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调查冬季低温对山东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影响,结合2021年1月6日至8日的极端低温天气,选取5个设施农业园区进行灌水、喷水和熏烟处理,调查冻害发生率和枝条萌芽率。结果表明,葡萄芽眼冻害有4种:仅主芽冻死、主侧芽全部冻死、部分侧芽冻死、主芽及部分侧芽冻死,其中仅主芽冻死的比例最高。葡萄芽眼受冻率与枝条成熟度和棚型有关,枝条成熟度越好,冻害越低;拱棚冻害发生率显著低于连栋塑料棚。棚内进行熏烟、灌水、枝条喷水均可降低葡萄冻害程度,其中灌水和枝条喷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山葡萄枝条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山葡萄抗寒性与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萌芽率等指标的关系。以山-欧杂交种葡萄‘北冰红’等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分别在0、﹣10、﹣20、﹣30、﹣40℃的环境中处理24 h,调查不同低温条件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游离Pro)、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萌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左优红’和‘雪兰红’的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高于‘北冰红’和‘双红’,两指标以‘双红’最小;‘北冰红’和‘双红’的游离Pro相近,‘雪兰红’次之,‘左优红’最低;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降低S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持续上升,其中‘北冰红’SOD活性始终保持最高状态。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两个特征根>1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5.072%。综合权衡各品种抗寒性生理指标,推测抗寒性排序为:双红>北冰红>雪兰红>左优红,该结果可为山葡萄在天山北麓生态区域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露地越冬的条件下,以抗寒性较强的几个种间杂交葡萄品种枝条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时期枝条总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和枝条萌芽率的变化,分析葡萄枝条水分含量与萌芽率的关系,确定品种抗旱寒性能,并根据水分与萌芽率的隶属分析确定水分含量临界值。结果表明:葡萄枝条抗旱寒性与水分含量各指标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与枝条总含水量、束缚水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失水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896以上。露地越冬期间,枝条总含水量及束缚水含量越高,失水量越小,葡萄失水死亡的几率就越小,枝条萌芽率越高,抗旱寒性越好。‘北红’‘新北醇’‘北玫’‘北玺’‘北馨’等5个品种在宁夏产区2018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露地安全越冬,具有较强的抗旱寒性能,而‘威代尔’在露地不能安全越冬,应采取防护措施。研究还发现,冬季枝条含水量和抗旱寒性能还与树龄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二倍体酿酒葡萄品种‘北红’‘北玫’与其同源四倍体‘四倍体北红’‘四倍体北玫’的种子为试材,研究其在恒温条件(25℃,24 h)下与变温条件(30℃,12 h/20℃,12 h)下萌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萌发环境处理下二倍体‘北红’‘北玫’种子的萌芽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同源四倍体种子,二倍体种子的萌发速率也快于其同源四倍体。无论是变温处理还是恒温处理,对二倍体和其同源四倍体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没有明显影响,但变温处理降低了种子的萌芽速率,延长了萌发所需时间,同时使萌发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5.
四种酿酒葡萄抗寒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北醇’‘Frontenac’、托县葡萄和山葡萄4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高寒地区进行引种试验,测定其萌芽率、冻害情况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后,4种酿酒葡萄的萌芽率以及冻害情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托县葡萄的萌发率最低且最不抗寒,而‘Frontenac’的芽眼萌发率最高,抗寒力最强;采用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其4种酿酒葡萄的抗寒性:山葡萄Frontenac北醇托县葡萄。由于山葡萄不耐旱,在呼和浩特地区冬春易抽条,综合比较‘Frontenac’的抗寒力最佳,适宜在内蒙古寒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修剪方式对红地球葡萄成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对不同修剪方式的修剪反应和芽位枝条粗度与花芽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一年生结果母枝上不同芽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修剪方式下,其萌芽率、成枝率、结果枝率均不相同,结果母枝上花芽集中分布在3~6节,芽位枝条粗度和花芽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揭示葡萄枝条不同节位冬芽花芽分化和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9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在不同时期对1~7节位冬芽进行采样,通过徒手切片观察冬芽内部发育情况,计算出不同节位的花芽率;利用酶联免疫法对4种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ABA/GA3、CTK/GA3和(IAA+GA3+CTK)/ABA的比值。结果表明,在生理分化后期,第1节位花芽率为80%,第2~6节位冬芽花芽率均能达到100%;在整个生理分化时期,第1~3节位冬芽IAA、ABA、CTK含量整体较高,且第2、3节位GA3含量较低;在分化前期,第2、3节位冬芽的CTK/GA3、ABA/GA3比值整体较高,且第1~3节位(IAA+GA3+CTK)/ABA比值较低,说明第2、3节位冬芽的分化质量好且花芽率高。综上,在天津双街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冬剪建议保留3个冬芽,这也为‘阳光玫瑰’葡萄激素调控冬...  相似文献   

8.
