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高、管理模式粗放的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本研究提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预应力混凝土挂篮仿真分析与施工指导方法。以菲律宾EP桥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的难点和数字孪生的应用价值,形成了数字孪生技术与挂篮仿真与施工的融合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刚构渡槽挂篮的智能化仿真模式并建立了挂篮的高保真模型。面向施工全过程建立了数字孪生驱动智能化管控机制。在该机制中实现了挂篮拼装、行走和拆除的高效精准实施。最终,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工程项目,有效规避了施工安全风险并显著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管理粗放、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框架.在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平台的驱动下对整个建造过程进行实时优化控制.搭建的智能建造平台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方案设计阶段与实时修正阶段的优化,实现了全局管理的智能化和高精度.施工过程中,以智能建造框架为基础,融合了 BIM技术、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技术,实现了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的智能化管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流程,结合亚运会大型水上运动中心项目的特点,总结组合结构的型钢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4个关键工艺,分析施工控制难点.研究BIM技术驱动组合结构智能施工,探索该体系并融合其他辅助建造技术,搭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组合结构施工质量和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应用BIM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的组合结构智能建造方法,对建造全过程、全要素进行智能监控.  相似文献   

4.
施工现场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管控的重点,但目前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仍然存在滞后性、主观性等局限性。随着BIM等智能建造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工程高效、实时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针对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中存在的施工作业面有限、机械众多、劳动力密集等问题,集成BIM、GI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了施工智能化管理系统。本文在明确安全风险管控的关键指标基础上,建立了安全风险致因机理模型,并根据系统需求搭建了系统整体架构,并着重展示了系统中安全智能化管理的功能模块,实现了对现场全过程、多维度、多要素的实时管理,切实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某应急隔离酒店项目为例,集成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以数据为载体,形成以标准化设计为主导,构件生产追溯可视化,施工现场监控智能化,运维管理数据化的新流程。打造应急隔离工程快速建造、平疫结合新方案,开创智能建造管理新模式,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化管控。  相似文献   

6.
在兰州白塔山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中,存在省级文物保护、日常交通导改与设备维护、智能化与绿色化施工、工程工期紧迫等施工重难点。因此,开展施工全阶段基于BIM的绿色智能建造应用,建造BIM三维数字模型并融合多种现代技术,从BIM基础应用和BIM创新应用两个维度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对现场周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和交通导改设计方案完成综合信息管控和方案比对,并不断优化完善项目相关BIM模型所包含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项目基于BIM所形成的绿色智能建造应用体系研究结果,对于涉及施工现场周边文物保护或交通导改维护的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天津天汇中心项目的工程实践,介绍了BIM技术在大型城市综合体工程智能建造中的应用,涵盖了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优化、碰撞检查、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净高分析、进度管理、三维场地分析等多个方面。通过BIM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施工风险,实现了绿色施工和智能化建造。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科教大道上跨T型钢构桥施工中,对转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预制拼装、支架法等工艺相比,转体施工安全性高,施工中结构力学性能较好,能减少对既有线路的影响,可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深广·渠江云谷项目为工程背景,介绍EPC+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模式管理实践,包括EPC项目管理团队组建、高效EPC管理体系建立、设计管理体系建立、成本管控、装配化建造、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实践结果表明,EPC+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模式的应用,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项目施工安全、质量风险,提升了采购效率,降低了建造成本,缩短了工期,提升了EPC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质量管控是路面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传统检测手段存在覆盖面低和反馈滞后的缺点,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硬件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采集参数的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工作。本项目在研究路面施工质量管控措施时引入物联网技术,并进行施工智能管控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沥青路面关键施工参数的采集和分析,并能实时预警和管理,有效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医院建筑工程具有机电系统复杂、分包众多、建设运营一体等特点,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有助于提升建造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结合新华医院新建儿科综合楼项目实践,介绍业主主导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工作内容和应用效益。应用实践表明,智能建造技术为建造过程信息收集、BIM模型可视化展示、多参与方协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形成了建造全过程BIM数据,支持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也为后期运维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2.
智慧建造的特点就在于依靠IT技术、云技术、新型建造设备等传统建造不具备的资源,达到减少重复性人力劳动的目的,使建造过程处于智能技术的精准控制下,解决了人力难以甚至无法达到的高效建造模式。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中,中建一局团队利用了无人机、Hololens全息眼镜、智能放样机器人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智能建造设备,整合出了一套质量控制全过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铁路网随之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建桥梁需要跨越既有高铁线路。为解决跨高铁营业线T构桥转体施工的安全、精准、高效难题,结合桥址处多风且风速大、距离营业线近、体系转换要求高、高铁运营繁忙等特点,本文以郑万铁路跨京广客专T构转体桥为依托,研究了T构转体桥精细化施工控制技术,通过利用全过程控制理念,明确了转体施工总体控制流程;采用精细化控制方法,分析了转体施工的受力、结构响应以及不平衡重的识别;运用信息化控制手段,促成了转体桥梁质量安全评估方法及相关体系,保障了郑万铁路T构转体的安全实施。通过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言飞  万磊 《建筑机械》2024,(2):150-154
本研究以大理-漾濞-云龙-兰坪高速公路为例,形成了大跨度钢箱梁安装施工技术。针对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力学仿真分析,获取各个阶段结构的受力情况。面向施工质量的控制,由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结构各个节点的坐标信息,通过对比节点坐标的设计值与实测值评估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方法的应用,以及预拱度控制、安装完毕整桥线形观测和结构的变形观测。通过探究大跨度钢箱梁安装施工技术,有效地保证了结构的安全与高质量施工,为类似结构的施工管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G242改扩建项目中,通过研发和应用沥青路面施工智能管控系统,合理布设各类传感器和定位设备,对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及碾压进行全过程数据采集、传输、统计分析和智能反馈,并借助实时反馈的施工质量数据,对路面施工质量进行快速评价。研究表明,沥青路面智能管控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了路面施工质量的整体检验和全过程数据监测,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并可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平面转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苏州市东方大道跨苏嘉杭高速公路主桥平面转动系统的构造、施工方法、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箱梁平面转体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和转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墩基地改复建项目施工中,针对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技术用于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及绿色施工中.通过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施工重难点的综合协同管控,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周力  王瑜辉  马小波  杨栋才 《建筑施工》2021,43(6):1121-1123
以某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为依托,结合工程自身特点,探索了信息化技术在超大洁净电子厂房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建立三维信息模型,智能拆分构件,推动工厂智能化加工;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围绕施工现场材料、资源、进度、成本管理等诸多内容,整合施工资源,使施工管理智能化;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信息数字化特点,进行施工安装模拟分析,有效实现施工现场信息的智能化管控.总结的管理技术,为推动洁净电子厂房建造中信息化和BIM技术的高效应用提供了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筑》2016,(23)
正11月17日,中建三局"基于BIM的带异形连桥超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鉴定,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BIM的可视化与结构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通过BIM的可视化将钢连桥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不同工况进行受力分析,提供施工方案的优化与控制决策,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形成了基于"三位一体施工过程控制"的异型钢连桥建造技术,解决了超高层异形钢连桥建造技术难题。同时,在理论分析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EPC电站项目合同额较大,风险管控能力有限,成本控制一直是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限额设计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对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进行方案管控,并通过方案的经济优化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即限额设计通过对项目过程的管控,从动态上实现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从根本上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