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单点热源和单面垂直发热墙体混合工况下的室内自然置换通风热力分层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对象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室内自然置换通风热力分层高度受有效通风面积的影响,热力分层高度随有效通风面积的增大而升高,反之降低。室内自然置换通风热力分层高度基本不受单点热源和单面垂直发热墙体发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污染源置换通风空调小室,进行了气流流动与传热的三维紊流数值模拟。数值分析了送风温度对多污染源置换通风效果(热力分层高度、垂直温度梯度、舒适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为获得良好的多污染源置换通风效果,并体现其节能性,确定出合适的送风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置换通风热力分层高度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置换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置换通风热力分层高度的定义及数值计算方法,并对送风温度、送风速度等因素对热力分层高度的影响作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拟合出量纲一热力分层高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多热源置换通风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置换通风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通风方式。本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不同工况下的多热源置换通风房间内的温度场及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热源间距、热气流温度、房间围护结构以及室外温度变化对置换通风系统及人员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源间距的变化对热源之间室内的垂直温度分布影响较大;热气流温度的变化主要对房间上部区域的温度产生影响;围护结构热损失及室外温度的变化均对室内温度及温度梯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双热源置换通风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倪波 《暖通空调》2002,32(5):17-19
通过实验手段细致分析研究了置换通风系统中双热源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总热气流送入量下,单热源和双热源形成的温度场有很大的不同,辅热源的存在降低了温跃层的高度和上部区域的温度,分散的热源对置换通风系统不利。讨论了辅热源气流温度、辅热源气流流量、辅热源焓值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置换通风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状况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详尽阐述了置换式通风的工作原理、技术特性以及置换式通风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介绍了置换通风系统中的热力分层过渡层厚度、热力分层高度以及垂直温度梯度等几个重要技术参数。分析给出了置换式通风在研究、开发中需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国内置换式通风的发展前景,最后指出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置换式通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置换通风舒适、健康和节能的显著特点,本文回顾了置换通风的发展历程,从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置换通风的研究现状。气流组织、热舒适性和污染物分布是影响置换通风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因而论文主要从置换通风的两个显著特性:热力分层和垂直温度梯度的角度讨论了室内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从颗粒和气体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论述污染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根据置换通风的气流特性,提出可以把室内污染物分为热源和冷源污染物进行研究;最后简要介绍了置换通风节能的情况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倪波 《暖通空调》2003,33(3):24-26
采用电热膜或电加热器等模拟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窗照射到室内的地板、家具或其它物品上形成的水平、倾斜或垂直的局部热表面,定性和定量地研究这些局部热表面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置换通风系统的热力分层现象总是存在的;热地板降低了温跃层的高度,对置换通风系统有不利影响;倾斜和垂直的局部热表面表现出相同的热力行为,热流量的大小对温跃层高度无影响,只是改变上部区域空气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热源面积对室内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内热源的民用建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改变热源面积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不同热源面积下的通风量、排风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了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随热源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源面积的变化主要影响房间下部的温度场,对通风量和排风温度的影响不大,对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均有一定的影响。该结论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和综述国外有关置换通风的研究进展,影响置换通风热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以及人员活动和热源分布等对置换通风气流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 the role of heat source geometry in determining rates of airflow and thermal stratification in natural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flows. We modify existing models to account for heat sources of finite (non-zero) area, such as formed by a sun patch warming the floor of a room. Our model allows for predictions of the steady stratification and ventilation flow rates that develop in a room due to a circular heat source at floor level. We compare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ith predictions for the limiting cases of a point source of heat (yielding a stratified interior), and a uniformly heated floor (yielding a mixed interior). Our theory shows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se two limits, which themselves result in extremes of ventilation, as the ratio of the heat source radius to the room height increases. Our model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displacement to mixing ventilation is compared to previous work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transition can occur for smaller source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particularly for rooms with large floor area compared to ceiling height.  相似文献   

12.
