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文135块为例,应用产量监测法、生产气油比监测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气顶砂岩油藏开发中的气窜和油侵进行了识别,进而研究了油气界面移动状况,指出油侵和气窜对开发生产造成的损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雨  雷源  江聪  杨明  李扬 《断块油气田》2021,28(1):100-103
为了有效防止油气区的原油、天然气相互窜流,以渤海B油田小气顶油藏(气顶指数小于0.5)为例,基于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小气顶油藏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不同工作制度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图版,综合考虑油田的生产压差,筛选合理的工作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采油速度、注采比等是影响油气界面下移的主控因素;小气顶...  相似文献   

3.
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须厘清油气界面的移动规律。假设凝析气顶油藏呈椭圆锥状,利用物质平衡原理,综合考虑气顶反凝析、水蒸气含量、岩石压缩性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计算凝析气顶油藏油气界面移动距离的新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当气顶出现反凝析后,油气界面的移动速度开始不断增大;当忽略反凝析、岩石压缩性或水蒸气含量时,油气界面纵向移动距离的计算值均偏小,且反凝析现象对油气界面纵向移动距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岩石压缩性,水蒸气含量影响最小;新方法得到的油气界面纵向移动距离与压力梯度法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东海西湖凹陷AC气顶油藏采用利用天然能量、同一套井网同时开采气顶和油区的开发方式,动态跟踪过程中难以判断原油侵入气顶状况。基于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了计算原油侵入气顶体积的公式,并构建了原油侵入指示曲线(原油侵入气顶体积百分数-生产时间关系曲线),该曲线与X轴交点即为原油侵入气顶的起始时间,曲线单调性反映流体的移动方向,斜率则反映移动速度。利用本文方法对AC气顶油藏原油侵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油采出程度为4.3%时,原油即已快速侵入气顶。综合AC气顶油藏采气速度的敏感性分析、现场系统试井结果,认识到通过降低采油速度可降低生产气油比,从而达到降低采气速度遏制原油进一步快速侵入气顶的目的,最终现场实施效果明显。本文方法对指导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气顶油藏是表述上方有天然共存的气相烃类蕴藏的油藏,它与下方的油藏和水体处于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体系中。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与赋存进程中,它们相互之间已处于水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多组分相态平衡状态。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顶油藏或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相继发现,判断气顶油藏的流体类型对开发方式的选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国内外有一些气顶油藏相态方面的报道,但系统的论述气顶油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还较少。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扎那若尔气顶油藏是一个比较典型特殊的未饱和油藏,在国内外目前研究这种类型的油藏还比较少,在1999年对扎那若尔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目前的资料,利用相态恢复理论,对该油藏的相态进行再认识,从而为该油藏的开发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对类似气顶油藏的开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濮城南区带油环气顶气藏和特点,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包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参数准备与储量、动态历史与饱和度拟合,模拟出濮城南区Es^上2亚段1,2砂组不同阶段油气水的变化,结合可视化技术描述了濮城气顶气藏油气水界面的变化规律及流体饱和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8.
给出了带气顶底水油藏油井最佳射孔位置的理论公式,并导出在最佳射孔位置条件下油井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带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纳若尔油田A南油藏带较大凝析气顶,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针对目前油井气窜,油气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最佳的投产时机为2013年,合理的采气速度为4%~5%。将油藏的日注入总量定在约3750 m3/d,屏障注水比例和面积注水比例为8:2时,既保证了气顶气和凝析油的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屏障注水井的外围气顶气)驱油,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采油井气窜极大地影响气顶油藏的开发效果.生产实践证明,油气界面附近生产井的气窜程度及生产动态与数值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气顶油藏中,依据行业标准测得的相渗曲线因气饱和度端点值不准,其应用在数值模拟历史拟合与油田实际动态规律不符,影响了开发指标预测的合理性.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气相渗端点值对气顶油藏开发生产动态及最终采...  相似文献   

