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东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整体开发水平偏低,未来开发潜力巨大,其不稳定的电源特点成为其大规模发展的掣肘。东北地区碳排放量仍处于波动性增长阶段,尚未实现碳达峰,而作为占比最高的电力行业,其碳排放量的优化调整成为东北地区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电力系统新的发展形势下,针对东北地区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研究柔性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建设,促进以氢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系统建立,改善“双高”系统频率响应等相关建议,满足东北地区风光等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2.
王建红 《电工技术》2023,(S1):237-239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整体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成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能源发展趋势,保证电网规划工作能够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消纳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目标下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方法,以期为推动新能源在电网中的规模化应用和电网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吉林省碳排放特别是电力行业碳排放现状的分析,论证吉林省碳排放所处的形势,全省碳排放总量特别是电力行业碳排放量仍在波动性增长。结合全省新能源资源情况及现有开发情况,以北欧新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提出考虑采取新建西部新能源外送通道、探索电力-天然气双网循环、调整优化供热模式和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及调峰燃气电站等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新能源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将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比例不断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首先,研究了“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耦合关系,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其次,考虑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所处环境和自身特性,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采用PEST-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自身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在不同发展战略下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和有效措施,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宁夏作为国内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装机占比2022年底将达到50%,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随之面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围绕能源资源禀赋、电网网架、电力外送、新能源消纳和转型政策5个方面总结宁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与优势,并结合宁夏发展实际,从产业结构、电力供应保障、新能源并网消纳、安全稳定运行4个方面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等相关建议,对推动宁夏能源转型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储能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研究,从储能技术的地位作用、“双碳”背景下的储能技术发展现状、我国储能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双碳”背景下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储能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推演“双碳”目标下风电的发展,利用系统动力学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的特点,建立了未来电力系统风电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推演模型。通过历史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得到了未来风电发展趋势,并结合政策激励与技术发展过程,构建差异化场景分析不同条件下未来风电发电量、上网电量、风电消费占比及碳减排量。仿真结果表明,政策支持相比技术进步对风电装机发展及绿色证书市场交易的激励作用更强,对风电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相比政策支持对碳减排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前期技术进步对于风电发电量、上网电量及消费量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政策支持,并且在政策力度较低的情况下,高技术进步率在前期对风电投资积极性的影响要高于后期。  相似文献   

8.
刘进  韩磊 《电工技术》2022,(19):198-20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未来我国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煤电为主体的时代即将落幕。煤电行业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开展智慧电厂的建设,助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标。论述了智慧电厂提出的背景、发展现状及技术研究应用的主要方向,分析了智慧电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智慧电厂未来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9.
分时销售电价是需求侧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机制措施。其中,时段划分是分时电价方案制定的基础及重要部分,并将直接影响分时销售电价的实施效果。随着“双碳”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特别是风电、光伏等不确定性电源装机比例的阶跃式提升,原有时段划分方法存在的难以激励用户调整用电行为、难以促进新能源消纳等问题逐步凸显。基于此,提出基于净负荷曲线的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方法,并结合实际算例,验证所提时段划分方法可在“双碳”背景下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将推动电力系统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对中国“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电力供需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部门分析等方法的电力需求预测模型,采用电力系统生产模拟分析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研究发现“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夏冬“双高峰”均面临电力保供压力、水电占比较高地区冬季枯水期存在一定电量缺口等特点。建议采取加强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加快完善需求响应政策和机制、根据需要布局适量气电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措施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1.
杨嘉伟  范孝然  周霖 《电工技术》2023,(16):197-19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互动” 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发 展、高供电可靠性要求、电网发展新要求、外部建设环境变化等角度阐述了电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以科 学性、合理性、适用性、低碳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分别从六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型供电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立足陕西电力发展实际,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研判陕西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提出了陕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形态,包括:“双碳”背景下的中远期电力需求、新型电力系统合理电源结构、外送电模式探讨和中远期目标网架方案设想。描绘了陕西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总体形态,总结了陕西新型电力系统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陕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举措、路径,能够支撑陕西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碳目标,在全国能源消费预测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多层级发展目标约束的南方区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测技术,构建了基准情景、能耗双控情景、碳排放双控情景3种南方区域能源电力消费情景;建立了基于产业分解的多时间尺度负荷特性预测模型,推演了未来南方区域的电力负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双控情景下,南方区域终端能源消费量在2045年前进入达峰平台期,峰值约10亿吨标准煤;终端部门用电量保持合理增长态势,在2025年后进入年均增长率为3%左右的平台期,在2050年后年均增长率进一步下降至1%;受产业结构转型影响,南方区域电力负荷不均衡特性将逐步加大。电力部门承担的减排压力逐步凸显,需要加快南方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如何通过配电网规划设计减少碳排放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配电网规划模型中缺乏考虑碳排放影响的问题,建立起考虑碳交易市场的配电网多阶段双层扩展规划。模型的规划层考虑了变电站、网架以及分布式电源的规划,运行层考虑规划网架最优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成本、发电成本以及碳排放成本,然后采用现代Benders分解对构建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提出的算法模型应用于一个典型的24节点配电网规划算例进行分析。在满足低碳目标的前提下,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网规划的综合成本,倾向于建设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配电网。  相似文献   