冷凝热回收与热泵对建筑冷热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探讨了冷凝热回收技术用于制备卫生热水的可行性及其研究现状,提出将冷凝热回收技术与热泵技术相结合用于制备卫生热水的方法,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冷凝热回收技术及热泵技术用于制备卫生热水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未来建筑冷热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蒋群  李晓勇  朱海京 《安徽建筑》2009,16(5):121-123
文章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与适用形式,通过黄塔桃高速公路桃林收费站的地源热泵机组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工程的设计实例以及和其规模相似的璜茅收费站分体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的工程对比、以及使用过程的耗能对比,阐述地源热泵技术的效果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热源供热系统联网运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岩  刘永风  张蓉 《煤气与热力》2009,29(7):9-10,18
探讨了多热源供热系统联网运行的目的、基本原则、技术条件,分析了多热源供热系统联网运行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含有非对称离散热源的二维矩形方腔的对流传热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切断强热源对弱热源影响的结论,即在腔体中加入绝热隔板、设置冷空气幕和通入冷空气的冲击射流,因而能够实现室内的非对称热环境。文中通过强、弱热源的努谢尔特数(Nu)变化曲线图定性地分析了隔板对自然对流腔体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参数瑞利数(Ra)的影响下控制绝热隔板的高度可以达到隔断的效果;并研究了采用混合对流方式(冷空气幕和冲击射流)对腔体内非对称热环境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分析雷诺数(Re)、格拉晓夫数(Gr)、热源间距以及浮升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的近似对称性对应着基本的隔热效果,并且流场的对称性会随Re、热源间距和浮升力比的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天津地区地热水资源的储量及利用状况,分析了采用天然气作为冷热源能源的可行性及所产生的效益。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拥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冷热源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以地热能及天然气作为冷热源能源的经济性。公共建筑采用燃气直燃机作为冷热源,居住建筑采用地热水供热,以燃气锅炉作为补充的方案经济性较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建筑外窗气密性要求不断提高。靠门窗渗透的自然通风量已不能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新风也存在着通风量的大小及通风模式会影响建筑节能的问题。为此,将相变蓄能技术应用于民用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研发出一种相变热回收式通风装置,以更好地解决室内空气质量和节能问题。所研发装置利用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通过交替运行的通风模式,以及通风装置的不断循环,实现无管道式的相变热回收式建筑通风系统。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研发样机进行了2个蓄、放热周期(4种工况)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相变热回收式通风装置的进口温度恒定、出口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第一时间阶段,即初始阶段,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剧烈,表明相变蓄能装置进入相变阶段,相变潜热量不断增大。第二时间阶段,即相变阶段,出口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变化,表明相变蓄能装置温度恒定,与空气流体发生稳定的相变传热。第三时间阶段,即完成阶段,出口温度变化小,基本接近进口温度,表明相变蓄能装置相变结束。从相变传热机理进行分析,固-液相变传热过程主要包括液态显热蓄(放)热、相变潜热蓄(放)热和固态显热(蓄)放热3个阶段,实验过程中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的几个时间阶段的不同规律,与相变传热机理有关联且相互对应。相变热回收式通风装置的风量恒定、不同进口温度工况下的对比数据表明,进口温度与相变温度的温差越大,初始阶段的出口温度变化越剧烈,相变阶段的出口温度线性变化率越大,且蓄、放热效率越高。进口温度与相变温度的温差约17℃时,蓄、放热效率分别达到56.2%(蓄)、50.8%(放)。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江水作热泵系统冷热源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水源热泵系统的形式,分析了长江重庆段的水温和水质情况。研究表明,长江水作为冷热源适于发展水源热泵技术,应优先选择壳管式直接利用热泵系统。此外,针对长江水泥沙含量高、夏季悬浮物和微生物数量多的问题,探讨了江水的净化处理、增强传热和除垢、热泵系统工况分析、取水方式以及江水二次利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热管换热器在通风空调余热(冷)回收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实验室换气次数较大又需避免交叉污染等特点,介绍了一种既能满足室内新风量又节能的小型热管热回收通风换气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