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通过展览将其建筑理念传播给主流社会,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城市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两次建筑展,不仅成功地将先锋建筑师推向大师之列,更预测了近20年建筑范式的转变。之后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和21世纪初的一系列艺术展,则重新定义了建筑、城市与艺术的跨界关系。作者通过阐述过去近10年来在中国的几次个人参展和策展经历,思考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建筑师策展对建筑学和城市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珂 《建筑创作》2022,(3):170-174
本文基于“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及先导展”的策展实践,立足数字化浪潮下建筑与城市类展览的更新迭代,回溯建筑展览的起源,分析相关展览的分类及特点,并对建筑展览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方面将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置于建筑展览史之中,对其策展理论、空间策略及对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展望后疫情时代建筑城市展览从线下走向数字孪生,推动城市建筑领域的大众化传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2002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的独特视角,分析了这次双年展以个体思考与群体讨论相结合的策展模式:并从全球化和都市化背景下对都市生活和都市文化的关注,介绍了策展对象、策展内容以及策展主题的确定。最后还分析了在“都市营造”的主题下引发的关于“都市性的审视,都市的文化身份,跨文化的空间,新艺术的家园”等学术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
20余年来,城市规划展览在中国逐步形成了规模和一些标准化的程式。在现有的规划策展中,行政、规划、策划、设计等各个专业有前后衔接式的合作交流,但尚未实现真正的纵向打通,难以为展览提供兼顾专业性和体验性的叙事。实现城市相关的多学科视野、促进展览相关的多专业协作,将是未来规划展览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关注“信息—规划(物)—观众(人)”中三个关键环节的策划与表达,始终保持叙事、内容、设计之间的互动,以良好的体验有效传递规划信息,将更好地实现规划教育的普及和城市共识的凝聚。  相似文献   

7.
当代建筑策展多以图文、模型和三维漫游动画的形式来解析并帮助观展者理解和评价建筑,但往往缺乏直观性和互动性。该文基于建筑策展需求,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策展中的效用,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对丽泽SOHO设计过程及建筑结构的信息进行解析并生成全息模型,观看者通过注视和手势与全息模型进行交互,并填写调查问卷以得到此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在建筑策展中带来了多视角、多维度、可交互的体验。研究验证了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设计的一种交互式用于建筑展示的可行性,以期为建筑策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前,园林园艺类的博览会在我国各地此起彼伏,因此,北京第九届园博会的筹办工作更需要突出特色.策划明确、深刻的主题立意,展示园林城市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更好地表达园林的真谛;正确处理好行业展示交流、游人普遍诉求和带动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升园博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提升园博会的整体水平,力争办成一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性”的解体与重构,并探寻矶崎新的思想对“中国性”的启发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
当今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不同领域之间跨学科协同研究的结果。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通过实行通识教育、设置跨学科专业、实施主辅修或双学位教育等,改革大学教育,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戴春 《时代建筑》2011,(5):12-17
文章通过对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的内容策划与展览筹备过程的介绍,呈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建筑展的策展过程,策展团队期望展览能够建构一个推动城市发展的本土的、当代的、开放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0)
跨学科的美术教育是指美术课程的教学向语言、计算、常识、音乐、体育等学科渗透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是开启幼儿智力、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手段。跨学科的幼儿美术教育应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感性教育特征和审美育人导向;要根据育人的特殊性,进行教学组织和方法变革;遵循幼儿美术创作的特点和培养创造性能力的要求,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创新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
所谓的"美"容易泛滥为空间中的装饰。在艺术闪耀的光环下,人们不断地探讨人性的不完美、追问生命的价值、彰显与追寻时代的归宿感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艺术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不断为安置人类的灵魂找到诗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建筑环境设计兼具文科与工科交叉综合的学科背景,具有跨学科、实践应用性强等特征,但目前在建筑环境设计类进行跨学科思维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随着新工科、新文科概念的提出,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建设从求数量开始转变为重品质的发展阶段,也对建筑环境设计类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构建跨学科思维和跨学科课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具有发散性创意能力的、多角度的跨学科思维人才,探索研究建筑环境设计类专业的跨学科特征,为今后所需的相关建筑设计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0)
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所显示出的巨大协同创新力量早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学界对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外在动力、内在需求却缺乏系统研究,阻碍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基于主题分析法,从国家层面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产业界与跨学科组织的联系等外在动力和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跨学科研究运行机制、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等内在需求对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摘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5)
创新团队的创新机制研究一直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基于跨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更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后备军,他们的创新力量和创新机制将深远影响国家和社会今后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广泛查阅文献以及实践调研,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与演绎归纳来研究他们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而从文化、激励、结构和制度四个层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实现对创新机制的理论完善,启发并实践应用于高校等科研单位予其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综合研究与创新实践能 力、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 才,已成为建筑学科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以“复合应用型”人 才培养为目标,从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两个 维度,基于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通过跨学 科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整 体性思维、团队协作意识、综合分析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指导跨学科研究生进行SWOT分析,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制以及更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建筑工程系所设计的本科课程侧重于建筑技术、能源效率和跨学科设计等方面。早在五年前,怀俄明大学(UW)就决定了应该利用BIM完成设计课程。去年,已经开始在整个建筑模拟和性能分析中利用BIM;而今年,我们已经更进一步,将建筑设计课程与高级的暖通空调课程相结合,以获得跨学科综合设计经验。本文旨在记录怀俄明大学(UW)为一项建筑工程计划所做出的努力。该项计划实施综合设计,探索和教授设计建筑的技术过程,以便达到建筑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形势的发展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来了新要求,传统的建筑技术教育存在着不足。我们探索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调整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的结构,开展跨学科的建筑技术教学,引进设计院模式的跨专业毕业设计,其目的是拓展建筑技术教育的内涵,探索出一种具有持续性、开放性的建筑技术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特色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