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对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高校中设置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培养了陶瓷设计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逐渐创新,培养了人才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陶瓷装饰技法课程为例,探究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能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形式,以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是对传统学徒制教育的发展。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技艺传授和学识的培养,更是一种职业训练教育。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面对企业资格、师傅标准、教学组织、校企互动、评价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的关键点和实施思路进行必要梳理,旨在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课题实施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创新创业工作的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艺术类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因此,创新性思维的引导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陶瓷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以《陶瓷设计与工艺》课程为例,就如何提高陶瓷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分析,对解决当下陶瓷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不足的现实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为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改革思路和措施包括: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入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产;加强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化工原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5.
夏怡 《江苏陶瓷》2021,54(5):20-22
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进数字辅助教学改革,也使传统文化产业类的课程教学模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德化产瓷区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展开分析与研究,以期推动地方特色产瓷区的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改革,并为产瓷区资源合理利用与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探索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三梅 《中国陶瓷》2002,38(6):51-52
陶瓷艺术教育创作始终与中国的开放时代同步。艺术教学始终强调应用型创作的主导作用。立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成果所构成的当代文化背景之中,以培养有艺术个性,有创新观念和艺术设计人才为最高目标,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艺术交流中形成独标陶瓷特点和学院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促进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培养和造就更多的艺术与设计人才,山东省陶瓷协会于2016年5月3日至8日在滨州无棣举办了"海瓷"杯第四十二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和第二届山东省优秀陶瓷艺术大师评选活动。经严格的评审考核,评选出金奖32个、银奖53个、铜奖60个、优秀奖39个,授予31人为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16人为山东省优秀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日用陶瓷造型装饰类(金奖)  相似文献   

8.
计算思维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计算机课程更加有趣,混合教学模式是目前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计算机课程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抓手,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各高校不断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突破创新,为改革植入新理念、"造血"成为趋势。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进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资源整合、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平台建设等措施改革,立足于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纬 《山东陶瓷》2011,(3):13-13
[本刊讯]为进一步弘扬中国陶瓷文化,促进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工作的交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艺术与设计人才,推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山东省轻工业协会、山东陶瓷工业协会、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将在2011年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华光杯"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戴维丝 《陶瓷研究》2023,(5):116-118
后疫情时代指的是疫情结束后的时代。后疫情时代,人们进入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共融共生的环境,扭转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面,为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陶瓷艺术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完全借助线上授课模式进行教学,难以保障学生掌握技术要领,无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借助线下面对面教学优势,弥补线上授课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结合陶瓷艺术设计类课程实际情况,进行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段嘉鹏 《佛山陶瓷》2013,23(9):44-45
陶瓷的文化性的表现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鱼纹”在我国陶瓷艺术中有着极为典范的运用,许多作品都饱含了人们的情感、观念、愿望和生存哲学。陶瓷艺术设计中既表现出新瓶装旧酒的形式变革,也传达出旧瓶装新酒的内容创新。作品中一方面表现艺术家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自主;另一方面寄托生命、生活的希望。本文以“鱼纹”为切入点,通过对陶瓷艺术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的种种契合,管窥一豹,阐述陶瓷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思辨。  相似文献   

13.
张锴 《佛山陶瓷》2023,(12):74-76
为全面提升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展示效果与观众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VR)被引入陶瓷艺术设计展示领域。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运用VR技术在景德镇陶瓷艺术设计展示中的重要价值,突出其在增强艺术传播、提升观赏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当前VR技术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展示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策略,旨在促进VR技术在景德镇陶瓷艺术设计展示中的深入应用,提高艺术作品的传播力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演变的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包豪斯基础设计理念对全球各国家设计教育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传统陶瓷教学实践,从陶瓷课程设计的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理念和方法探讨等方面,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陶瓷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观念与工艺之间的关系,使现代陶艺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山东陶瓷》2023,(6):36-41
陶瓷绘画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将陶瓷绘画元素融入陶瓷艺术设计中,能够丰富陶瓷艺术设计手段,也能提升陶瓷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在分析阐述陶瓷绘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论述了陶瓷绘画元素与陶瓷艺术设计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图案、色彩、线条、纹样以及绘画材料等陶瓷绘画元素融入陶瓷艺术设计的路径,从而为推动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设计,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历史脉络清晰,深入到设计思维系统的深层,才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的陶瓷设计作出有效的转化。现代陶瓷设计的观念是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思维方式的源头活水,才是发展中国现代陶瓷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陶瓷》2019,(11)
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陶瓷艺术占据着重要地位,陶瓷造型的设计、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使得陶瓷艺术别具一格。笔者联系实际,围绕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展开分析,旨在促进色彩在陶瓷设计中的合理化应用,促进陶瓷艺术设计美学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科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付萌  黎相明 《化工设计通讯》2023,(11):127-129+162
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针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与时代相适应、以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模式和新考核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以期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现阶段国家社会发展对材料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