为,与Ni_2P/SiO_2催化剂相比,在Ni_2P/HZSM-5-M催化剂上形成了小颗粒的Ni_2P活性相。同时,Ni_2P/HZSM-5-M催化剂的活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用萃取色谱法考察了煤焦油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对固体热载体法所得的干馏焦油,以Ni—Mo—W—P/Al_2O_3为催化剂,进行了加氢精制,定量研究了加氢效果、脱除杂原子与温度、氢初压及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DBT质量分数为0.8%)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eO2改性的Ni2P催化剂加氢脱硫(HDs)反应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程序升温还原(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CeO2的引入抑制了Ni5P4杂晶的生成,Ni2P催化剂的晶粒尺寸随Ce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PR结果显示,在CeO2与Ni2P催化剂前驱体之问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虽然抑制了NiO的还原,但促进了Ni2P物种的生成。从DBT的HDS反应结果可以看出,CeO2对于Ni2P加氢脱硫催化剂是一种有效的助剂,它的引入同时促进了Ni2P催化剂直接脱硫(DDS)和加氢(HYD)路径反应活性,从而提高了催化剂HDS活性。其中,催化剂的HYD反应活性随CeO2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催化剂晶粒尺寸变化规律相似,说明Ni2P催化剂HYD反应活性对催化剂结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华南平 《化肥设计》2006,44(1):18-20
应用NENRST方程测定了ISS脱硫催化剂溶液的氧化还原电动势,绘制了脱硫溶液的电极电势—PH曲线(Φ—PH曲线)。该曲线表明了ISS脱硫催化剂脱硫和再生反应的最大热力学趋势。介绍了ISS脱硫催化剂溶液Φ—PH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用自制的Mg-β和Fe—β沸石催化剂催化马来酸酐与甲醇酯化反应合成马来酸二甲酯。首先研究了煅烧温度对两种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确定其最佳煅烧温度分别为550℃(Mg-β)和350℃(-Fe—β)。在此基础上,用这两种催化剂研究了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马来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05~110%、Mg-β沸石催化剂用量为0-3%或Fe—β沸石催化剂用量为0.5%。在此条件下,12h内二酯得率趋于稳定,最高达到93.74%(Mg—β沸石催化剂)和91.91%(Fe—β沸石催化剂)和H—β沸石分子筛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Raney Ni催化剂和漆原镍催化剂,采用XRD、SEM等对非晶态特征进行表征。分别用这3种镍基催化剂对苯乙酮进行催化加氢实验,实验表明,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镍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一种高压差热分析法,考察了日本太平洋煤加氢裂解用的14种催化剂的活性。采用MoO_3—TiO_2、Ni—y型沸石和Co—y型沸石作催化剂时,在低温(420~430℃)下出现放热峰,表明这些催化剂的活性比其它催化剂(包括MoO_3—C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