11.
双台子油田双六井区兴隆台油层为具有大气顶、窄油环、边底水,受构造控制的断块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油藏避气、避水极限厚度和合理的采油速度,在合理利用天然能量的同时有效延缓了油井气窜、水淹,保持了油气、油水界面的平衡,减少了气顶和边水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在钻井、采油、监测工作中,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技术,保证了油气层的生产能力,并在开发过程中实施了补钻调整井、气窜井轮开、卡堵气层、大泵深抽等措施,使双六井区开发达到较高水平,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直井开发气顶油藏初期产能低、易气窜水锥的状况,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大气顶窄油环油藏,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水平段长度、延伸方向及纵向位置,水平井采油速度及开发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锦州25-1南油田Es3-Ⅰ油藏水平井开采实践表明,油环带部署的4口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较好,单井日产油量在150~450m3,说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凝析气顶、薄油环、厚底水,同时高含CO2油藏的特殊性和开发难点,以海上K油田为例,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凝析气顶和重质油环衰竭式和保持压力条件下的开发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相比,注气保持压力开发能够提高油藏总体采收率20百分点以上,同时使气顶中凝析油的析出量减少一半左右;利用直井开发气顶、水平井开发油环、注气井循环注气能使油藏总体采收率达到32%,实现气顶和油环的协同高效开发,同时减缓了生产对油气和油水界面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国内外类似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顶气边水窄油环油藏开发,成熟的开发经验较少,高效开发难度很大。针对渤海海域JZ油田顶气边水窄油环油藏开发初期井网优选、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和气窜水锥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大气顶弱边水和小气顶强边水油藏为代表,开展了顶气边水油藏井网优选、油气水三相运移规律、剩余油挖潜策略、气窜水淹特征及稳油控水(控气)技术等方面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水平井井网新模式,对于大气顶弱边水油藏,水平段垂向位置设计位于油柱高度的1/3处,对于小气顶强边水油藏,水平段垂向位置设计位于油柱高度的2/3处;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及数值模拟表明,采油速度越大,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往生产井移动速度越大;结合水平井井间剩余油为“土豆状”分布的认识,提出了井间加密方案;结合工区内试采生产资料,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见气诊断图版和见水诊断图版,有效指导了油田稳油控气(控水)措施实施。根据以上研究,JZ油田采用该系列技术开发10年,含水率控制在25.0%以内,气油比维持在700 m3/m3以下,预计生产25年可提高采收率2.3个百分点。该研究对同类顶气边水窄油环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国外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油气的赋存深度和高温高压下的流体特征,以及深部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和形成圈闭的控制因素等。由于良好的盖层封闭和次生成岩作用,深部储层一般具有较大的储集空间和油气储量。对于裂谷盆地,除了构造油气藏外,浊积扇体岩性油气藏亦应作为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6.
气井产能研究不仅是气藏动态描述的核心,也是储气库注采气能力分析、注采方案编制的重要依据。目前常规二项式、指数及一点法产能方程是针对气藏开发建立的,对储气库周期性高速注采的适用性还没有相关研究。为此,针对油气藏型储气库产能计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储气库气井地层压力、井底流压和注采气量的关系,建立了油气藏型储气库产能方程,并明确方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进而界定层流和紊流的阈值。不同于常规气藏产能方程,油气藏型储气库产能方程中的生产压力平方差与产量的平方比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呈幂函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线性关系。建立的油气藏型储气库产能方程是对常规气藏产能方程的拓展,为储气库的注采气能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验证新建立产能方程的适用性,分别应用二项式产能方程和新建立的产能方程对X储气库4 口压力监测井的实测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对比,结果表明新建立的产能方程更符合油气藏型储气库产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高升油田高二、三区为辽河油田区典型的下第三系块状气顶稠油油藏,气顶具有较大的驱油能量,在开发初期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开发的深入,气顶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暴露的矛盾日益尖锐,气顶气窜严重影响握顶稠油油藏的正常开发,造成油气资源的损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述前期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对影响气窜的关键因素(垂向渗透率,气层油层压差,油层避射厚度等)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确定了关键因素相关的技术界限及油藏开发的合理井网密度,为目前油气层措施挖潜,提高油层油气最终采收率及下一步开发方式的有效转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内气顶油藏开发实践及开发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红梅  孙维  孙依依 《石化技术》2020,(2):96-96,99
本文总结了国内陆上和海上3个气顶油藏的开发实践,主要为喇嘛甸气顶油藏、港深18-2断块和海上C油田一些重要开发阶段的开发特征和开发效果。通过这些开发实践经验,总结探讨了气顶油藏合理的开发程序。  相似文献   

19.
曹妃甸油田群河流相底水油藏是渤海海域已开发的一类重要油藏类型,采用不规则水平井井网开发,目前大多数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但采收率偏低,亟需理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指导油田下步综合调整。曹妃甸油田群新近系馆Ⅲ油组下段储量大、开发井多,是一个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的小气顶低幅构造强底水油藏。通过静态地质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相结合,认为微构造形态和小断距断层等构造因素、河漫滩成因夹层、油水界面差异、油田早期开发理念、目前开发井网等5大因素控制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在以第2期夹层为界的上、下开发层系中,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上开发层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环井网不完善区域,下开发层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西部的油水界面较低及井网不完善区域、中部的水平生产井和气油界面之间、第4期主力夹层下部构造高部位以及距开发井较远的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