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Li2CO3/Na2CO3/K2CO3及其二元和三元混合熔融盐的密度、比热容、黏度、热导率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比得出模拟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和模拟值相近。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逐渐减小,离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导致对剪切应力的抵抗力变小,这说明单组分、二元和三元熔融盐黏度的负温度依赖性。对于熔融盐的热导率,单组分和二元熔融盐也呈现出负温度依赖性,而三元熔融盐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气化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气化过程产生的焦油会影响设备稳定运行。为了大幅减少焦油的干扰,以梨木的热解炭为原料,在管式炉中进行水蒸气气化制取富氢燃气试验研究,探究了反应温度、K2CO3添加量及利用次数对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00℃时H2的产气量为2.19 L/g,合成气中H2含量超过58%;K2CO3添加量为10%时产气效果最佳,此时合成气中H2+CO含量达到了88.5%。当K2CO3催化剂在第三次利用时,仍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碱性吸收剂喷射法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SO3,解决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为研究碱性吸收剂脱除烟气SO3工程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在某330 MW燃煤机组上开展碱性吸收剂半干法脱除SO3中试试验,采用Na2CO3溶液作为碱性吸收剂,使用异丙醇吸收法捕集烟气SO3并用离子色谱法分析。试验发现:反应物摩尔比的提高有利于SO3脱除效率的提升,当反应物摩尔比超过4,脱除率的升高趋势逐渐减缓;喷枪投运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脱除效率;吸收剂浓度的降低有利于脱除效率提升;初始SO3浓度与脱除效率呈正相关。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脱除效果,合理设计SO3脱除系统及投运方式。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Py-GC/MS在500 ℃下对NaOH、Na2CO3和有机碱(CTAB/TPAOH)改性HZSM-5催化热解生物质模型化合物的产物分布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利用0.1 mol/L NaOH/Na2CO3改性HZSM-5使热解油中小分子酮、酚和酯类物质的收率有所提高,有利于碳链长度≥5产物(C≥5)的生成;0.2 mol/L NaOH/Na2CO3改性HZSM-5催化剂有助于脱羰和脱羟基反应的进行,促使环状化合物开裂转化为链状化合物。TPAOH的加入使NaOH改性HZSM-5催化热解产物中酮类产物收率降至18.56%、醛类产物收率增至3.01%,并促使C≥9产物向C≤4转化,链状产物增加;经CTAB改性后C≥9产物向C5-8转化,环状产物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市政污泥燃烧过程中的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在30 kW鼓泡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市政污泥的燃烧实验,研究燃烧温度、二次风率、秸秆掺混比等参数对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温度的升高会显著提高NO与SO2的排放;提高二次风率使NO排放浓度减少,SO2排放浓度增加;由于生物质中较低的N、S含量以及生物质与污泥燃烧的协同作用,污泥掺烧生物质能够有效地减少NO与SO2的排放;秸秆占比由0提升至40%,NO由289 mg/m3下降至140 mg/m3,而SO2排放浓度也从3 949 mg/m3下降至1 725 mg/m3;污泥掺烧秸秆时,NO与SO2的整体排放特性与污泥单独焚烧相似,掺烧秸秆能够加快整体的燃烧速率,并加强燃烧气氛的氧化性,进而影响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以木本中药渣为原料,采用浸渍法负载不同含量K2CO3催化剂;通过热重实验,分析中药渣催化热解特性和热解特征参数,并采用Starink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催化热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使用固定床热解炉,优化催化热解反应条件,考察不同K2CO3负载量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热重结果表明,K2CO3能显著降低中药渣的初始热解温度和最大热解温度,从而降低热解快速失重段的反应活化能;且K2CO3负载量越大,催化热解效果越好。热解实验证实:K2CO3含量为中药渣催化热解反应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它可加速生物基大分子的低温解聚和热解中间产物的催化裂解,既可降低热解油产率,又能大幅提升H2、CO和C2H6等小分子低碳烃气体的产率,且有利于提高热解气的H2/CO比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采用HSC Chemistry 6.0软件,对污泥化学链气化过程中NOx前驱物(NH3和HCN)与Fe2O3载氧体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基于污泥热解实验中NOx前驱物的含量,计算载氧体与污泥的摩尔比(OC/SS)对NH3、HCN以及NH3和HCN混合气氧化过程的影响。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Fe2O3能显著促进NOx前驱物的氧化和裂解,主要生成N2,几乎无NOx生成;当NH3、HCN以及混合气(NH3和HCN)分别作为还原剂时,其最优OC/SS分别为0.02、0.04和0.05;由于HCN还原性强于NH3,其氧化速率较快。基于Fe2O3/Al2O3混合物(FeAl)载氧体,实验对比了污泥化学链气化与污泥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的释放特性,发现Fe2O3能显著降低烟气中NOx前驱物的产率,NH3和HCN产率分别下降32%和62%。实验结果与热力学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2013,(11):111-115
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热处理时间和碱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有机质溶出和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和碱预处理均可明显地促进有机质溶解和提高厌氧产气效率;与原污泥相比,高温处理20 min后,剩余污泥可溶性有机质和累积厌氧产气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 550 mg/kg和3 275.33 mL,较对照污泥分别增加了7.4倍和34.15%;高浓度CaO(6%和10%)处理后,剩余污泥中STOC浓度分别达到3 280 mg/kg和3 340mg/kg,较对照污泥STOC浓度(305 mg/kg)提高了9.75和9.95倍;CaO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影响较复杂,表现为低浓度促进产气和高浓度抑制产气;2%CaO处理下,累积产气量比对照提高了39.87%;6%和10%CaO处理下,累积产气量低于对照污泥。  相似文献   

9.
