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世纪的主导产业是信息化产业。在信息经济到来之际,现代企业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模式向信息生产模式转变,从“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向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和竞争企业模式转变,企业行为和管理模式也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只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这一转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引起了世界范围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进行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虽然其表述的名称有所不同(如信息经济时代、后工业社会时代等),但有一点已成为共识,那就是这种转变的影响将会是广泛而深远的。有人预言,21世纪的竞争将是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一、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伴随着社会经济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和过渡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唯有适应时代的潮流,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化,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经济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予现代产业发展一次巨大的机遇,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管饭应用直接造成大部分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信息西元的开发利用也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变革,创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渠道,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不断出现。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不断为了提高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生产经营决策以及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我国不但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常委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变革的必经之路。目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水平、信息基础设施规模、资金投入、管理模式和信息化人才等方面逐渐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其对于农业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辽宁省在农业生产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管理的水平的提高,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促使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化,真正做到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大省。因此,需要辽宁省能够转变农业建设思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的手段有效结合在一起,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胡维友 《印刷杂志》2005,(10):78-81
一、目前我国印刷行业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国正在或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印刷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印刷业应该主动迎接挑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印刷业。要把数字化、网络化作为技术发展的方向,积极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Workflow)和跨媒体出版技术(Cross-Media),加快现代印刷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印刷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现印刷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一技术改造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人才是最宝贵…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实现形式和方法。产业转型的要求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三个转变上。即: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资源环境条件从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产业布局从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产业升级包括产品升级、技术装备升级、经营管理升级、服务手段升级等内容,它集合了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各方面的成果,是一个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正能量的积聚和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家具产业紧紧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期,充分利用宏观政策调整、市场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娟  徐涛  李敏 《中国酒》2023,(12):72-73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去到了升级迭代的时代,面对着市场变化以及游客需求多元化转变,过去依赖于门票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旅游行业逐渐转向产业经济,也逐渐实现着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产业逐渐面临着诸多问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生产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而要完成转变,将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则被认为是最优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的名词在全世界回响,这就是“知识经济”。一个全新的时代初露端倪,这就是“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将成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并由此而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收入分配的比例,知识作为一种产品,将取代物质产品,而成为社会的主要产品。知识作为一种产业,将取代工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知识产业化与产业知识化是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 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是资本,那么知识经济时代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则是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刘光平 《纺织教育》2007,(6):4-6,20
现代大学正逐步从社会边缘走入社会中心,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是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社会发展趋势。农业经济时代,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个体劳动而不需要高深知识,士大夫既不懂得也看不起生产知识,大学位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知识只是作为“间接的生产力”或“潜在的生产力”,而不是直接的生产要素,大学位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逐渐成为社会主导,现代大学必然逐步超越象牙塔而走向社会中心,成为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机构。时下大学被人们誉为“服…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从原始农业到古代农业,再到近代农业以及现代农业,农业的每一次革新都是生产力巨大变化和提升的体现。古代农业中的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转变为近代农业中的机械化农具,劳动者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的转变,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的转变都反映出科技发展对农业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新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推行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将有助于中国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要素在于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特点,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惟有技术创新,才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才能使中国在新经济时代不至于落后。技术标准战略已成为产业集群获  相似文献   

13.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世界的农业经济已经逐渐开始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尤其是随着全球变暖的出现,人们对低碳农业的关注度和推崇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开始向生态、低碳、友好的模式转变。文章将重点围绕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烟叶作为烟草行业的基础,其信息化建设情况对烟草行业的发展影响至关重大。当前,烟叶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目标一方面就是各上级公司部门要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到每个下属部门或公司的生产、收购、销  相似文献   

15.
陈娟 《印刷世界》2000,(4):48-48,38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高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通印企业的技术进步幅度虽然不能与瞬间万变的信息产业同日而语,但从印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来衡量,要使其争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企业适时地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辉煌。 一、人才是企业的财富 信息革命使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资本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出现了“知产力(知识生产力)”这一概念,形成未来公司的财富增值不仅仅取决于领导的天才,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企业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这个问题在通…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跨越工业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以信息生产与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与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服务的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的体系作为坚强的后盾。简而言之,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推进,必将推动家具工业向现代化转变,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管理会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转向知识和信息经济型,而管理会计必须摆脱旧的工业经济环境,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管理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痛下决心改变“一流设备、三流管理”的状况,在外涵发展生产力的时候,重视内涵发展生产力,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李栋高 《丝绸》2006,(11):12-15
以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土地少、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为理由,要求种桑养蚕沿黄河、长江流域向西转移的发展观,已不适合进入WTO以后的市场竞争形势,“北桑南移”才是今天中国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鉴于这是一种属于资源型经济的产业,只有在它所依托资源具备最大的产出效率并有最适合养蚕的物候条件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为此,文章建议应在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组建一个以高生产力水平为标志的新蚕丝产业带,并要求该产业带应不再采用“公司 农户”的农业运作模式,而应采用“公司 工厂 基地 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以使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与产业链经济能够同步得到发展,同时还应将已沿用数千年的蚕丝和生丝的生产制造模式加以改变,以期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争取在21世纪内实现蚕业经济向生物质经济的转化改型。  相似文献   

20.
李雪 《北京纺织》2012,(7):114-115
“MadeinChina”中国制造,不仅仅是你看到的商品原产国标签,更是这个时代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标签,这个标签意味着中国永远处于产业最低端,做最廉价的、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帮外资生产几亿件衣服的利润才够买一架波音或者空客。然而近几年,“中国创造”成了一个热词,这不仅仅标志着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产业低端向产业链最高端的转变,更是中国重视创造、创新,把握市场主动权的象征。在这个浪潮中,BMN品牌可以算作一个缩影,我们从中可以一窥服装业的转变,甚至这个时代里中国的转变。为此,我们采访到了BMN品牌总经理朱孟福先生,他为我们讲述了BMN的转变与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