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如星  刘正东  张才明 《钢铁》2011,46(11):89-92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加热温度对P92钢中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00~1200℃温度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δ-铁素体含量先减少后增多,呈U型变化,在1050℃附近δ-铁素体含量最少。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得到了P92钢的准平衡态相图,并对上述热过程进行了相计算,计算数据与试验结果吻合。随着钢中铁素体形成元素含量增多,P92钢的准平衡态相图的奥氏体区缩小,铁素体区扩大,但处于单相奥氏体区内最低碳含量对应的温度值均在1050℃附近。准平衡态相图能够较好地解释δ-铁素体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Cr12Ni3Mo2VN汽轮机末级动叶片用钢的研制,考察了化学成分、轧制加热温度对δ-铁素体的影响,制定了合理的生产低氧、低硫、低夹杂钢的电渣冶炼脱氧制度,介绍了该钢的最新热处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低压末级和次末级叶片用钢0Cr17Ni4Cu4Nb为例,重点分析了影响δ-铁素体形成的因素,采用了兼顾化学成分和热加工温度的方法来预测δ-铁素体的形成,证实了EδF由ECr和ET共同决定,控制低的ECr和ET可以有效限制EδF的含量,实验证明ECr的含量控制在8.5以下,锻造温度控制在1300℃以下可以保证低的EδF。通过降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含量,提高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从而获得较低的铬当量,减少了δ-铁素体的形成,为新型叶片钢的开发设计、制造使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定量金相分析、冲击试验和SEM试验分析,研究了化学成分和正火温度对材料中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δ铁素体的形成机制,以及含量和位置分布对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和正火温度对δ铁素体含量影响显著,C+N含量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材料中的δ铁素体含量;δ铁素体主要集中在原奥氏体晶界位置生成,显著降低材料的冲击功,并且在δ铁素体与马氏体基体界面位置会聚集大量富Nb碳化物,降低韧性的同时减少了MX相生成量。  相似文献   

5.
高氮铬锰奥氏体不锈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氮含量对其相转变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晰。设计并冶炼了氮质量分数为0.02%~1.20%的试验钢,对各钢的平衡相转变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对δ铁素体和Cr2N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钢中δ铁素体的最大析出量随着氮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当氮质量分数超过1.05%后,无δ铁素体析出。获得了试验钢加热时δ铁素体的析出温度与氮含量的关系式。随着氮含量的升高,试验钢在冷却时Cr2N的析出温度逐渐升高,并获得了其定量关系式。在GN04钢中,1 200 ℃等温2 h后的δ铁素体主要沿三叉晶界分布。Cr2N析出优先在晶界形成,然后朝着晶内发展。在相同等温条件下,试验钢中Cr2N的析出量随着氮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且层片间距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6.
隆文庆 《四川冶金》2004,26(6):19-22
对2Cr10NiMoVNb(S/STV)钢δ-素体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形成δ-铁素体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热加工过程中加热温度及冶炼工艺的合理控制.得出了最佳成分控制,并对冶炼工艺进行了一定探讨.同时,简要说明了该类钢δ-铁素体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在汽轮机叶片钢国产化过程中,为了保证材料性能,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热处理制度,所以针对热处理中回火温度对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的合适淬火温度为1000℃,在550~650℃温度区间每隔20℃回火,研究温度对强度、面缩率、硬度、冲击功的影响;在回火温度为580℃,组织无明显的δ-铁素体存在,且满足材料性能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7-4PH钢生产数据的分析,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化学成分,加热参数对钢中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研究制定了钢中δ-铁素体含量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SUP13Cr钢是由普通13Cr发展而来,综合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都有所提高,但SUP13Cr钢中高Cr、高Mo的成分设计,使钢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的同时,组织中容易出现δ铁素体。δ铁素体又称高温铁素体,在室温下相对少见,但在SUP13Cr钢中仍然有δ铁素体保留到常温下,由于δ铁素体较脆,在加工及使用中易引发裂纹,并且容易引发点蚀,对材料的韧性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所以一般无缝管生产中把δ铁素体作为有害相加以控制。现以三种不同13Cr系列钢种为试验对象,重点研究SUP13Cr钢中的δ铁素体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并提出了减轻SUP13Cr中δ铁素体的热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1 050~1 200℃加热温度下S32750双相不锈钢的相组成,相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变化,以及力学性能值。试验结果表明,在1 050~1 200℃加热时,S32750双相不锈钢无新相出现;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γ的比例降低,α的比例升高,在1 100℃接近1:1。化学成分微观偏析程度降低,即,γ相中Cr、Mo含量逐渐增加,Ni含量逐渐降低。在δ相中则相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洛氏硬度从1 050℃至1 100℃降低,从1 100℃至1 200℃升高,使钢在1 100℃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洛氏硬度最小值;而延伸率和冲击功则相反,在1 100℃的延伸率和冲击功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相组成及组织性能特点,进而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采用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典型力学性能,分析900~1 100℃固溶处理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600~1 200℃时的相组成主要包括铁素体、奥氏体、κ碳化物、Ce2C3和NbC等;当温度高于865℃时,碳化物几乎全部溶于基体,奥氏体单相区存在于温度865~915℃,当温度超过915℃时,高温铁素体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高温铁素体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915~1 200℃温度区间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两相区。热锻试验钢中奥氏体体积分数约为86.4%,只有少量带状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奥氏体晶粒约为28μm,内部含有大量孪晶。固溶处理后,铁素体含量增加、晶粒开始粗化,大部分带状组织铁素体破碎分离,呈小颗粒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奥氏体内部有大量孪晶,试验钢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塑性明显提高。固溶温度为1 000℃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为889.6 MPa,断后伸长率为...  相似文献   

