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统的大跨度钢网架顶升施工过程中,顶升支架伴随架体高度的不断提升而增加,提高了施工难度也增加制作安全隐患。同时,顶升点作为网架的临时支撑会导致架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架体失稳状况。针对这一现象,以某电厂干煤棚网架工程作为实例,介绍了一种新的网架顶升施工工艺,该方法在保证网架稳定的同时还控制了顶升支架的整体高度,整个施工过程采用MST软件对网架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2.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工程中屋盖采用大跨度开口单层拱壳钢结构,安装高度很高,需要设置临时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需对下部布置的压力环桁架安装支撑结构进行整体卸载。为确保整个结构卸载后,平稳地从支撑状态向结构自身承受荷载的状态过渡,采取分区分级对称卸载方法,制定了临时支撑的卸载方案,通过MIDAS Gen软件对卸载过程中钢屋盖结构和支撑等的变形和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对卸载过程中内环梁上的变形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临时支撑卸载方案可行,结构、支撑等在卸载过程中的变形和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差距较小,说明结构整体施工质量控制较好,也证明了施工模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苏州湾文化中心项目由多个单体构成,其中会议中心屋盖为大跨度鱼腹式片状钢桁架,具有质量大、周围作业空间受限等特点,根据其特点选用了液压同步顶升的施工工艺。以该工程为例,介绍了整体顶升技术在大跨度拱桁架施工过程中的成功应用经验,提出顶升过程混凝土梁反顶加固等方法,得出整体顶升施工优于高空散拼施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跨度钢屋盖网壳结构杆系众多、受力复杂,采用整体顶升施工方法时主体结构下方必须设置临时支撑,结构成型后拆除支撑会使结构体系发生重大转变及杆件内力重分布的问题,以天水市体育中心体育馆钢屋盖结构为例,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所有节点和杆件按照不同规格分类分别赋予实际质量。利用ANSYS中的生死单元法跟踪模拟顶升施工全过程,以结构完全成型且未拆撑时的状态作为卸载过程的初始状态。采用约束方程法对整体分级同步和分区分步2种卸载方式进行模拟,对比不同卸载方式下所有千斤顶的内力值及应力值较大杆件的应力随卸载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力复杂的大跨度网壳结构需制定合理的卸载方案并进行模拟分析,确保结构卸载过程的安全; 卸载时支撑处的部分拉杆变为压杆,应引起足够重视; 此类刚性大跨度结构的杆件应力在分区分步卸载过程中对位移变化较敏感,所以要严格控制每一步的卸载位移量; 约束方程法能实现对主体结构和临时支撑脱离再接触过程的真实模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卸载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某六层砖混结构办公楼纠偏工程为例,对纠偏工程中的具体设计和施工工序进行了简要阐述:主要包括顶升托换结构系统设计、顶升纠偏施工方法和施工着重点、顶升托换过程中墙体和柱的构造处理设计和顶升监测设计等。并结合工程实际对纠偏工程的效果与施工前后进行了观测对照,其纠偏结果达到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建筑物整体稳定,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铁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并结合部分现场监测资料,对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中隧道拱脚变形特征、上台阶基底围岩失稳形态及拱脚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拱脚沉降和水平收敛均表现突出,在实际工程中,拱脚变形控制是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的关键之一。(2)拱脚部位围岩屈服程度相对较高是该处施工变形显著的根本原因。在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基底围岩的破坏形式随台阶高度的增加由拱脚局部失稳逐渐向基底整体剪切失稳过渡。(3)从对隧道拱脚及洞周变形控制效果出发,IV级围岩可采用长台阶法施工,V级围岩宜采用短台阶法施工,而VI级围岩应采用微台阶法施工。(4)从不同台阶高度条件下极限位移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在确保掌子面稳定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增加台阶高度有利于围岩的稳定。(5)扩大拱脚和临时仰拱2种工法对控制拱脚及洞周变形均有明显的效果。扩大拱脚技术适用于拱部沉降显著的工程,而临时仰拱技术则更适用于水平收敛显著的区段。  相似文献   

7.