2017年10月,对武威地区早霜冻后的葡萄枝条的抗寒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3个砧木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9个酿酒品种,‘马瑟兰’和‘北冰红’可溶性糖含量无差异;电解质渗出率‘品丽珠’和‘小味儿多’最较高,‘北冰红’最低,‘马瑟兰’次之;总水含量‘雷司令’最高,束缚水/自由水比‘5BB’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中MDA、束缚水/自由水、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载荷值较大,方差贡献率为45.561%;第二主成分中电导的载荷值较大,方差贡献率为26.423%;第三主成分中总含水量载荷值较大,方差贡献率为17.073%,累计贡献率达到85.057%。综合得分表明,12个葡萄品种对低温的抗性顺序为:5BB101-14SO4北冰红美乐小味儿多马瑟兰白玫瑰香黑比诺雷司令霞多丽品丽珠。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越冬抗寒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东麓葡萄越冬期间和霜冻日温度等指标测定,调查分析自然越冬霜冻后3个酿酒葡萄、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植株存活率、节位芽眼萌发、节位着穗状况,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越冬期间1~2月致死温度区累积时数合计61 h,耦合低的空气相对湿度与晚霜的频发是导致葡萄自然越冬存活率低的主要外部原因。数据显示,贺兰山东麓种植的‘霞多丽’‘赤霞珠’‘马瑟兰’抗寒性差,且存活品种植株主要为主蔓根茎地表萌发再生,不适宜自然越冬栽培;鲜食葡萄品种植株存活百分率在50%以上的品种为‘摩尔多瓦’‘玫瑰香’‘夏黑’。对指导葡萄材料覆盖越冬防寒栽培,自然越冬栽培品种选择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在焉耆盆地产区种植的酿酒葡萄砧穗组合,以该产区‘贝达’为砧木,9种酿酒葡萄为接穗,观察测定砧木及接穗一年生枝的解剖结构,通过聚类分析法探讨‘贝达’枝条与9种酿酒葡萄接穗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贝达’枝条的木质部面积与‘北红’‘烟7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贝达’枝条的韧皮部面积与‘赤霞珠’‘美乐’‘黑比诺’‘威代尔’‘烟73’之间无显著差异;‘贝达’枝条的髓射线条数与‘美乐’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贝达’枝条的髓部面积与‘美乐’‘北玫’‘北红’‘威代尔’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聚类分析可知,‘威代尔’‘赤霞珠’‘美乐’与‘贝达’枝条解剖结构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在焉耆盆地产区‘威代尔’‘赤霞珠’‘美乐’适合与‘贝达’砧木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1.
‘霞多丽’葡萄果粒大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与果粒大小密切相关。本实验以云南香格里拉、宁夏玉泉营、山东烟台和新疆五家渠4 个产区的酿酒葡萄‘霞多丽’(Vitis vinifera L. cv. Chardonnay)为试材,按粒径分为大果粒(粒径大于14 mm)、中果粒(粒径14~12 mm)和小果粒(粒径小于12 mm)3 个等级,分别测定各粒径范围果实分布比例、果皮鲜质量、果实鲜质量以及果实可滴定酸、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总酚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霞多丽’在4 个产区中果实多为中、小果粒,单果粒种子数及单粒种子质量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均在大果粒中较高;总酚和单宁含量除新疆五家渠葡萄表现为大果粒较高外,其他3 个产区均为小果粒较高;黄酮醇类总量在宁夏玉泉营葡萄中表现为小果粒较高,其他产区则为中果粒较高;黄烷醇类总量在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五家渠葡萄中表现为小果粒较高,宁夏玉泉营葡萄为中果粒较高,山东烟台葡萄则为大果粒较高。结论:主成分分析得出宁夏玉泉营的小果粒‘霞多丽’葡萄综合品质得分最高,新疆五家渠的大果粒‘霞多丽’葡萄综合品质得分最低;除山东烟台产区表现为大果粒‘霞多丽’葡萄得分较高外,其他3 个产区的‘霞多丽’葡萄综合品质得分都表现为小果粒>中果粒>大果粒。  相似文献   

12.
