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目前硫酸法钛白企业常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法制备水解晶种工艺,改变关键原料指标和工艺参数,考察晶种粒径和晶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不同粒径的晶种用于水解,研究了晶种粒径对偏钛酸粒径及固定盐处理煅烧后所得金红石钛白初品粒径和消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液TiO2浓度、F值、铁钛比以及碱液浓度的升高,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制备碱钛比、钛液预热温度、碱液预热温度的增加,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减小;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晶种稳定性降低,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粒径的变大,水解所得偏钛酸D50和径距逐渐变小,偏钛酸晶粒尺寸略增;对应金红石钛白初品的SEM平均粒径和标准差逐渐减小,同时其Tcs、Scx均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AH法制备钨粉中氢还原过程的工艺参数与钨粉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还原温度、装舟量和保温时间与钨粉平均粒径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实验数据经线性回归处理,获得预测和控制钨粉平均粒径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硫酸铝作为钛白粉的盐处理剂对钛白初品的作用规律,主要包括硫酸铝对钛白初品金红石晶型转化率、消色力、白度、粒子形貌等方面的影响。试验表明:硫酸铝是金红石晶型转化抑制剂,铝盐在钛白粉中含量在0.08%~0.28%范围内对钛白初品消色力几乎无影响。当钛白初品中铝盐含量在0.05%~0.10%范围内,钛白初品白度值随着含铝量的增加而增长,当铝盐含量在0.10%~0.50%范围内,钛白初品白度值随着铝盐含量增加反而不断降低。研究显示硫酸铝的加入有利于钛白初品粒子按四方晶系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某钛白粉厂2019年全年钛白初品和成品为分析对象,统计分析了产品铁含量和金红石含量对钛白干粉白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铁含量和金红石含量相当的不同白度样品,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和SEM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和SEM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白度随着铁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铁含量(质量分数)超过50×10~(-6)后白度显著下降;金红石含量在97%~100%范围内,随金红石含量的增加,产品白度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随产品激光粒度粒径D_(50)的增加,产品白度呈现下降趋势,D_(50)300 nm可获得较高的白度;SEM平均粒径在200~300 nm范围内,产品白度随粒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随150~350 nm粒径比例增加,产品白度呈现增加趋势。平均粒径在240 nm以下,150~350 nm颗粒所占比例在75%以上时产品亨特白度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水解偏钛酸为原料,开展铝锌复合盐处理对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调整煅烧温度制备金红石转化率合格的二氧化钛样品,考察Al2O3和ZnO加量对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的影响。然后对金红石合格的二氧化钛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形貌以及颜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铝锌复合盐处理体系中,Al2O3加量较低时促进金红石转化,Al2O3加量较高时抑制金红石转化;ZnO促进金红石转化。随着Al2O3加量的增加,样品的TCS和SCX先增加后降低、平均粒径先降低后增加、离散系数变大、长径比增加、粒子逐渐由椭球形长成长条形;Al2O3加量0.15%时样品TCS和SCX最好、平均粒径最小。随着ZnO加量的增加,样品的TCS和SCX、平均粒径、离散系数、长径比均无明显变化规律;Al2O3加量0.15%时随ZnO加量的增加,样品平均粒径减小,长径比...  相似文献   

6.
以钛白辊压初品为原料,不同粒径氧化锆珠为研磨介质,通过卧式砂磨机研究了砂磨次数对钛白初品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砂磨次数的增加,浆料的p H和黏度基本不发生改变,粒度D50逐渐减少,粒度≤1μm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浆料颗粒长径比缓慢减少,球形度逐渐改善,团聚体数量和尺寸减少,白度L值和亮度缓慢增加。氧化锆珠粒径0.4 mm相对0.6 mm和1.8 mm能获得更好的粒度、白度L值和亮度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的松散含水层特征粒径主要采用颗粒分析试验确定,费时费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水文测井资料的特征粒径计算方法。首先,以标准化的测井参数幅值与颗粒分析试验取得的含水层特征粒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出相关性较显著的参数作为回归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以此作为松散含水层特征粒径的预测模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预测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用的步冷曲线法测量电解质的初晶温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拟合,得到了初晶温度的回归方程。同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测定了Na3AlF6-AlF3-3 %Al2O3-3 %CaF2-KCl体系的初晶温度,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初晶温度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铝电解质中添加氯化钾能够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本文旨在获得铝电解质初晶温度的基础数据,为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服务。  相似文献   

9.
