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减少综框数量对三维机织物制备的限制,提高三维机织物结构和织造工艺的可设计性,提出一种空芯结构可变的三维间隔空芯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对现有的电子提花织机进行改造,地组织经纱由2组综眼位置不同的综框控制,形成双梭口,纵向经纱由提花通丝控制,配合纹织CAD,在托杆的辅助下与上下地组织纬纱进行交织,调换托杆的运动方向时,与托杆相连的纵向经纱就会出现交叉,将2层地组织连成一体,完成三维间隔空芯提花织物的织造。与三维实芯机织物的强力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织造方法可在织物强力损伤较小的前提下,实现空芯结构可变的三维间隔织物的织造。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双引纬及多引纬织造的发展需求,根据机织双引纬及多引纬织造的生产要求和机构特点,提出每次引双纬或多纬机织物组织的设计表达方式。该设计方法采用经纱位置图表示织物组织结构,通过经纱相对于各引纬器的位置来反映经纱的开口运动状态,改变了传统上机图的布局,使之符合多眼综丝的生产织造,并由此设计了新的穿综图和纹板图。通过间隔机织物及角联锁织物的设计应用,验证了此设计方法在多层复杂机织组织设计上应用的可行性,对多层复杂机织物的设计和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低密度、耐高温、高比强及抗氧化性能优异的碳纤维为原料,设计了碳纤维多层织物,并对多层织物结构进行研究。利用碳纤维多层织机,经合理设计经向截面图、组织图、纹板图、穿综图和穿筘图,织造了6层碳纤维角联锁织物,优化了织造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该织物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结构骨架,经各种成型工艺复合形成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德国多尼尔公司研发的开口式钢筘织造(ORW)技术,为生产网孔织物及用较粗的高性能纱线生产无屈曲厚重增强机织物提供了新的视角。德国纺织机械和高性能材料研究所(ITM)通过改进经纱控制系统,使较粗的碳纤维束的损伤显著降低,可加工纤维的线密度范围增大。这使织造各种增强体、合成结构且降低损失成为可能。ITM提出了利用线密度达6 600 tex的碳纤维织造增强织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超薄织物具有面密度低、力学性能佳等优点。具体介绍了碳纤维超薄织物的性能、织造技术以及其应用。碳纤维丝束正由小丝束向大丝束方向发展,碳纤维超薄织物将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野调查,详细记述了柯尔克孜驼毛织物"切普坎"的织造过程、织造工具;分析织造过程及织物特征,提取了该面料的特色工艺并指导现代织物设计,从而推进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调研及实物测试分析发现,三角整经桩与简易织机是制作"切普坎"主要工具,织成的织物为平纹结构,形成的织物结构相为经支持面结构,经纱不匀是影响布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布面山形斜纹的特征的形成与不同捻向的经纱交替使用有关,而深浅条纹的形成则与经纱使用的驼毛颜色有关。通过改变经纱颜色,增加简易织机的分经系统,可以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彩色条纹或提花织物。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采用传统的“压扁-还原”的机织方法制备三维纺织品预制体成型的局限性问题,通过深入研究织造连续性、整体性T结构预制体的成型技术,采用以正交组织为基础,通过经纱接结绑定,以机织的方法织造梁高与底面厚度相等且一次成型的T结构三维机织物。对织造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织造了接结纱跨越不同的纬纱列数的2种T结构三维机织物,测量了不同区域的尺寸。结果表明:1个完整组织循环中,为使跨越底面区域的浮线下沉且满足织造尺寸要求,底面区域纱线数约是总纱数的一半;当纬纱跨越2个纬纱列时,织物表面的平整度和成型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圆环形织物的织造原理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圆环形仿形织物的织造原理和设计。改造了现有织机的送经和卷取机构,采用纱架送经可满足仿形织物经纱不等长的要求;采用圆台形成型控制辊,既控制织物的卷取,又控制织物的形状结构,形成圆环形机织布,织物的纬纱沿圆台体的母线方向,经纱沿圆周方向。不等纬密仿形织物织造简单,但织物结构不均匀;等纬密仿形织物要求织机的开口机构复杂,纬纱分为与全部经纱交织的长纬和仅与部分经纱交织的短纬,应合理设计纬纱的完全组织循环和短纬在长纬中的分配,以使织物的结构均匀。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分析不同结构厚截面复合材料不同方向上的弯曲性能差异,通过设计织造三向正交、浅交直联、浅交弯联3种典型机织结构的厚截面碳纤维三维机织物,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成型工艺制备了近似纤维体积含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对其进行了XYZ方向的弯曲实验。结果表明:三向正交结构由于内部纤维束近似平直,碳纤维束自身性能得到最大利用,对应复合材料经向弯曲强度最好;浅交直联结构复合材料的Z经和Z纬弯曲强度累加值最大,其厚度截面上的综合弯曲性能最好,且其他各方向的弯曲强度较为均衡;浅交弯联结构内部纱线交织摩擦损伤严重,且经纱屈曲程度最大,对应复合材料经纬向弯曲性能均为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三维织物在厚度方向上的延展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当采用单综眼综丝织造时,多层经纱需要在近似同一水平线上穿入筘隙,并且上下交错进行织造,易造成经纱拥挤。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采用多综眼综丝织造三维织物,研究其上机工艺及方法;使用重力挂钩控制每一层经纱的张力,并对其提综顺序进行了设计。成功制备出三维织物,验证了用4综眼综丝制备具有6层经纱的正交角联锁结构织物的可行性;同时发现,织造的织物上、下表层经密均为其余经纱层的一半。该织造方法可为多梭口织造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梅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10):16-17
通过对双面小提花面料的织物组织设计,采用不同粗细的经、纬纱进行织造,并改变纬纱密度和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使织物呈现出立体方格和特殊的双面效应,对浆纱工艺和织造工艺进行优选,经纱采用双织轴喂入,克服了由于复杂的织物设计带来的织造难度,成功开发出了纯棉细特高密色织双面小提花面料。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多层圆角矩形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与织造原理。通过多层三维正交角联锁组织织物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得出了织物层数与经纬纱循环数之间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层圆角矩形织物的设计结构与织造原理。为使圆角矩形织物的结构均匀,使不同长度的短纬分布在长纬之间,在织造时对经纱分组控制织造。夹持式全自动卷取装置不仅可以控制圆角矩形织物的卷取过程,而且通过夹头控制织物每次转弯的形状和角度。认为:该方法操作简单、无断纱,织造效率高,适用性广,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3.