蒋杰  金晶  张号  张传美  周晓波 《锅炉技术》2013,44(4):42-45,64
利用管式电阻炉在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停留时间、炉内燃料/氧化学当量比、温度、氧浓度等因素对燃煤过程中NOx放特性的影响,并对这两种燃烧方式下NOx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量要远远低于O2/N2气氛下NOx的生成量。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NOx沿程释放特性是先增大后减少。随着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NOx排放浓度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炉内温度的增加,2种气氛下NOx的排放浓度均增加。随着氧浓度的提高,NOx排放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态熔融法制备了Li2CO3-Na2CO3(4∶6,质量比)二元熔盐.采用自制"自动热循环测试系统"测试了400~600 ℃内此二元熔盐1010次热循环,分析了其相变参数动态变化特性,利用DSC测试了其热稳定性,利用XRD分析了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自动热循环测试系统"可以替代DSC定性测试相变材料的热循环稳定性;Li2CO3-Na2CO3二元熔盐熔化/凝固过程中主要以LiNaCO3形式存在,其峰值温度为499.1 ℃,其相变潜热为365.5J/g;热循环过程中,此二元熔盐的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不大,相变潜热最大降低了45.3J/g;通过XRD物相分析,可知整个循环过程中此二元熔盐的物相没有明显的变化.总之,Li2CO3-Na2CO3二元熔盐能够满足太阳能高温热发电和其它高温储热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采用Fe3+对含有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预包覆Fe3O4的GO自支撑膜进行改性处理制备Fe3+诱导交联的预包覆Fe3O4纳米粒子复合热还原型氧化石墨烯自支撑膜(Fe3+@Fe3O4/r GO)。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表征材料组成、结构与形貌,并研究Fe3+@Fe3O4/r GO自支撑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锂性能。结果表明球状Fe3O4纳米颗粒被GO片层紧密包裹,且经过Fe3+诱导交联的Fe3+@Fe3O4/r GO自支撑膜稳定性显著提高;电化学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00 m A/g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Ag/Al2O3(Li2O)/g-C3N4复合催化剂,考察了其可见光催化乙醇制取环氧乙烷的性能。Li2O可调变Al2O3表面的酸性,从而降低了主要副产物乙醛的选择性。Ag/Al2O3(Li2O) 在g-C3N4上的负载量对产物环氧乙烷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当Ag/Al2O3(Li2O) 负载量为5wt%时,乙醇具有较高的转换率,且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高达10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捣碎机对不同浓度剩余污泥进行了破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破解时间的延长,溶出COD、肽聚糖、核酸的量均显著增加;浓度为13882mg/L时,破解率较大,可达70%以上,粒径的变化也最大,且当破解时间超过10min时,破解的有机分子有重新化合的现象,污泥破解率增加较慢。因此,合适的破解时间,适当的污泥浓度,可以降低组织捣碎机的破解能耗,提高破解效率。  相似文献   

14.