果实粒径对‘美乐’和‘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实粒径普遍被认为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实验以宁夏玉泉营地区的‘美乐’和‘蛇龙珠’葡萄为实验材料,将‘美乐’果粒分为大于14 mm(大果粒)、12~14 mm(中等果粒)、小于12 mm(小果粒)3 个粒径等级;将‘蛇龙珠’果粒分为大于15 mm(大果粒)、14~15 mm(中等果粒)、小于14 mm(小果粒)3 个粒径等级,连续两年测定不同粒径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浓度、花色苷单体含量以及单体酚含量。结果表明:连续两年两个葡萄品种均表现为中等果粒所占比例较高;2014年‘美乐’和‘蛇龙珠’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而2015年均表现为中等果粒较高;连续两年葡萄的种/果质量比和单果粒种子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2014、2015年酚类物质含量在‘美乐’中表现为小果粒和中等果粒较高,‘蛇龙珠’则为大果粒和中等果粒较高;‘美乐’中等果粒葡萄的花色苷单体总量最高,‘蛇龙珠’果实的花色苷单体含量受年份影响较大;单体酚总量以及黄酮醇类物质总量在‘美乐’葡萄中表现为在中等果粒中较高,‘蛇龙珠’葡萄则表现为在大果粒中较高。结论:中等果粒的‘美乐’葡萄和大果粒的‘蛇龙珠’葡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海黄南州高光照的气候条件优势,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对引进的4个葡萄新品种‘蜜光’‘夏黑’‘巨玫瑰’和‘阳光玫瑰’的植株生长、始花芽节位分布及低温冷藏条件下花芽伤害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海黄南州设施条件下各品种第1节位初始花芽占80%以上,以‘阳光玫瑰’最高,达100%。低温冷藏条件下‘夏黑’‘阳光玫瑰’的芽枯死率分别为0和3.92%,说明两品种的抗寒能力较强。花芽质量充实,花芽分化节位低,利于稳产和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通化葡萄产区主栽4个品种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何文兵  李乔  张来钰 《食品科学》2017,38(17):107-113
以吉林省通化葡萄产区主栽‘双红’、‘双优’、‘公酿1号’和‘北冰红’4个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技术对4个葡萄品种的基本理化指标、总酚、总花色苷、色度、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双红’和‘北冰红’的硬度较大,‘双优’和‘公酿1号’的单果质量和出汁率较好;‘双红’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4个葡萄品种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公酿1号’的总酸含量、‘北冰红’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双红’的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4个葡萄品种均呈紫红色,颜色最深为‘双红’;4个葡萄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7大类96种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为‘北冰红’。4个葡萄各具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可以利用其各自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加工制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大棚葡萄春季芽眼过早萌发带来的晚霜灾害风险,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树体防寒层过薄及选用材料不当。为防止葡萄的过早萌发,提出应在3月中下旬开始采取大棚放风、栽植沟灌水、多层覆膜、棚膜外覆遮阳网和保温材料的措施,以降低棚内温度。一旦出现过早萌芽,遇倒春寒造成芽眼受害,可利用副芽及冬芽恢复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选用抗寒性较弱的‘赤霞珠’与抗寒性强的‘北红’为亲本,构建了正反交群体,研究分析后代群体休眠季枝条中的含水量、冰点值(LTE)、萌芽率及春季萌芽后田间冻害情况。结果表明,亲本及正反交群体后代枝条含水量保持基本稳定,分布在39%~51%。正反交群体后代枝条LTE值均呈连续正态分布,两个群体中LTE值高于亲本值占比分别为43.47%和41.25%,说明正反交后代均存在抗寒性超亲遗传特点;两个群体后代LTE均值分别为﹣21.01℃和﹣21.52℃,差异不显著,即LTE值不存在明显的细胞质遗传特点;但以‘赤霞珠’做母本的群体后代中抗寒性弱于母本的株系比例高;试验正反交群体株系冬季枝条均能正常萌芽,但群体株系在春季田间表现出不同的萌芽状态。春季萌芽后正反交群体后代均具有较高比例的田间无冻害单株(分别为50.7%和68.4%),说明利用山葡萄F1代做亲本能选育出抗寒旱性能强的品种,且以抗寒旱性能强的品种做母本其后代获得抗寒旱株系的概率更大。试验还发现,两个群体的LTE值与束自比均具有相关性,但春季田间冻害等级与冬季枝条含水量无直接相关性,冻害等级与LTE值也无相关性,推测北方春季气温回升后枝条中水...  相似文献   

17.
