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任伟  韩锋 《建筑遗产》2021,(1):126-133
建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遗产保护、城市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三者统一的基础之上.文章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欧洲在建成遗产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以问卷和现场调研的方式,对牛津城堡遗产保护与再生项目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可持续利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牛津城堡遗产保护与再生项目在保护建成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基础上,使牛津城堡成为今天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城市活力之源.文章认为,依托建成遗产的经济红利为城市再生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在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建成遗产管理体制和规划体系下,一并推动建成遗产和城市共同走向未来,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钰雪  吴骞 《门窗》2020,(4):213-214
河北省工业遗产种类繁多,而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现代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省内再生成熟案例分析得出河北省工业遗产再生影响因素,以SWOT-PEST分析,发现挑战与机遇并存于河北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这个重大课题中,并从发展脉络——保护政策——遗产类型——现状分析4个方面阐述发展趋势与不足之处,以利于河北省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工业遗产景观的审美弹性和功能弹性二元向度的角度,论证了其弹性再生的内涵与方法.通过基于工业遗产景观的连结分析生成二维矩阵分析框架,得出审美和功能二元向度的设计策略.从审美向度上,有留白之美、废墟之美、混搭之美三种特质;从功能向度上,形成的生态修正可适应和提高生态弹性,形成业态连锁衍生群,改善经济弹性,激活文化创意,提...  相似文献   

4.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新疆石河子开荒、生产、建城,逐渐建立起了以自治区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这部分近现代工业遗产建筑的研究目前是缺失的。文章以新疆石河子的西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城市工业布局、工厂区规划、工业建筑的形式,分析石河子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和内在价值,并针对其工业遗产厂区现存问题提出建立城市化保护体系、档案数据化、分等级保护的建议以及提出城市及建筑范围的再生策略,期待为其他同类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纲  钟宜 《室内设计》2012,93(6):27-32
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空间中具有异质特征的组成部分,而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了几代人并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工业建筑自身优势,将潜在生态位转化为新的现实生态位,与当今国际社会提倡的低成本、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设计原则相契合。论文在区分不同区位、不同空间类型的工业建筑的空间特征、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基础上,根据再生建筑的定位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析,倡导将绿色理论结合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当中去,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以期对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绿色改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大量工业遗产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创建特色城市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工业遗产的现状以及再利用困境,论证了保护工业遗产对于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性,提出了积极的保护与再生策略,为今后工业遗产的开发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昉  崔庆伟 《风景园林》2022,29(4):77-82
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等各类采矿地是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同时又是目前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对象.不恰当的修复治理方式极易破坏有价值的采矿工业遗迹,这使得中国矿业遗产保护与再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文献和案例整理,系统分析了欧洲在矿业遗产价值识别、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经验,比较不同欧洲国家的法律依据,总结出区域一体化统筹、多元主体参...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均为一种“实在于世”的建筑遗产“进入世界”的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的主体、对象与目的在二战之后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得建筑遗产保护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生了“通货膨胀”,也使得建筑遗产再生成为一种潮流性的显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黄浦江两岸地区重点综合开发项目为研究案例,针对2010上海世博会会址、徐汇滨江地区两处重点地段的工业遗产分布状况、类型以及保护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对重大活动(世博)主导、市区政府不同主体推进开发项目中工业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今后推进城市更新规划过程中工业遗产地区整体复兴等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工业遗产还是崭新的课题,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不可持续。究其原因,整体观的缺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在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功能定位中需要整体观,只有具备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考方法,城市工业遗产才能成为城市中再生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
夏海山 《世界建筑》2020,(7):10-16+125
交通方式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演化,工业时代铁路曾给城市带来蓬勃发展的生机,当时过境迁,轨道废弃也让城市面临尴尬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些废弃轨道占据着长长的线形空间并承载着众多城市记忆,其价值认知、保护策略、利用模式,成为当今许多城市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双线研究脉络中梳理铁路与城市的发展关系,以英国和美国为例梳理了从"铁路引导城市发展"到"废弃铁路引导城市再生"的历程,从多重视角的研究与实践中分析废弃轨道的总体特征及其对城市再生的多重价值,思考了废弃铁路作为资源促动城市再生、引导废弃铁路价值重构的相关问题。文章旨在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践的综评,探讨废弃铁路与城市可持续再生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改造更新策略中,利用工业遗产创建"博物馆"是当下被广泛采用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关于工业遗产再开发案例的详尽介绍,探索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渌璐  孙莹  李洁  张艳玲  王兰 《城市规划》2022,46(5):115-122
国际上围绕“活态遗产”的相关理论在不断成熟完善,而国内对于“活态”一词在保护研究中虽运用很多,但概念界定模糊且未产生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先是总结分析了国内活态遗产相关研究成果,然后梳理了国外活态遗产及其保护方法的形成历史,阐述了其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步骤,接着将之与以物质为中心和以价值为导向的两种方法相比较,以此分析活态遗产方法的独特性和先进性。最后,剖析活态遗产方法发展背后所蕴含的保护范式的转变含义,并依此提出建议,希望借此对遗产保护方法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有个更全面的认知,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动态、全局的眼光来看待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遗址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船舶工业遗址与其他工业遗址的共性形式和个性形式。通过总结其特征,结合开发案例,以船舶工业遗址保护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建为切入点,提出项目定位、建构筑物改造、文化景观、空间组织4方面创建策略,为船舶工业遗址的保护开发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旧工业建筑遗产被闲置、废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从创意产业园的需求入手,对城市地区的旧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创意产业园的导向出发,着重分析了旧工业建筑的遗产保护和再生设计,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助力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刘成  李浈 《华中建筑》2011,29(3):177-182
该文首先回顾上海工业的发展历程,并通过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对工业遗产的遗存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在近年来的相关保护政策出台、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背景下,对工业遗产再生模式进行梳理.从再利用的功能置换、设计观念、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说明上海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正逐步趋于成熟、并向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最后通过世博...  相似文献   

17.
滇越铁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铁路及其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目前滇越铁路面临着存与废的选择,研究这一有代表性的铁路遗产的再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滇越铁路特点对滇越铁路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两种模式,并根据相关的理论依据,对两种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遗产廊道旅游开发与绿色通道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用地特别是占据滨江景观优势的地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其中废船厂成为主要转型目标之一。由于目前国内废船厂转型案例尚不多见,该文从工业遗产与废船厂的共性与个性角度切入,共性方面从工业遗产入手,实地调研北、上、广三大城市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其功能定位和主要经济指标量化的规律性和指导原则;个性方面参考国内已有的少数案例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得出相应结论,从而形成完整的废船厂转型发展规划前期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鹏 《时代建筑》2009,(4):66-69
2010上海世博会作为一项"大事件"将对建筑遗产存在的城市场景和脉络产生重大影响。世博会成为一次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契机。文章从工业建筑遗产的潜能——价值解析出发,研讨了具有不同价值组成的工业建筑遗产在世博会中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并结合原江南造船厂和求新船厂的3个保护建筑实例,探讨了具体的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方法。文章最后还围绕世博工业建筑保护的可持续性以及公共政策的操作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亚洲廓域内历史悠久的干欄木构建筑为参照,聚焦中国中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两河口村,通过在地调查与研学、空间拓扑推演和实验性设计,揭示武陵山区干欄建筑建构体系的自适应特征,及其应对功能与场地变化的空间拓扑机制。从建构技术特征与建造文化传统出发,提出了对建筑遗产原真性理解与更新再生路径的新视角,为干欄建筑的当代适应性再利用提供实践路径。该研究成果转化为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单元,并在遗产所在地创设向公众开放的常设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