以铁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并结合部分现场监测资料,对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中隧道拱脚变形特征、上台阶基底围岩失稳形态及拱脚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拱脚沉降和水平收敛均表现突出,在实际工程中,拱脚变形控制是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的关键之一。(2)拱脚部位围岩屈服程度相对较高是该处施工变形显著的根本原因。在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基底围岩的破坏形式随台阶高度的增加由拱脚局部失稳逐渐向基底整体剪切失稳过渡。(3)从对隧道拱脚及洞周变形控制效果出发,IV级围岩可采用长台阶法施工,V级围岩宜采用短台阶法施工,而VI级围岩应采用微台阶法施工。(4)从不同台阶高度条件下极限位移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在确保掌子面稳定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增加台阶高度有利于围岩的稳定。(5)扩大拱脚和临时仰拱2种工法对控制拱脚及洞周变形均有明显的效果。扩大拱脚技术适用于拱部沉降显著的工程,而临时仰拱技术则更适用于水平收敛显著的区段。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环线高架跨沪太路抢修工程中梁体复位采用顶升法,为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在顶升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控顶升支撑架的位移、梁体位移及倾角变化,用于纠偏,指导施工,保证后续工程进度。此次顶升中的监控技术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州建筑》2021,49(4)
为了确保大跨度临时支撑卸载施工的安全性,采用型钢梁支撑和剪力墙钢支撑进行分层对称卸载,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卸载过程中的最大合位移发生在首层,为50.4mm,而2~5层位移约为38mm,均发生在副楼核心筒与两侧支撑剪力墙中间位置钢梁末端处;而在胎架卸载过程中,楼板悬挑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增量,悬挑根部产生较大的内力。由此提出了一种可靠的大跨度对称性悬挑结构施工临时支撑卸载方案,为指导类似结构卸载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济宁贵和购物中心整体顶升工程和某高层建筑顶升纠偏工程,介绍了建筑物大位移顶升工程中的托换结构、顶升设备以及顶升稳定性和同步性的控制.结合深圳某高层建筑顶升纠倾工程,介绍了大体量建筑物顶升纠倾工程中的基础加固、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倾斜火炬塔结构纠倾施工过程中地基扰动可能产生新的沉降。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桩基加固过程中的沉降进行分析,为顶升纠偏顶升量取值提供参考。全文以某倾斜LNG(液化天然气)火炬塔工程为例,提出了顶升纠倾方案和地基基础加固方案,给出主要构造图;根据该方案,分析了新增桩基加固方法施工前后火炬塔桩基沉降情况,给出预测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按非嵌岩桩计算得到的基础沉降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纠偏与地基加固施工过程中的总沉降主要由承台扩大、压桩和后期新桩中新增荷载导致的沉降变形三者引起,最大预测数值为3.7mm。因此,在确定顶升纠偏顶升量目标值时应考虑加固过程中的总沉降。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中,拱脚为洞身开挖拱和喷锚支护拱的基础,基础稳定与否,决定了隧道沉降收敛变形的严重程度。为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拱脚对其结构自身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福州某暗挖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拱的受力特性和塌落拱理论,分析了拱脚的变形失稳原因。总结归纳提出超前埋隧道拱脚稳定性控制技术措施,并对隧道拱顶沉降及收敛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从拱架连接间隙、拱脚与支撑基面间隙、拱脚基础沉降变形以及水平位移控制方面着手,隧道拱顶最终沉降为50mm,周边收敛为30mm,确保了该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青岛北客站为大跨度预应力拱架,安装过程中应力应变变化复杂。主要从拱架的安装模拟、现场临时措施、安装流程体系及过程控制探讨拱架的安装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有网架顶升装置在顶升过程中支架易倾斜且会产生位移、扭转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防倾倒、纠偏网架顶升装置的施工技术,解决了顶升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和扭转问题,且保证了网架的安装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元代砖石结构建筑开封玉皇阁的整体顶升保护工程的关键性施工技术包括本体预加固、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矩形顶管技术、坑式静压钢管桩托换与预压、整体顶升与纠偏等。工程的成功为解决大量因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支撑不对称等引起的砖石结构病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秦昌茂 《山西建筑》2010,36(35):293-295
针对某立交桥梁出现的侧偏病害,制定并优选桥梁顶升纠偏方案,并对匝道顶升纠偏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确保了桥梁在顶升施工中的安全,为顶升技术在纠偏改造工程中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庆西站正立面采用大跨度组合拱钢结构桁架结构体系,由192m跨度的上拱和108m跨度的下拱组成,上下拱之间通过撑杆连接形成组合拱。采用650t履带式起重机分段吊装,结合分段吊装的施工模拟及不同卸载阶段的施工计算,保证了组合拱桁架的顺利施工。组合拱卸载前后的竖向变形检测中大拱跨中最大竖向位移达到24. 4mm,小拱跨中最大竖向位移为18. 5mm;大拱竖向变形大于小拱相应位置值,且越往两边差值越大,主要反映2个拱的竖向刚度与相应荷载的比值不同。动力特性实测值与计算结果相比有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实际材料的弹性模量、平均的构件加工精度及平均的施工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8.
温州东瓯大桥在与鹿城路互通的B匝道梁体处发现第1联梁体向一侧横向偏移现象,影响安全运行。通过对偏移匝道的整体顶升、纠偏,使其恢复至原设计位置,保障了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桥梁顶升纠偏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质量精度较高等优点,施工完成后,经工程监理和质检部门验收,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过程是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结构未成型之前尚不能完全靠自身承载或保持稳定,因此在其建造过程中需临时支撑。然而目前临时支撑多根据经验设置,设置数量往往偏于保守,加之临时支撑体系的加工制作、安装以及后期拆除均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有必要对临时支撑体系进行优化。根据以往施工案例总结了大跨度钢结构临时支撑体系的布置原则,并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为例,提出了大跨度钢结构临时支撑体系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倾斜率达1%,且沉降仍未稳定的某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的纠偏工程实践,对纠偏设计涉及的基础托换、纠偏顶升量的确定、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安全性控制及措施、顶升装置、顶升目标的确定和顶升施工过程控制及顶升量修正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较以往的传统纠偏工程而言,提出了在房屋纠偏设计中尽量消除结构内应力的要求,并阐述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项目实现了在省内首次采用电脑控制的联动千斤顶系统进行建筑纠偏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