球团矿作为高炉入炉的必备原料,其性能直接影响铁水质量和高炉顺行,对球团矿进行入炉前的质量检测不可或缺。以球团矿物理性能指标中的抗压强度、制备过程中的粘结率作为球团矿质量指标进行预测,并对球团矿进行配料寻优。首先,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别拟合出抗压强度、粘结率与原料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后,建立配料寻优模型,在已知球团矿抗压强度、粘结率的情况下,将抗压强度、粘结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作为寻优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和熵权法反向优化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发现:原料w(Ca)、二元碱度(R_2=CaO/SiO_2)、三元碱度(R_3=(CaO+MgO)/SiO_2)与球团矿抗压强度、粘结率存在相关性,可以较好地探究原料与指标的关系并实现配料优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求解的抗压强度预测相对误差为4.826%,粘结率的预测相对误差为4.360%;利用配料寻优模型求解得到最合适的3种配料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18%、0.99%、2.63%,该误差相对于回归分析的误差更小,可作为球团厂配料参考的重要依据,进而为改善球团矿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水解偏钛酸和煅烧晶种为原料,在偏钛酸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煅烧晶种,通过调整煅烧温度制备金红石含量98%~99%的钛白初品,考察煅烧晶种加量对煅烧温度的影响。然后通过XRD、SEM等手段对钛白粉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分布和颜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晶种加量增加,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呈现下降趋势,煅烧晶种加量在4%~6%时对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影响不大。随着晶种加量的增加,初品平均粒径呈现下降趋势,离散系数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当晶种加量达到6%,离散系数最小。随煅烧晶种加量的增加,铝系和锌系盐处理样品的蓝相(SCX)均随晶种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消色力(TCS)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煅烧晶种加量在5%左右时,样品消色力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1.
以BP算法为基础开发了ANN学习预测系统,用于宝钢IF钢大生产产品性能预测.同时,应用在宝钢IF钢大生产数据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进行预测精度比较.结果表明,ANN学习预测系统,除σ0.2误差较高(9.0%)外,σb,δ,rn值均<5.0%,且比多线性回归方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实际生产中统计的321组钛合金铸锭化学成分与相变点数据,构建了预测钛合金(α+β)/β相变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训练值及预测值与(α+β)/β相变点实际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61 05和0.809 93,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7 21和0.818 51,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02℃,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5.11℃)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以更好地描述合金元素与钛合金(α+β)/β相变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Na3AlF6-AlF3-Al2O3-CaF2-LiF-KF体系的初晶温度,基于130组高可靠性铝电解质初晶温度的文献数据,采用非线性拟合法得到了适用于计算高锂钾复杂铝电解质体系初晶温度的经验公式.采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32组铝电解质的初晶温度,与本文中的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仅为2.7℃.该经验公式可用于预测高锂钾铝电解质的初晶温度.  相似文献   

14.
