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刘晨  龚剑  田瑛文  陈璐丝  钟延芬 《暖通空调》2024,(3):105-110+149
以南昌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夏季夜间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浓度等环境参数,并对26名受试者睡前和醒后的主观环境评价及睡眠质量进行了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和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与睡前清醒状态热中性温度都为25℃,睡眠状态有比清醒状态更宽的可接受温度范围;宿舍夜间CO2浓度较高,醒后室内空气品质满意度比睡前显著降低,应适当增强通风;睡眠期间较高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夜间凉爽且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严寒地区某被动房示范项目的室内环境和供暖能耗进行了后评估,并与位于同一小区的普通住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被动房高性能的围护结构可有效提高室内操作温度,且由于设置了机械通风系统,可有效稀释室内CO2浓度;被动房供暖季室内PM2.5浓度超标,新风系统对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满足要求;被动房供暖实际运行能耗高于超低能耗建筑年供暖耗热量指标,偏差达到33.6%。  相似文献   

3.
张浩宇  刘小佳  张虞骞 《城市建筑》2022,(12):150-153+184
机场航站楼供暖空调能耗是航站楼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节能空间较大,而航站楼出入口空间是影响航站楼供暖空调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采用热环境实测反映航站楼出入口空间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分析航站楼出入口空间对航站楼能耗影响的必要性。文章选取成都双流 T2航站楼出发层大厅及出入口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基于成都地理气候条件和双流 T2 航站楼概况,收集、分析出发大厅与门斗空间内外各测点的 CO2浓度、温湿度数据,并由 Ecotect 能耗模拟得出结论:采用门斗设计可减少航站楼能耗,获得可观的绿色收益。  相似文献   

4.
代萌萌  王薇  胡春 《住宅科技》2023,(3):44-50+56
PM2.5是当前影响城市街区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街区中的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性,而街区形态要素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滨湖街区为研究对象,将滨湖街区的建筑布局方式分为条式、行列式、错列式、错落式、点-围合式和混合式共6种类型。通过GIS分析商住混合区的微气候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实测与ENVI-met模拟结合的方法,对简化的街区形态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特征下的PM2.5、PM10质量浓度变化呈N型波动;在不同的建筑布局下,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PM2.5质量浓度会随之降低。因此,优先推荐建筑布局形式的顺序为:错列式>混合式>行列式>错落式>条式>点-围合式。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和PM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市公交车内污染物扩散特性,在2021年3月进行了大连市内某公交车非空调工况下平峰及高峰时期的内部环境现场实测,分析了气象参数及空气污染情况并分析公交车内人流量、温湿度、CO2浓度以及颗粒物污染的分布规律及人员颗粒物暴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值达到方法分析影响公交车污染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42.9%的时间车内CO2浓度超过标准值最为严重,最高值达到2 018 ppm,平峰和晚高峰的超标占比分别为15.6%和34.0%。不同于CO2浓度,颗粒物的超标现象不显著,车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12.16μg/m3,未超过低于国家标准二级浓度限35μg/m3[16],人数变化是影响车内CO2与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为城镇居民出行规划和公交车环境调控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选取位于该气候区内共1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实际能耗,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与常规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主观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类办公建筑,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无明显差异,均略低于引导值;对于B类而言,绿色办公建筑的总能耗显著低于常规办公建筑,但与能耗指标相比二者能耗均较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在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控制上尤为明显,光环境的差异则更多是归因于天然采光的设计,而非人工照明的优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从节地、节能和室内环境等3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适宜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8.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选取位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城市共3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现场调研和部分典型项目室内环境参数的长期测试,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比较了不同气候区不同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情况,并与相同气候区普通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气候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能耗总体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并接近《建筑能耗定额标准》中能耗限制的目标值,但也存在一些获得标识的绿色办公建筑能耗偏高的情况。总体来看,绿色办公建筑的能耗高低和星级的关系尚不清晰。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这个差异在室内热环境及空气品质上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高低和室内环境品质优劣的原因,为设计和运行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活性氧化镁激发粒化高炉矿粉(GGBS)制备氧化镁激发矿粉-膨润土-土(MSBS)竖向阻隔屏障材料。通过一维土柱化学渗透试验,研究了硝酸铅(Pb(NO3)2)污染液浓度对MSBS阻隔屏障材料的阻隔性能参数包括化学渗透膜效率系数、有效扩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MSBS、土-膨润土(SB)和膨润土防水毯(GCL)竖向屏障材料的阻隔性能参数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MSBS屏障材料在Pb(NO3)2污染液中表现出明显的化学渗透膜效应,其化学渗透膜效率系数随着Pb(NO3)2污染液浓度增加迅速减小。MSBS阻隔屏障材料Pb2+的有效扩散系数随Pb(NO3)2污染液浓度增大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明显低于SB屏障材料。MSBS的阻滞因子受Pb2+浓度影响不显著,而SB竖向阻隔屏障对于Pb2+的阻滞因子则随其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南方秋季典型日开展试验研究,综合比较了常规、热适应和热适应(夜间通风)3种室内环境控制模式在物理参数、人员主观反应和建筑能耗等方面的性能。结果显示:与常规模式相比,热适应模式能显著提高室内温湿度和风速,降低CO_2浓度,在保持或改善人员环境满意度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日均总能耗降低77%;如增加夜间通风功能,则可保证日间热环境在舒适范围而不必开启空调,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日均总能耗降低96%。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制固结仪,开展膨润土-砂混合物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NaCl、KCl和CaCl2溶液下的膨胀变形试验,研究盐溶液浓度和阳离子交换反应对混合物膨胀变形的影响。