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华 《建筑学报》2023,(8):7-16
将地方建筑和地方性建造置于中国建筑知识构筑的脉络中,以追问“地方”之于建筑学的意义为起点,从建筑生产的条件、观念塑造、生产形式、具体实践和传统建筑研究等不同的方面,回溯“地方”作为一种建筑知识是如何被理解和形塑的,并以此考查其在当代的变迁和意义,不仅是实践上的,更是在对建筑设计的知识与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复兴思潮影响下,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设计中,吸收了西方建筑师“中国化”建筑的设计理念,并融入闽南地方建筑元素与技术工艺。通过深入解读历史资料,从经济实用观念、地方匠师的广泛参与、近代华侨的文化复兴意识等方面,分析嘉庚建筑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依据建筑设计工程实例 ,就“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 ,“富有个性魅力的建筑形象”等方面作了详尽的叙述 ,而且在“富有个性魅力的建筑形象”的表述中 ,就如何“准确把握建筑的性质” ,“重视环境、文化、氛围的利用” ,“以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科技为创作源泉”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朱若愚 《建筑工人》1996,(10):54-56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滇西边陲的农村和集镇,更是多种民族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民居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五彩纷呈。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和吊脚楼,有散发江南韵味的庭院式建筑,也有地方豪强的布满射击孔(俗称枪眼)的城堡式建筑,疆多的则是“四合五天井”、“三方一照壁”、“一正两耳”等布局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5.
张彤 《新建筑》1997,(3):32-34
建筑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地方性,地方性是建筑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地方风格是一个地区建筑形式与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并取得平衡的结果,讨论了在信息高度发达,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如何在更高层次上与环境达成切实的,并提出的“批判的地方主义”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然、自在     
《建筑与文化》2008,(8):20-21
1.在此项目中,您运用怎样的建筑语言诠释“亚洲的生活态度”这一主题? 我们对杭州宫阳这山明水秀的地方特别有好感,真不愧是人灵气聚之地,马上可以感受到它清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7.
李晨  黄鹏斌 《工业建筑》2005,35(12):104-106
由方案投标引发思考,从“广义建筑与‘适用、经济、美观’”、“地域文化与‘适用、经济、美观’”、“‘建筑美’和‘建筑形式美’”三方面对新时期建筑的基本原则———“适用、经济、美观”的新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9.
建筑师眼中的中国住宅发展10年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虽然由于地域的广袤而各不相同,但是在近10年的发展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实际上促成了中国建筑的国际化和各地方建筑的“中国化”,所以,在这个广阔的土地上由于处在同一个经济增长期,住宅的热点衍变基本趋同。  相似文献   

10.
三、广西地方特色的艺术价值 探究广西地方特色的艺术性,本文特指城乡建设范畴的美学问题,实际上艺术涵盖许多内容,这里主要从城乡建设的需要,挖掘地方建筑特色的艺术性。广西建筑特色的艺术特点: (一)以桂林为例,是“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四绝为特征,而且有碑刻、题刻100多件。以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广南西路刑狱权知王正功在桂林独秀峰读书岩题刻“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萝青意可参”的诗句最为著名,“桂林山水甲天下”遂声名远播。 (二)《花山崖画》,壮语说“岜来”,汉译为“有画的石山”,花山崖画位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  相似文献   

11.
“人”、“水土”和“建筑”从来是相互依存的。建筑是人们改造“水土”,适应“冰上”的直观表白。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造成了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从而将建筑或多或少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自东汉以来道教及道教建筑在重庆地区百广泛发展。对于道教建筑而言,“道法自然”思想是道教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建筑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以重庆现存道教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解读和建筑实例分析,通过对巧用地形,智取空间的建筑处理手法以及利用山地景飒“多视点、多维度”的特点,营造寺观“修仙向道”的环境氛围和增强观者视觉心理感受等设计手法进行研究,总结重庆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艺术,建筑也是文化。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整体建筑布局和风格体现出“法院庄严而为人民所依赖”的现代法院特色。在布局中,将标识设计与法院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雕塑,标识物体现法院特色,在地方文化的装饰上体现了司法公正,公开法制庄重,庄严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审美反思     
杜甜甜 《城市建筑》2014,(31):49-49
美国的自由和开放使得盖里、蓝天组、里伯斯金、汤姆·梅恩等建筑大师在美国的快速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试验田,灵活运用倾倒、扭转、碎裂重组等多样的建筑手法,塑造属于自己的建筑形象.虽然这些建筑都曾在图像资料上看到,而当它们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时,又深深被这充满激情、富有想象力的建筑所震撼,总在感慨行程过短,欣赏时间总也不够,同时开始陷入苦思,“大师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如何欣赏这些建筑?”对这些“怪异”的建筑形象,充满了疑惑,开始反思自己一贯的建筑审美.  相似文献   

15.
北京似乎已经成为世界上论坛最多的城市,又一个论坛于10月25日在798艺术区的仁艺术中心举行———这个名为“2006前沿建筑论坛”的会议集中了矶崎新、雷蒙德·亚伯拉罕、王明贤等海内外建筑设计师、评论家、艺术家和地产商人,一起研讨当下的前卫建筑和中国建筑问题,但是议题的中心“前卫建筑”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矶崎新澄清“前卫建筑”概念75岁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第一个发言,他指出严格意义上的“前卫建筑”思潮早在1968年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们谈论的“前卫建筑”是另一个概念。矶崎新本人就是反主流思潮火热的上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贵州遵义地区为例,在 梳理符号学理论和研究各历史时期影响 遵义的典型建筑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建 筑“方言原型”的符号类比和设计方法, 以期在符号学的特殊视角下梳理传统建 筑符号,并建立地方建筑回归自身语言体 系的清晰逻辑,解决现代主义运动所带 来的归属感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建筑装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洁 《工业建筑》1998,28(9):58-59
1引言众所周知,自从新建筑运动后,尤其是从现代主义开始,建筑装饰被扫除殆尽,一些人把装饰看作美学上的低能和道德上的堕落。著名的“少就是多”,“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装饰是罪恶”……等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限制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建筑机能...  相似文献   

18.
建筑的地域性不仅具有空间的意义,与地形、光线等与场地联系的特殊地理因素关系紧密;也有时间的意义,与地方文化的历史一脉相承。地域性可以看作是建筑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纬度上的一种含糊、不明确的中间地带,看作不同建筑状态的层与层之间的联系——“灰轴”。本文对灰轴的三种表现形式——并置、重叠、转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建筑地域性的解答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铎 《华中建筑》1992,10(4):10-11
要创造民族的时代建筑文化,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而且要认真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百花齐放”以繁荣我国的建筑创作。中国的时代建筑要积极发展地方建筑流派,体现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神韵。  相似文献   

20.
郑莹 《建筑创作》2001,(2):45-46
“人”、“水土”和“建筑”从来是相互依存的。建筑是人们改造“水土”、适应“水土”的直观表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造成了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从而将建筑或多或少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