以钛铁矿钛液水解后的偏钛酸为原料,研究了磷酸对偏钛酸pH值、钛白初品金红石转化、消色力和亮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磷酸电离得到的磷酸根或磷酸氢根离子与体系中的阳离子结合成了沉淀,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偏钛酸的电离。随着磷酸掺入量的增加,金红石晶型转化起始温度和TiO_2全部转化成金红石时的温度逐渐提高。样品中P_2O_5含量与金红石晶型转化起始温度和TiO_2全部转化成金红石时的温度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在钾—磷—铝盐处理体系中,P_2O_5含量低于0.13%时,消色力TCS和蓝相SCX大幅降低;P_2O_5含量高于0.13%时,磷酸对消色力TCS和蓝相SCX的影响不显著。初品中P_2O_5含量0.15%~0.19%时,初品亮度值较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钛白生产中钛白亮度低且波动较大问题,结合某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系统地研究钛白后处理原料和工艺对其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白初品粒子平均直径处于250~260 nm,粒度分布窄、形貌接近球形和能够降低无机表面处理体系黏度的中粉分散剂均有助于提高钛白亮度,有机处理剂类型对钛白亮度没有影响;中粉的粉碎和分散效果越好则亮度越高,无机表面处理能提高钛白亮度约0.18,闪干及汽粉中有机处理剂的加量对钛白亮度基本没有影响,但有机处理剂在≥180℃温度长时间处理时,容易发生碳化对钛白亮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姑山矿业公司充填开采项目为依托,在已有充填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进行配比试验,利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得出各试验指标的回归方程,得到料浆浓度、矿渣微粉掺量和灰砂比对充填体和料浆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因素的主次顺序和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充填体28 d单轴抗压强度的次序为灰砂比料浆浓度矿渣微粉掺量;影响充填料浆坍落度、泌水率和沉缩率的因素次序为料浆浓度灰砂比矿渣微粉掺量。通过对回归模型作F检验、t检验、回归诊断得到:料浆浓度、矿渣微粉掺量、灰砂比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其整体对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有显著性影响,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M-MIVM预测含钛渣系组元活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楠  陶东平  姚春玲  刘聪  张凇源  黄卉 《钢铁》2020,55(11):16-29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随着护炉钛材料和含钛铁矿石的应用,大量的含钛炉渣被生产出来。由于缺少多元含钛渣系的热力学数据,限制了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因此,应用改进的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MIVM(FII)),预测了基础渣系Al2O3-CaO-SiO2、FeO-MnO-SiO2和含钛渣系FeO-MnO-TiO2、FeO-SiO2-TiO2、MnO-SiO2-TiO2、Al2O3-CaO-FeO-TiO2中各组元活度,并与试验值比较。结果表明,M-MIVM(FII)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6个体系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该精度处于Turkdogan提出的30%以内的试验误差范围; M-MIVM(FII)在参数拟合与活度预测能力方面均优于MIVM,该模型对多元含钛熔渣体系组元活度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应用M-MIVM(FII)预测Al2O3-CaO-SiO2-TiO2熔体中TiO2活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iO2活度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且随炉渣碱度、Al2O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该规律与试验规律相一致。M-MIVM(FII)仅通过拟合子二元系活度或者直接由无限稀活度系数就能够预测多元熔体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用夏普PC—1500型电子计算机对给定的某一选矿过程的一批观测值作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选配与观测值拟合得较好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其中的一个变量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程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钢钢渣运输量与钢产量历史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将其归纳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问题;根据建立回归方程的要求,在48个样本基础上,对回归参数进行分析和求解,确定了相应回归参数;最后,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可以用于钢渣运输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电解二氧化锰和钛白生产基地,电解锰渣和钛白绿矾渣的处理一直是制约两个行业发展的难题。由于钛白绿矾渣中的硫酸亚铁可用作还原剂浸出电解锰渣中的MnO2,因此本研究进行了硫酸体系下电解锰渣浸锰试验,考察了电解锰渣与绿矾渣配比、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固液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锰渣和绿矾渣质量比10∶1.0、浸出温度50℃、硫酸浓度1.0 mol/L、浸出时间1.0 h、固液比为1∶15 g/mL的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到98.67%;浸出反应符合收缩核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0.47 kJ/mol,表明浸出受内扩散-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试验还根据线性拟合结果确定了锰浸出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回收电解锰渣中的锰,实现电解锰渣和钛白绿矾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固废减量化处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