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无线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亟待提升,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面临严峻挑战。采用常规发射分集、接收分集或智能天线技术已不足以解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大容量与高可靠性需求问题。可幸的是,结合空时处理的多天线技术——多人多出(MIMO)通信技术,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新途径。它在无线链路两端均采用多天线,分别同时接收与发射,能够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然而,与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相比,MIMO通信系统中多天线的应用面临大量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线通信技术经过三代发展,数据传输速率仍然有待提高,而目前最具潜力的技术室MIMO技术,MIMO技术是指源于天线分集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MIMO技术利用空时特性的多径传播、分流降噪技术打破shannon容量,极大提高了数据传速率,该技术的发展或将引领通信革命。  相似文献   

3.
1、引言 随着无线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亟待提升,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面临严峻挑战。采用常规发射分集、接收分集或智能天线技术已不足以解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大容量与高可靠性需求问题。可幸的是,结合空时处理的多天线技术一一多人多出(MIMO)通信技术,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新途径。它在无线链路两端均采用多天线,  相似文献   

4.
MIMO无线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MO无线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堪称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文章详细探讨了MIMO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并与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MIMO的算法开发、信道建模、天线设计、测试平台构建、芯片开发与技术标准化进展等,为深入认识与研究MIMO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MIMO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将提供用户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服务质量,系统容量需要大幅度提高,因此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迫使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必须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多输人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正适应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MIMO技术是指在发射端通过多个发射天线传送信号,在接收端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理论已经证明应用MIMO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相似文献   

6.
蔡慈贵 《通讯世界》2016,(16):93-93
MIMO(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是通信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MIMO在不增加功率与带宽的情况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因此MIMO迅速成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近年来无线通信系统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MIMO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①接收机设计;②MIMO无线信道建模;③多天线空时编码。简而言之,大规模地利用MIMO技术传输能够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功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MIMO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但是它要求信道平衰落的前提条件限制了它在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应用,为了避免符号间干扰,通常需要在接收端加信道均衡器。由于有很多根收发天线,这种均衡器是非常复杂的。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将OFDM技术与MIMO技术结合起来,利用OFDM技术对多径的对抗能力(1),去除符号间干扰,实现宽带高速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8.
刘俊辉 《通讯世界》2016,(12):77-7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通信技术种类与通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MIMO无线通信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基本架构,对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研究现状、优势与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推动MIMO无线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通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径衰落信道和带宽效率。MIMO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IEEE 802.16a协议物理层支持的主流技术就是基于OFDM调制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802.16a协议,然后分别对OFDM和MIMO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基于IEEE 802.16a的MIMO-OFDM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从无线通信发展初期到现在,人们逐步开发各种空间资源利用技术来提高频率利用率,目前已发展到相对复杂的空间分集发射、MIMO天线和空时编码、智能天线等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手机中支持MIMO无线通信的技术发展目前尚不明朗,因此,NEC公司开发出一款无需MIMO技术、又可保证终端数据传输速率的天线。该款宽带可穿戴式天线基本由布料组成,在普通的布料上镀上金属层,即可得到能抑制EMC(电磁干扰)的导电性布料,导电性布料可用作天线,天线与连接线之间采用柔性基板上的铜箔进行连接(见图A-1)。  相似文献   

12.
MIMO系统中的天线选择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IMO系统是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他能够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然而使用多个射频的MIMO系统增加了天线的体积、功率和硬件,从而增加了成本。因此寻找具有MIMO天线优点且低价格、低复杂度的最优天线选择极具吸引力。总结了天线选择的方案、介绍了两类关键实现算法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性能上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指出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但现阶段人们逐渐提高了对数据传输效率的要求,为满足实际需求,MIMO无线通信技术成为现代发展重点,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还能强化深度开发,并可以在同一时间资源下服务多个用户,综合效果较好。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将从MIMO技术基本情况入手,结合MIMO关键技术,并研究MIMO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MIMO无线传输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MO无线传输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它能在不增加带宽与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效率,堪称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兴趣。回顾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概述天线分集技术与智能天线技术,剖析MIMO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传统单天线系统向多天线系统演进、智能天线向多天线系统演进、MIMO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MIMO系统中的分集与复用、MIMO无线信道建模、MIMO系统中的多天线设计等,为深入认识与进一步研究MIMO无线传输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单天线系统,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使得系统能在有限的无线频带下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简要介绍了无线通信中MIMO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智能天线技术与MIMO无线传输技术是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它能在不增加带宽与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效率,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基于此主要研究智能天线技术与MIMO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就在智能天线系统中使用MIMO技术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为这两种技术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MIMO技术可以被看作是智能天线技术的一种扩展,然而在使用等距线阵的情况下,MIMO技术难以继承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等距线阵综合的Rayleigh平坦衰落信道下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案.仿真实验表明,与文献【3】的结果相比这种方案能在继承智能天线对空间信号的分辨能力的同时,使系统获得尽可能大的通信容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规模MIMO基本架构,探讨了信道建模和系统性能分析、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技术、多用户上下行无线传输技术等大规模MIMO传输关键技术;认为利用大规模阵列天线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将显著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及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张彪 《信息通信》2013,(10):247-247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传输方式以及传输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协作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传输技术,其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随机分布的用户天线,构成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设备系统。文章将通过对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以及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罗涛  李少谦 《中兴通讯技术》2006,12(2):14-16,20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服务质量,因此需要系统容量大幅度提高。在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条件下,只有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率才能使系统容量更高。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可以满足要求。MIMO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MIMO信道、MIM0收发技术、分布式MIM0和MIM0应用。MIM0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重大的技术突破,将成为未来无线觅带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