15.
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关系着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也影响电力市场中现货与中长期的顺畅衔接。针对山西电力市场建设现状,论述了建立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的必要性,在分析比较3种常用的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后,对“双碳”目标下山西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兼顾稳定过渡与创新发展的分阶段实施路径,指出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发电成本合理疏导和用户承受能力的协调,为完善山西电力市场体系,助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推演“双碳”目标下风电的发展,利用系统动力学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的特点,建立了未来电力系统风电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推演模型。通过历史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得到了未来风电发展趋势,并结合政策激励与技术发展过程,构建差异化场景分析不同条件下未来风电发电量、上网电量、风电消费占比及碳减排量。仿真结果表明,政策支持相比技术进步对风电装机发展及绿色证书市场交易的激励作用更强,对风电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相比政策支持对碳减排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前期技术进步对于风电发电量、上网电量及消费量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政策支持,并且在政策力度较低的情况下,高技术进步率在前期对风电投资积极性的影响要高于后期。  相似文献   

17.
园区是我国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场所,厘清园区级碳排放源/碳汇构成是开展园区低碳路径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还未发布园区级碳排放计算相关规范或指南,已开展的研究大多针对存量的某一特定类型园区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未充分考虑新建园区的数据可得性以及计算体系对不同类型园区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开展了计及多类型园区特征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从能源活动(覆盖农业、工业、建筑、交通、旅游设施、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绿植碳汇5个维度构建园区级碳排放计算体系,并分别给出数据完备和数据缺失情况下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对特色农业型园区、工业制造型园区、商务办公型园区、旅游休闲型园区等多类型园区的碳排放总量计算以及结构分析均适用。  相似文献   

18.
魏佳  徐浩 《电工技术》2023,(19):42-44
为了优化电能接入,结合影响电能资源的环境、季节等因素,以山东庆云100 MW风电项目为例,研究项目电能接入规划,分析新能源接入、外部环境因素对用电量的影响,探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电量预测情况。此次电能预测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效果,预测精准度较高,有利于促进光伏发电以及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确保电能行业持续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共享储能作为结合储能技术与共享经济理念的一类新型商业模式,有潜力在新能源消纳场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评价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的发展运营状况,目前仍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为此,首先分析了新能源消纳场景中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设计了共享储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概述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定义与内涵;然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通过设计目标方案,采用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实现了不同评价方案间的横向对比评价以及评价方案与目标方案间的纵向对比评价;最后,以某共享储能交易试点的实际数据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设计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反映共享储能的运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黄加勉  蔡学志 《电工技术》2023,(S1):111-113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稳 定性,新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智能控制、数据分析和储能技术,以适应复杂和多变的能源环 境.基于此,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构成与特性,分析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实践运用,旨在推动 新型电力系统在双碳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