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存在广泛并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内生真菌在医药和农业等领域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对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寻找新型抗菌物质。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单增李斯特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酿脓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为试验菌株,用菌饼法及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抑菌试验。从乌拉尔甘草中分离到46株内生真菌,其中34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74%;2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指示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43%。乌拉尔甘草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抑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3.
三种海藻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杰  杨润亚  任晓明 《食品科学》2007,28(11):357-360
从烟台浅海处采集到的鼠尾藻、裙带菜、海带三种海藻表面消毒后用PDA培养基将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的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7d后离心,菌丝体烘干研磨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分别测定发酵液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七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三种发酵液都至少对三种病原菌有大于50%的抑菌活性,裙带菜发酵液对六种病原菌都有大于50%的抑菌率,最高为78.8%,说明它们能产生广谱高效的胞外代谢产物;而菌丝体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不明显,说明三种海藻内生真菌产生的胞内代谢产物无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药用植物内生菌产色素具有广阔的药用价值和研究前景.该研究以产红色素卷边桩菇[Paxillus involutus(Batsch Fr)]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基因序列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应用气相色谱对卷边桩菇内生真菌红色素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杜仲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杜仲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Y18,并探讨了其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研究了内生真菌Y18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细胞膜、全细胞蛋白质以及核酸结构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用Y18代谢产物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全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发生变化。处理4h后,大肠杆菌菌液相对电导率为16.22%,PI阳性细胞的比例达到25.31%;蛋白结构变化主要是β折叠增加,由处理前的34.60%增加到41.47%。α螺旋、无规卷曲、β转角结构均有降低,其中,无规卷曲由21.80%下降到18.67%,下降最为明显;核酸物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苍耳中分离内生真菌,选出8株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有6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率大于50%。菌株SC008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对内生真菌SC008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鉴定,初步判定菌株SC008归属于黑孢霉属(Nigrospora Zim.)。碳氮源实验表明,SC008在以乳糖和蔗糖为碳源及以酵母提取物和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消毒法、划线分离法分别从君子兰根、茎、叶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特征不同的优势内生真菌;发酵其中4株后,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发酵液得8种提取物,并分别检测了这8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链球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分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儿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活性最好,可作为日后活性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纯化藿香花中内生真菌,测定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藿香花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显微形态结构进行初步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从藿香茎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黑孢霉属、长蠕孢菌属、短蠕孢菌属、丝孢菌属、链格孢菌、镰刀菌属、头孢霉属。大多数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菌活性。菌株H-2的乙酸乙酯部位抑菌活性最强,对六种供试菌的MIC均为250μg/mL。菌株H-9的乙酸乙酯部位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好,为31.25μg/mL,对其他供试菌在500μg/mL能够表现出抑制活性。结论藿香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的活性指导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贴片培养分离法,分别从八角果、叶、枝等健康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24、32和23株内生真菌。分别采用总抗氧化性能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79株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从八角果实和枝条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BGEF11和BJEF13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总抗氧化性能分别达147.11 EeEe 11.87(μg Vc/mL)和148.16 EeEe 13.11(μg Vc/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84%和93.58%。经形态学鉴定,BGEF11和BJEF13均为球毛壳菌。  相似文献   

10.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  王永斌 《饮料工业》2008,11(7):11-13
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相似或在农业、医药等行业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活性物质;通过与药用植物的共生关系对某些药物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植物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与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等方面总结近年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植物内生真菌及活性物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设计等实验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培养基成分、酶系组成、菌龄、渗透压缓冲剂、pH、酶解温度、时间和再生培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对Fusarium maire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Fusarium maire通过先静止2 d再以180 r/min震摇2 d后,以0.6 mol/L的KCl配制的pH为5的复合酶(3 mg/dL溶壁酶、2.5 mg/dL蜗牛酶1、mg/dL溶菌酶和0.5 mg/dL纤维素酶)中,32℃恒温酶解4 h,原生质体制备产量达3.2×107个/mL;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25℃,以0.6 mol/L的蔗糖配制的YCM再生培养基上单层培养,其再生率达8.9%。为今后的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诱变研究,构建紫杉醇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麦芽糖纳米银溶液,利用激光粒度仪(HPPS)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麦芽糖纳米银的尺寸及分布。用制备的麦芽糖纳米银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织物的白度、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生成的麦芽糖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且分散性和均匀性好;抗菌实验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经50次洗涤后,抑菌率在98%以上,说明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耐洗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纤维素大分子自身的还原性和分散性,原位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得到了纳米银抗菌棉织物。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原子吸收光谱(AAS)、分光仪等测试了反应时间对棉织物表面银负载量和织物色差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了所得纳米银棉织物的抗菌活性以及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在422nm处存在光吸收峰,说明织物表面沉积颗粒为纳米银粒子,且均匀分布在织物纤维表面;当反应时间由10min延长至50min时,织物表面银粒子负载量由0.6890mg/g增加至1.3561mg/g,而织物颜色由原来的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抗菌活性测试表明,纳米银抗菌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及耐洗涤性能,经20次循环洗涤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分别高达98.5%和94.3%。细胞毒性测试表明,此抗菌织物对小鼠MC3T3-E1细胞为低毒性材料,细胞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了纳米银的绿色合成方法,包括多糖法、离子液体法、微波辅助还原法等,并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进行了介绍,对纳米银合成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产生菌Ty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半合成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蔗糖2%.蛋白胨0.1%,酵母膏0.1%,K_2HPO_4 0.1%.NaCl 0.1%,pH 6.5,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2.5%,发酵培养6d,细胞干重为8.5g/L,鬼臼毒素产量达2.418μg/L.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纳米银材料制备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功能化纳米银——Ag@β-CD@Cur,并进一步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粒度仪鉴定Ag@β-CD@Cur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和稳定性。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Ag@β-CD@Cur对人肝癌细胞HepG2形态和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β-CD@Cur是纯度很高的单质银,且大小均一、表面光滑,粒径约为2 nm。同时,Ag@β-CD@Cur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在水中稳定存在30 d。经Ag@β-CD@Cur处理HepG2细胞24 h后,HepG2细胞的形态出现明显的变圆、细胞核固缩等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细胞存活率从对照组的100%降低到24%,进一步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比例从对照组的2.5%增加到51.0%。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化后的Cur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效果,这为Cur在纳米制剂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刘瑞  张弘弛  安志鹏  李慧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8):120-124,130
目的:研究分离自夏季黄芪根部的内生真菌AR-17-S0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组织学的方法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层析制备色谱(pT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HPLC色谱法分离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采用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结合物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结果: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黑曲霉,为9个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为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胆固醇、啤酒甾醇、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5α,8α-表二氧-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结论:其中,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5α,8α-表二氧-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是首次从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对熊果酸进行生物转化,以期对其结构进行修饰。首先从六种枇杷叶中筛选内生菌,将筛选到的内生菌对熊果酸进行转化实验,其中窄叶、解放钟和茂木三种枇杷叶中分离到的枇杷叶内生菌1对熊果酸有明显转化作用,并得到萜类物质;其次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熊果酸的共同发酵培养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它的熔点为202~205℃,高温易溶于甲醇,并对此晶体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交让木内生真菌JR0203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对其代谢产物各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菌丝体,然后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DPPH·)法和Fe3+的还原力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交让木内生真菌JR0203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论:本文为寻找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