花芽分化是葡萄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为了解葡萄不同节位芽发育的情况,本试验以6年生藤稔品种为试材,通过在枝条不同节位进行修剪并仅保留顶部2个芽的处理,研究了不同节位芽萌发新梢的开花及结果习性。结果表明,不同节位的修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结果枝的粗度和花序数,果穗和果实性状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高抗逆酿造品种‘北红’在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本试验以5年生‘北红’为试材,在当年晚霜后的4月底修剪,结果母枝基部芽眼重新萌发。在葡萄转色前进行3种不同的负载量处理,并研究不同负载量对果实重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增加,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高,次生代谢关键酶PAL、C4H、4CL活性对负载量处理反应敏感,低负载量更利于糖分的积累和酸度的降低,也更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负载量最低的处理T3(主干每米8个结果枝,均匀分布6穗果,产量约为230 kg/667m~2)在采收时果实可溶性糖、总花色苷、总酚和单宁的含量最高,但其与负载量中等处理的T2(主干上每米均匀分布10穗果,产量约为380 kg/667m~2)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产量与品质考虑,晚修剪的5年生‘北红’合理负载量为T2水平,可以提高‘北红’的品质,有利于‘北红’树体积累营养,提高越冬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SA15’为砧木的‘赤霞珠’和‘脆光’嫁接苗为试材,研究砧木‘SA15’对‘赤霞珠’和‘脆光’葡萄生长、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苗相比,‘赤霞珠’和‘脆光’葡萄嫁接苗新梢长度分别降低6.5%和7.58%,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1.75%和12.06%,枝条节间粗度分别提高16.70%和15.04%,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48%和11.86%,枝条淀粉含量分别提高13.7%和7.49%。果实品质方面,‘赤霞珠’嫁接苗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自根苗提高4.73%,果皮花色苷、类黄酮、黄烷醇含量分别比自根苗提高了7.38%、5.99%、18.22%;‘脆光’嫁接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自根苗提高了3.44%,果皮花色苷、类黄酮、黄烷醇含量分别比自根苗提高了44.12%、14.45%、20.43%。综上所述,‘SA15’砧木嫁接降低了‘赤霞珠’和‘脆光’枝条节间长度,提高了接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能力,增加了节间粗度和枝条储藏营养,提高了越冬抗寒能力、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次生代谢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对日光温室的6个葡萄品种结果母枝的粗度、芽位萌发的新梢与孕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攀金和着色香以结果母枝粗度在0.81~1.3 cm时,母枝上的结果枝比率及新梢结果系数均较高,粗度小于0.8 cm时,抽生的结果新梢少,大于1.31 cm时,孕穗率又降低;乍娜、维多利亚和白峰结果母枝粗度在0.8~1.4 cm时母枝上的新梢结果枝比率达50%~100%,新梢结果系数为1.46~1.85;红地球葡萄结果母枝粗度小于0.7 cm,其上抽生的新梢不能孕穗,大于1.4 cm时,孕穗率又降低,母枝粗度在0.9~1.3 cm时,5~8节芽位上抽生的新梢结果性能较好,新梢结果系数为0.986~1.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