纬二重组织织物呈双面纬面效应,风格独特.为了降低宽幅弹力纬二重组织织物在喷气织机上织造时的经纬向停台率,通过对品种所用纱线、织物结构及规格的分析,认为在生产中有必要在均衡经纱张力、提高经纱耐磨性能以及喷气织机的织造工艺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其织造效率和下机一等品率.  相似文献   

14.
为通过常规剑杆织机设计开发出一种简便的三维间隔织物织造方法,同时解决织机在织造三维织物时由于经纱的高密度造成纱线间的摩擦和夹紧问题,提出了对现有的常规剑杆织机进行双梭口改造方案,并设计了织机的综框结构以及穿综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设备改进及工艺设计能够有效实现三维间隔织物的织造,且综框运动设计能够有效控制三维间隔织物的成型结构。为使三维间隔织物在实践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成型效果,构建了三维间隔织物的临界高度模型,并引入相关生产数据,验算了三维间隔织物临界高度,为实践生产中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型专利综丝的使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织机的织造效率及产品质量水平,通过分析织造过程中经纱承受的摩擦,认为梭口后部停经架前经纱与经纱间的摩擦对织造的影响最大.为此,设计了一种专利综丝,把同页综经纱进行分层,有效减轻了经纱与经纱的摩擦.在有梭织机、无梭织机上采用相同工艺条件织造同品种的平纹织物和斜纹织物,进行了专利综丝的替换试验.结果为采用专利综丝比普通综丝织造效率普遍提高5%.经计算,采用专利综丝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也增加了产量及利润,投资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6.
以双酚A型水性环氧树脂为主浆料,对经纬纱用碳纤维复丝进行上浆处理,并设计和试织了7层层间正交碳纤维三维机织物,并与未经上浆处理试织的织物对比.结果 发现:上浆处理能增加碳纤维单丝间的抱合力,改善经纱表面起毛及纬纱折幅时易脆断的状况,所织制的碳纤维三维织物表面比较光洁.  相似文献   

17.
抗撕裂织物的织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抗撕裂织物在织造生产过程中经纱严重松弛现象的理论分析,认为筋组织经纱的织造缩率小于地组织经纱的织造缩率是造成筋经纱松弛的根本原因。提出筋组织和地组织两个系统的经纱在穿综工艺和上机工艺中分开设计的原则,利用筋经纱和地经纱在织造生产过程中伸长变形的差异抵消织造缩率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织物结构、浆纱耐磨性、织造断头率的分析比较,探讨了经纱之间的相互摩擦对织造过程的影响,经纱之间的摩擦使纱线表面毛羽增加,相互缠结,这是织造断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碳纤维矩形截面间隔机织物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织物结构、织造过程及原理,并进行织机的开发,为三维间隔机织物复合材料的开发、预成型件织造及织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SGA598型小样织布机上织造渐变纬向管状小提花织物,在渐变纬向管状形成方法、组织及配色设计、织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采用局部管状组织,使纬向管状先由宽到窄、再由窄到宽逐渐过渡;在2组渐变的纬向管状之间设计了具有青花瓷风格的纬起花菱形纹样。织造时经纱单独固定,通过悬挂不同质量的重物和旋转送经手轮调整经纱上机张力,达到双轴织造、地经纱停送、起管经纱急送经的要求;起管和起花区域部分纬纱参与布边织造,织得布边较平整。经过设计与实践,开发出了渐变纬向管状小提花织物,渐变纬向管状成形良好、纬起花花型饱满,布边整齐,拓宽了纬向管状织物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