12.
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17—4PH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0Cr17Ni4Cu4Nb在物理性能检验时强度指标比GB/T8732标准值高的问题,研究了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冷却速度对0Cr17N-4Cu4Nb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为了提高合格率Cr含量控制下限,M控制在中上限,将δ-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5%以下,化学成分应精确控制减小波动,特别是碳含量;N应分析和控制;(2)在GB8732—88规定的温度范围内(1020℃-1060℃)固溶处理温度对性能的影响不大;(3))冷却速度、试样固溶及第一次时效后进行下一步处理前的温度是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关键,并且前者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后者。室温在20℃左右时,冷却速度最合适,合格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000~1200℃ 1~3 h固溶、淬火或空冷对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00Cr24Ni13(/%:≤0.02C、23~25Cr、13~14 Ni)200 mm×1 250 mm铸坯8铁素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铸坯中δ铁素体量减少;随固溶温度的升高,铸坯中的连续网状δ铁素体断开并且长大,空冷则会促使高温下长大的δ铁素体向小尺寸颗粒状组织转变;当铸坯试样在1 200℃保温3 h空冷后,网状δ铁素体完全转变成弥散分布的小于10μm的颗粒状铁素体组织,δ铁素体相比例也由14.3%降至7.3%。相对于颗粒状铁素体,网状δ铁素体的奥氏体-铁素体两相界面在轧制中更容易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4.
张泽成  赵成志  张贺新  严涛  丁超  李伟 《钢铁》2015,50(6):69-74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分析了3种不同铝质量分数的ZG1Cr10NiAlMoVNbN耐热钢在200~1 600 ℃之间存在的平衡相和非平衡凝固过程,研究了3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并对其进行了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1 050 ℃时,质量分数为0.10%的铝试验钢的平衡相为γ单相;质量分数为0.91%的铝试验钢的平衡相为γ相+δ铁素体相;质量分数为3.67%的铝试验钢的平衡相为δ铁素体单相,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同时,随着钢中铝质量分数的升高,冲击功大幅下降,冲击试样的断裂方式由韧窝断裂变为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5.
陈亚宁 《特钢技术》2010,16(1):18-20,23
2Cr11Mo1VNbN是汽轮机叶片用钢的一种,叶片用钢作为一种重要的汽轮机用钢铁材料,因其工作环境恶劣。质量要求相应较高。近年来,用户的技术协议对δ铁素体的含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针对轧制大型材生产过程中影响艿铁素体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讨论了Cr当量和温度当量对轧材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成功控制了轧制大型材的δ铁素体含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得到S32760(022Cr25Ni7Mo3WCuN)超级双相不锈钢凝固过程中的相图,确定了S32760双相钢是FA (铁素体-奥氏体)凝固模式,通过改变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形成元素的含量,确定在不同的化学成分下的热加工性能、Cr2N和σ相析出温度,得到S32760双相钢热加工温度区间随着奥氏体形成元素C、N、Ni、Mn含量的增加而变大,随着铁素体形成元素Si、Cr、M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W对热加工性能没有影响。根据热力学计算,确定了最优的化学成分(/%:0.022C,0.30Si,0.80Mn,25.60Cr,6.20Ni,0.54Cu,3.50Mo,0.54W,0.27N),S32760双相钢最佳热塑性温度为1195℃, Cr2N相的析出温度为1050℃, σ相析出温度为1020℃,热加工区间为145℃,并且通过了后续的现场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720、800、860℃等温热处理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0℃等温热处理时,试样显微组织是贝氏体+珠光体+铁素体,为原始铸态组织;800℃等温热处理时,显微组织以珠光体+铁素体为主,同时还存在少量的晶界先共析铁素体;860℃等温热处理时,基体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等温温度对试验钢的...  相似文献   

18.
张红  王立民  杨钢  刘荣佩  刘宁 《特殊钢》2007,28(1):35-37
马氏体热强钢1Cr20Co6Ni2WMoV用真空感应炉冶炼,锭重22.5 kg并锻成中16 mm棒材。试样经 1060℃1h油冷淬火, -70℃或-192℃2h空冷的冷处理,640 ℃3 h空冷回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1Cr20Co6Ni2WMoV钢在热处理后的组织由高密度位错的回火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δ-铁素体和M23C6组成。 随冷处理温度由-70 ℃降至-192℃,晶界上M23C6析出数量增多,晶内位错密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钢 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由1045 MPa和715 MPa提高至1090 MPa和760 MPa。  相似文献   

19.
含氮双相不锈钢及其冶金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锋  李正邦 《特殊钢》2006,27(4):36-38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比奥氏体不锈钢有较高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耐应力腐蚀和点腐蚀性能以及较低的价格(Ni含量低),特别是通过降低钢中的碳含量和增加氮含量而改善了钢的可焊性。双相钢中含较高的氮含量有两个有利的因素:抑制δ-铁素体的形成和提高抗点蚀当量。介绍了4种不同类型的含氮双相不锈钢和常用双相不锈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双相不锈钢5种冶金工艺、太钢双相不锈钢的生产、高氮双相不锈钢的形变热处理以及双相不锈钢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304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圆坯穿管开裂问题,进行了化学成分优化、使用末端电磁搅拌并合理控制过热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钢成分,使铸坯心部组织中的δ铁素体面积分数由原来的8.6%降低至7.2%。优化成分后使用末端电磁搅拌使铸坯心部组织中的δ铁素体面积分数降低至5.8%,而且分布比较分散,未使用末端电磁搅拌的铸坯心部δ铁素体呈网状。过热度为30~40℃时对降低钢中δ铁素体含量有利。采取以上措施使304铸坯心部的δ铁素体含量明显降低,穿管开裂现象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