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学良 《化工进展》2012,31(4):807-812,851
分析了藻类制取生物燃料的优点和实现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提高养殖浓度、养殖易于收割的大型藻类、开发适合加工高含水量藻类的工艺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开发的思路,认为利用烟气中的CO2养殖油藻可以把减排CO2与提高油藻养殖浓度有机地结合;养殖大型海藻生产生物燃料;厌氧发酵法将藻类转化为生物燃料是高效、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减排技术、回收及资源化潜在技术作了相应的综述分析和介绍,试图为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MEA化学吸收法为参考标准,通过对参考水泥厂进行适当的技改,对纯氧燃烧法、冷却氨水法、膜分离法及两种钙循环法进行CO2捕获技术评估。结果表明,在定义的条件下,这几种CO2捕获技术的CO2减排当量为73%~90%,CO2减排能耗为1.63~4.07 MJ/kg CO2,而MEA化学吸收法CO2减排当量为64%,减排能耗为7.08 MJ/kg CO2;从成本的角度分析,纯氧燃烧法熟料生产成本和CO2减排成本均最低;对于燃烧后CO2捕获技术,参考技术MEA化学吸收法,比其他被评估技术更易于技术改造,其具有对水泥生产的影响小、设备放置不受限制等优势;与水泥生产联系更紧密的是纯氧燃烧法和集成式钙循环法,这两种技术被评估为更具挑战性;由于不同评估指标的技术参数不同,无法评估哪种方法最好,一般水泥厂可以从CO2减排当量和减排能耗上选择,但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空间需求、现有的基础设施或运营经验等。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桂安 《氮肥设计》1996,34(2):39-42
生物技能源利用历史悠久,但方法简单落后,本文介绍了三种气化装置以及生物质利用的新方式用木料废弃物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和甲醇厂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能源战略与过程工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上世纪开始,人类逐渐进入了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的年代. 进入21世纪,石油、天然气价格很不稳定,事实上已经把人们推进到3种能源共存,即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裂变能源共存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中,各个国家需要针对本国具体情况,开展能源的过程工程研究,解决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飞涨的迫切问题. 到本世纪后期或下世纪初期,人类将会逐步进入到核裂变能源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源是唯一可再生、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系列讲座主要讲述以生物质资源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洁净的、高品位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本讲主要综述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种类、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状况。重点讨论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发展能源的同时不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电力生产的必要约束条件,生物质混烧技术可有效降低CO_2排放量,增加绿色能源的份额。但我国现有燃煤电厂中混烧的实际应用仍较少,目前,经济性是制约生物质混烧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政府补贴机制的退出,该技术应用于发电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碳税交易机制可能会给生物质混烧的经济性带来新的转机。建立了生物质混烧发电的技术经济计算模型,评估了混烧技术取代煤炭装机容量的技术经济潜力,研究了在碳税交易背景下考虑不同约束条件时采用生物质混烧的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标准煤价格为780元/t、碳税价格为60元/t、定热值生物质价格为450元/t时,可基本实现生物质混烧的盈亏平衡。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在给定热值下,标准煤价增加100元/t与生物质价格减少50元/t或碳税增加36元/t对额外成本的影响基本相同。单位热值的生物质价格、标准煤价格和碳税均对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较低的单位热值生物质价格和较高的碳税比率有利于煤价达到混烧与纯燃煤的盈亏平衡点。由于单位热值生物质价格、煤价、运输费用等因素对混烧的经济性均有影响,需以各电厂的具体参数为背景确定混烧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高长明 《水泥》2008,(1):64-64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2010年和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将分别达到10%和15%。当前国际水泥界正处于热点的生物质燃料开发与应用的课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减排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减排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笔者对绿色能源技术、化石能源减排技术和CO2封存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三聚氰酸等固体产品也是一条比较可行的CO2减排技术路线,不仅可以实现CO2的封存,而且能够实现CO2的高值有效利用,对于解决CO2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菊芋作为一种非粮作物,具有耐寒、耐旱、繁殖力强、保持水土等生长特性,利用菊芋进行生物炼制是解决目前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菊芋生物炼制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菊芋在生物质能源、平台化合物、医药、食品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泥生产中的外加剂技术在国外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水泥外加剂技术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各个领域的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水泥外加剂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它以能降低成本和绿化环境的显著效益对水泥工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对于外加剂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从原料采掘到成品出厂都是散体物料的处理过程,因此粉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水泥工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泥工业中粉体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粉体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水泥工业处置废弃物对粉体技术与设备的需求,这已成为粉体技术在水泥工业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粉体技术与水泥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仲琦 《硅酸盐通报》1993,12(5):44-49,63
本文从现代水泥生产中的某些方法和技术,说明了粉体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粉体、粉体现象和水泥工业的关系,并进行了实例说明,如:CF可控流生料均化库、冲击式在线流量计、在线粒度测定器、料仓设计和粉体物料的流动性等。文中还指出粉体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流体过程,故其自动化技术也落后于其他工业,有关水泥工业的粉体技术,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1我国水泥余热发电现状水泥生产线的余热主要以废气和辐射的形式存在,由于水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余热主要以中、低品位为主。随着水泥烧成技术的发展,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也经历了高温余热发电、带补燃的中低温余热发电、低温余热发电三个发展阶段,现存的余热发电技术主要以低温余热发电为主,早期建设的其他各种类型的余热电站几乎全部关停。低温余热发电采用的热力系统形式有单压系统、闪蒸系统、双压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泥工业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前言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经济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难题已日益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6.
1前言永磁调速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发的一项突破性新技术,是专门针对水泵、风机类离心式负载调速节能的适用技术。它具有高效节能、高可靠性、无刚性连接传递扭矩、可在恶劣环境下应用、极大减少整体系统振动、减少系统维护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等特点。尤其是其不产生高次谐波并且低速下不造成电机发热的优良调速特性,更使其成为水泵、风机  相似文献   

17.
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目前应用于水泥工业的除尘设备有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两种,它们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除尘技术均存在内在的缺陷和不足.比如,电收尘器受工况影响较大,存在事故排放,对细微粉尘捕集能力差等;而袋收尘器受滤料品质影响较大,并且在应用于烟气浓度较高的场合时,因清灰频繁,滤袋寿命会大大缩短.以上两种技术都存在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便应运而生,它结合两种大型高效除尘技术的优势并且相互补缺,成为目前市场需求下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挑战之一,从而引起国际社会对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从1985年至今稳居世界首位,2010年产量为18.8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5%,CO2排放估算超过10亿吨,约占当年国家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9.
张福根  郭华 《水泥技术》2002,(Z1):46-48
本文从现代粒度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水泥的粒度分布(颗粒级配)同传统手段获得的80μm筛余、特征粒径De、分布宽度Nx和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指出粒度分布测试不仅可以代替上述四项传统物理参数的测试,而且还能为水泥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数据。  相似文献   

20.
堆以料机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历史的回顾 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中,矿山原料的搭配开采与运输,原料的预均化与储存,生料磨的配料控制与调节,入窑生料的均化与储存四个环节组成的均化链成为保证入窑生料成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展均化链的研究是保证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生产正常发展的首要任务。 原料的预均化与储存是均化链中重要的一环。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长形堆场预均化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桥式斗轮取料机,并在工业试验中取得了大量数据和经验。在建设我国第一个2000t/d水泥工厂中,它首次应用于原煤预均化生产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