《节能》2021,(2)
针对传统厌氧消化技术水力停留时间过长的缺点,采用球磨法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比分析4种粒径玻璃珠球磨破解后,污泥上清液的蛋白质与核酸浓度,得到1 mm~1.5 mm的玻璃珠破解效果最佳,在400 r/min下破解300 min,蛋白质与核酸浓度分别为503 mg/L、207.9 mg/L。对破解前后污泥进行粒度分析,可以观测到明显的频度分布峰值后移,且仅有1 mm~1.5 mm玻璃珠在破解后产生了大量的1μm以下的微粒。通过观察电镜照片,发现污泥絮体与污泥细胞均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CO2/O2环境对柴油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以正庚烷为柴油表征燃料,利用CONVERGE计算了不同CO2/O2环境下正庚烷的着火和燃烧过程,并搭建了可视化定容燃烧弹试验平台进行了验证。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了初始温度850 K,初始压力3 MPa,CO2体积分数分别为35%、40%、50%和60%时正庚烷燃烧的自发光强度,利用CHEMKIN中定容均质反应器分析了CO2物理和化学作用对着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O2体积分数35%时存在爆燃的现象,随着CO2体积分数增长,着火延迟时间增长,着火位置远离喷嘴,稳态燃烧阶段火焰的长度和宽度也增大,CO2体积分数在50%~60%之间时火焰自发光强度峰值明显下降;CO2的物理作用抑制了着火,第三体作用对着火的促进作用大于直接参与反应对着火的抑制作用,造成CO2的化学作用缩短了着火延迟时间,并且随着CO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CO2气氛下工业危废污泥与煤和废活性炭在不同比例下混合进行共气化的失重过程、气化反应动力学和协同气化效应进行了研究.随着混合燃料中煤/废活性炭比例的提高,混合燃料的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都相应大幅提高.随气化温度升高,相比污泥单独气化,混合燃料的协同气化反应得以加强.60%污泥混合40%煤/活性炭时表现出更高的协同性指数,焦炭气化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污泥单独气化时的24%~31%.与煤相比,废活性炭与污泥的协同气化效应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管式气化实验炉对混合燃料的产气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产气主要有效成分中CO体积占比最大,其次为H2和CH4.污泥单独气化时,产气中CO含量随CO2流量增加逐渐降低;与煤或废活性炭共气化时,CO含量则随CO2流量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煤和废活性炭混合比提高,H2、CH4含量逐渐上升,CO则相应降低.CO的含量整体受混合比和CO2流量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排气温度低于873 K时难以直接氧化碳烟,使得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要实现低温、高效率的再生面临严峻考验.为了明确DPF内O2-NO2快速氧化碳烟的反应机制,基于量子化学与化学动力学,采用微观机理结合宏观分析的手段,探究了O2-NO2协同氧化碳烟的机理,并对碳烟的氧化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O2-NO2对碳烟的活性位有竞争吸附作用,NO2的吸附能明显高于O2,但O2与碳烟更易形成C(O)及活性O*.NO2易与O2产生的C(O)反应,生成的NO3-可有效氧化活性C*,实现O2-NO2对碳烟氧化的协同效应;中等温度为742 K时,O2与芘基(A4-)反应生成A4O的量保持最多,且O2与NO2摩尔分数比为1/2时,A4-的10 s...  相似文献   

18.
对生物质气化中试现场产生的废水进行了水质及水量特征分析,针对生物质气化工艺废水固体颗粒含量高、有机物浓度高、难生化降解、废水增量少的特点,采取减压蒸馏及芬顿氧化对生物质气化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85 ~ 90℃、真空度 -0.07 ~ -0.095 MPa减压蒸馏条件下,废水COD、NH4-N脱除率分别为74.38%、94.46%;在Fe2+-H2O2体系中,考察了H2O2与废水质量比、H2O2与Fe2+摩尔比、反应时间、H2O2浓度对COD、NH4-N、TOC、TN等的影响,当H2O2与废水质量比为8.40%时,可将减压蒸馏蒸出液COD从2.05 × 104 mg/L降至4.11 × 103 mg/L,NH4+-N从143 mg/L降至11.1 mg/L。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NASICON型Na3V2(PO4)3材料,由于其稳定的电压平台,较高的理论容量(117 mA∙h/g),被视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溶剂热和进一步热处理的方式,获得石墨烯包封Na3V2(PO4)3的复合材料[Na3V2(PO4)3/G],有效提高了Na3V2(PO4)3的电子导电性。在0.01 ~ 3.00 V电压区间,0.2 C倍率进行测试时,Na3V2(PO4)3/G复合材料在230圈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00.9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68.4%,即使在5 C倍率,其放电比容量仍可达65.2 mA∙h/g。然而,纯相Na3V2(PO4)3的放电比容量仅为47.4 mA∙h/g,容量保持率仅为44.7%,在5 C倍率时,其放电比容量仅为25.1 mA∙h/g,证实石墨烯包封结构能显著提升Na3V2(PO4)3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浸渍沉淀法结合程序升温碳化法制备了Mo2C/Al2O3复合催化剂,并应用于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催化体系的研究。考察了二甲醚水解催化载体、水解功能组分Al2O3与重整功能组分Mo2C的比例、反应物浓度对复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Mo2C与γ-Al2O3载体以Mo/Al = 1/1耦合后能够高效催化二甲醚重整制氢,其最佳进料水醚比为5,最适反应温度为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