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保存古建筑的原生特点,避免破坏性保护,对古建筑实行精细化的保护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我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分析了古建筑保护方法演变历程,指出了基于BIM技术搭建的古建筑材料数字化模型的必要性.结合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理论,引入BIM建模技术,设计古建筑材料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流程,并基于所建立的信息模型创建古建筑材料动态信息数据库,设计古建筑精细化保护方案为古建筑精细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进行衔接,应用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能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准确获取古建筑的几何信息,生成点云模型,再基于点云模型,建立BIM模型,从而实现文物古建筑修复的正向设计,为修复施工、古建筑维护、信息存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将BIM技术用于古建筑信息模型建立,通过"族"的建立实现古建筑信息化管理。结合周家大院实例,建立信息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实现古建筑信息采集、保护、修缮等过程的数据化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4.
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针对古建筑因保护不当而引发的火灾等灾难以及数据支撑的灾后重建问题,建立古建筑的保护云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山第一行宫为例,从测绘、参数化模型创建到云平台的建立展开研究,总结云平台建立的工作方法,使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更深入,为古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首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和高精度正射影像绘图技术对泰山第一行宫进行测绘工作;其次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建立参数化构件、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沉浸式虚拟交互系统最后建立轻量化云平台,解决了BIM数据文件储存路径单一、操作要求高的问题。并提供多元化协同平台,建立古建筑数据库,不仅包含模型文件、图纸、动画等所有文件都可以通过云平台展示,也为古建筑的数字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材》2017,(12):63-64
通过分析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的价值,研究BIM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实现途径。并以无锡市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为例,介绍BIM、GIS、三维激光扫描等信息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应用中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推动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深化应用与持续发展,在分析BIM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层面分析古建筑保护的宏观环境,重点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古建筑保护的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不断发展,并通过与BIM技术的配合迅速完成三维模型的建立,这为古建筑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基于无人机测绘技术,依托BIM技术,赋予时间、空间、声音、图像等元素构建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并在宁夏银川市拜寺口双塔进行尝试,进一步讨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实现方式,研究HBIM的古建筑的族库构建与模型搭建,力求抛砖引玉,将新技术融入古建筑保护中,并期望未来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古建筑保护新形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作为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它的价值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古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如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并保存其完整性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BIM技术由于其应用优势在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应用及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BIM技术实现古建筑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BIM技术将传统的二维图形信息完整系统的接入平台,并进行整合。BIM技术用于零陵古城保护中可以实现古建筑模型信息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与其他技术交互,有利于古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历史见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建筑信息存储方式和修复手段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困难重重。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古建筑修复中BIM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优点,并详细地分析如何运用BIM技术,以及BIM技术在古建筑的保护、复原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吕芳 《工程质量》2013,31(2):51-54
思南路古建筑改造项目的难点在于数据采集,项目部团队通过激光扫描与BIM技术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根据扫描的点云数据创建了Revit模型,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完整,此项目可以算是历史保护建筑修缮项目的里程碑案例。  相似文献   

12.
赵睿  王崇恩  胡川晋 《城市建筑》2022,(22):167-169
昭馀古城作为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遗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由于历史演变、气候变化,昭馀古城建筑遗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对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保护古建筑遗产进行分析讨论,期望将理论研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为古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古建筑保护工作是现在住建部的重心所在。论文以拜寺口双塔为例,通过采用无人飞行器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并以点云数据为基础,建立BIM三维模型。此过程不仅完成了模型重建,而且建立了能够记录和管理构件信息的数据库,可以为今后古建筑修建、仿古建筑建模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型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为依托,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古建筑保护要求高、改造体量大、技术难度大、环境风险高等重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基于本项目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应用整体措施以及BIM基础应用等进行解决,如:建立模型及族库、三维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布置、辅助进度管理、辅助安全质...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凭借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古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BIM技术是前沿发展趋势,必将有助于提高古建筑信息化管理效率与质量。但目前由于我国BIM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从BIM建模时所面临的构件族参数化规划、模型精细度确立、模型信息交互管理三个主要问题出发,分别提出了解决思路;分析了BIM技术在古建筑可视化档案、文教展示、修缮过程管理场景下的应用优势及标准化需求,以期规范古建筑领域BIM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瑰宝。以往对古建筑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希望对古建筑有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虽然图解、文字及文献、照片等对其保护具有重要的贡献,但依然没有把这些信息建立更完善、更整体的系统输入到一个平台之下。BIM技术的发展为古建筑的信息存储及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之更便捷有效。本文以一幢歇山建筑为例进行三维信息模型的创建,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对古建筑的保护、研究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浦口火车站历史建筑群工程项目为依托,针对设计和施工阶段中遇到的历史建筑群保护要求高、改造数量多、传统二维机电图纸的可视化程度低等重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基于该项目的建筑、机电和场地的BIM模型,利用BIM+VR技术在整体项目中的可视化应用、模型轻量化技术和BIM辅助碰撞检查与深化设计等措施,对上述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为BIM技术在历史建筑群修缮改造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轨道梁检测是确保出厂的轨道梁符合制造精度要求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线路正式运营后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通过研究BIM模型与实体测量模型相结合的精密三维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BIM模型的建立、实体模型的测量及测量结果的分析方法及应用。在芜湖轨道交通项目轨道梁检测中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对复杂结构面建造精度的精密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有着严格的模数制度,以此来协调结构体系的各尺寸关系。基于古建筑模数制的特征,以清式建筑为例,研究了古建筑木构架基本模数与建筑体型之间的关系;利用BIM技术,在基础参数与建筑规模之间搭建桥梁,以基本参数驱动实现古建筑的参数化设计,为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3D扫描测量与BIM技术促进了建筑信息化及产业升级。通过介绍3D扫描测量与BIM技术原理,结合数据对比和逆向建模2种应用模式,分析其在建筑安装与质量监测,基坑、边坡、隧道、水坝等变形监测,古建筑、文物等保护及改扩建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