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著名建筑理论家内奥米·斯汤戈在其专著<新型木建筑>中认为,未来的世界属于木建筑.这一观点在如今提倡多元发展的时代里,似乎显得有点过激,但木构建筑在21世纪及其以后的岁月里,重新成为新宠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查找伍重生平及悉尼歌剧院建造史料,分析伍重与中国、悉尼歌剧院壳体建造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体系的关系,伍重从中国传统建筑学习木构建构体系,总结出从整体建构转换为局部构件的组合方式,提炼出“单元复加原则”成功解决了悉尼歌剧院复杂的形体。 相似文献
4.
5.
该文简要介绍木构建筑的历史及工程木材的种类、特性,并通过实例总结木材在现代化技术下的传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关于“中国建筑为何用木构”的讨论出发,揭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西方古典建筑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认为中国建筑应该寻求新的诠释。建构作为一种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是研究中国建筑体系的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8.
闽南地区文化多样、匠派有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产生了多种传统建筑木构架形式.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厦门传统祠堂建筑木构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不同空间常用的四种构架类型及特点,以期充实传统祠堂建筑的研究体系,为厦门地区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时也诞生了中国建筑艺术,其独特的结构与特性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它凝结了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汗水,与现代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不谋而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古建筑不断遭到破坏,我们更应重视对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使得公众提高对其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调研分析新疆特克斯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历史、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木结构建筑,论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加固方式、保温隔热和风貌保护,提出复原建筑风貌的策略方法,以达到恢复草屋顶风貌、优化屋面防水性能、提升保温隔热能力、加强室内承重梁结构体系的目的,解决了木结构建筑'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加固与修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HUF生产的木构建筑体系为例,从历史传统、风格特点、空间构成等方面介绍了德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如何在传统、舒适、生态方面进行整合,进而探索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型木结构建筑,为现代建筑创作的多元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构楼阁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建筑类型,集中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木构建筑技术,对其研究有重要意义。从楼阁建筑空间、构架、立面和尺度四方面对楼阁的建筑构成作了初步考察,并结合历史上楼阁建筑的发展,力求全面探讨其中的构成规律,掌握古人楼阁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细观中国传统建筑,其中不乏现代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绿色“理念,希望对现代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传统建筑中有一种非常著名的"HUF木构桁架建筑",特别是德国西南部的施瓦本地区,这一建筑遗产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木制建筑以其温暖自然、易于加工和表现力丰富等特色,在住宅建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直到今天,特别是城市里被钢筋、水泥、石材包围充斥之后,木构建筑的住宅在西方国家更深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建筑是当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而木构建筑的建设是构筑生态建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木构建筑的生态节能优势和发展状况以及当前中国木构建筑发展的问题,展望了中国发展木构建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震灾区的调查研究,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在震灾中大部分幸存下来,它们为什么具有抗震能力呢?本文从"以柔克刚"东方哲学的基本理念,矩形平面设计,采用檐柱、金柱、门槛等相连接的结构形式,阐述了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特性.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中国建筑的变化多矣.我以为最重大也最根本的变化是在过去100年中.我国建筑领域逐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转轨与转型。于是.在今天的中国到处都可见到两类建筑.一类是老式建筑.一类是新型建筑.前者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后者非中国固有.是百年来建筑转轨与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