试验表明,试样在蒸馏水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下可用同一条em-pe曲线表示,表明NaCl主要通过渗透吸力的作用影响混合物的膨胀变形。K+、Ca2+主要通过置换吸附在钠基膨润土表面的Na+,使得膨胀性能减弱,因此NaCl溶液的抑制性小于KCl和CaCl2。值得关注的是,膨润土-砂混合物在KCl与CaCl2溶液下随浓度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膨胀变形规律。当浓度为0.1 mol/L时,由于同浓度下CaCl2溶液中的总离子浓度大于KCl,从而通过渗透吸力的提高增大了有效应力,此时CaCl2的抑制效果强于KCl;而浓度在0.5 mol/L时,CaCl2的抑制效果弱于KCl,因为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较高,一方面K+可以充分置换吸附在膨润土表面的Na+;另一方面K+更容易嵌入相邻晶层间硅氧四面体中氧原子形成的孔穴里,使得相邻晶层连接起来,导致水分子不易进入层间,无法正常吸水,从而明显地抑制了膨胀变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建筑工地周边重点区域扬尘污染特征,选取广州市某典型建筑工地为研究对象,以 PM2.5、PM10 作为扬尘监测指标,采用激光散射扬尘监测仪对建筑工地周边的下风向区域、出入口区域、居民区一定范围内的扬尘浓度进行了监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角度分析了建筑工地周边重点区域的扬尘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建筑工地周边下风向区域因空气流通较好,扬尘浓度随距工地边界距离增加而衰减;周边出入口区域因施工车辆频繁进出,扬尘污染极为严重;周边居民区易形成街道峡谷效应而不利于施工扬尘的扩散,居民区内扬尘浓度衰减不显著。监测期内,每日扬尘污染差异较大,PM2.5、PM10浓度范围为 21.8μg/m3~71.7μg/m3、41.2μg/m3~143.2μg/m3,这与背景浓度变化和差异性的施工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建筑 如何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早日实现 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绿 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及满意度实测和评估 方法,旨在提高室内环境品质和人员满意度 的同时节约能耗。根据该方法,基于各典型 季室内环境监测数据和主观满意度统计结 果,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绿色办公建筑进 行运行性能评估,并提出了室内环境优化策 略。结果显示空气温度、桌面照度和噪声级 均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该地区室内人员 可以接受较高的相对湿度,但对低湿环境较 敏感;室内空气品质总体达标率较低,需更 严格控制室内CO 2 和降低PM 2.5 浓度来提高 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刘铭  谢平 《矿产勘查》2016,(4):48-51,82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氨甲环酸(TA)对颅底肿瘤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甲环酸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手术开始前20min静脉滴注20mg·kg-1 TA,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补液量、尿量、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成分输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测定手术切皮前(T0)、切皮后2h(T1)、术毕(T2)、术后24h(T3)时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术后24h引流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与T0比较,2组患者T1、T2、T3时Hb、Hct、Plt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T组患者T1、T2、T3时Hb、Hct、Plt显著升高(均P<0.05)。2组患者T0—T3时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比较,C组患者T1、T2、T3时FIB降低、D-D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T组患者T1、T2、T3时FIB升高、D-D降低(均P<0.05)。结论颅底肿瘤手术前20min给予20mg·kg-1的氨甲环酸可有效地抑制纤溶系统,减少围术期出血及异体输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住宅厨房室内空气质量,本文建立厨房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到厨房典型污染物的浓度渲染图,分析不同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的上送风空气幕对典型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设上送风空气幕后厨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9种工况下室内温度降幅在0.98℃~4.91℃之间,PM2.5排除率在35.2%~90.9%之间,CO2排除率在2.6%~64.4%之间;射流速度为0.5m/s,射流角度为80°时,PM2.5和CO2的协同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XYPEX掺合剂)与纳米材料复掺(纳米CaCO3)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XYPEX掺合剂与纳米CaCO3复掺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3.0%的XYPEX掺合剂与0.5%的纳米CaCO3复掺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0%的XYPEX掺合剂与0.5%的纳米CaCO3复掺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劈裂抗拉强度;1.0%的XYPEX掺合剂与1.0%的纳米CaCO3复掺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粉煤灰混凝土的高性能,开展了纳米SiO2改性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和吸水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取代率和纳米SiO2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动弹性模量)和吸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均随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SiO2掺量从0%增加至2%时,粉煤灰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2.90%、7.53%和5.85%,可见纳米SiO2对抗压强度影响更显著;当粉煤灰取代率从10%增加至30%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7.24%、2.61%和9.87%,可见粉煤灰对动弹性模量影响更显著;随纳米SiO2掺量增加,粉煤灰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系数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粉煤灰取代率增加,混凝土毛细吸水系数增大,且纳米SiO2对混凝土毛细吸水系数影响也越显著;粉煤灰取代率和纳米SiO2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毛细吸水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区域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PM2.5、O3及PM2.5-O3复合污染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不同群落结构区域的PM2.5浓度,乔灌草/乔灌/乔草结构低于灌草/草本地被结构;不同群落类型区域的PM2.5浓度,常绿针叶型/针阔叶混交型/落叶阔叶型低于草本地被/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复层群落结构/双层群落结构/滨水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区域的PM2.5浓度要低于单层群落结构。试验中,不同群落结构、类型以及景观环境区域的O3浓度均高于100μg·m-3且样点间未呈现显著差异;以PM2.5-O3复合污染值为主要参数的空气质量评价值(AQI)达到“中度污染”等级,此结...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纳米SiO2和PVA纤维掺量及掺入方式对再生混凝土(RAC)力学性能与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纳米SiO2和PVA纤维均可以显著提高RAC的抗冲击性能;当混掺0.075%的PVA纤维与1.0%纳米SiO2时,RAC抗压强度与抗冲击性能的提高幅度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