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姝琪  段峰峰 《湖南包装》2022,(3):141-143+19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湖南省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创产品。通过对该系列红色文创产品的意蕴选择、产品设计、营销途径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红色文创产品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基于此,提出了增强视觉突破、添加交互设计、进行全媒体传播三方面的举措,以更好地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深入探求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是对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继承好红色文化基因的深入思考和生动实践。文章以安吴青年训练班旧址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革命文物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其背后的价值,提出以主题展览、线上展厅、研学结合及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拓宽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以期能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王昌军 《包装工程》2022,43(2):341-345
目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图书馆文化内涵的载体,是高校图书馆传播文化的创新途径,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价值内涵的广泛传播的方式,通过探讨树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识的文化价值体现,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方法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涵和意义,阐述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以地域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为传播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行体现,得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结论把我国多元的文化设计要素融合到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创新思维和方式,探索适应大学生用户文化感知和精神体验需求的文创产品,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素养和国民素养,具有社会传播和知识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程程 《包装工程》2021,42(4):219-223, 266
目的 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打造文化强国、推动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适应和融合的重要渠道,对打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创新品牌,拓展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文创产品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解析"鹿"文化传递的吉祥观念,结合传统鹿文化的表达形式,依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诉求,探索鹿文化的吉祥寓意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路径.结论 从形象感知、文语感知和意蕴感知三个层面将美好的情感寄托与文创产品进行设计融合,从而为文创产品领域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与参考,让传统吉祥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罗京艳  马佳淇  李洋 《包装工程》2022,43(14):190-195
目的 缩小传统民俗文创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结合信息反馈系统,形成文化信息循环传播模式,分析循环传播过程中编码信息与解码信息之间差异性的原因,并根据设计原则完善文创产品,从而在下一阶段的循环传播过程中提升民俗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加深受众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方法 对传统民俗文创中的文化理解程度和信息反馈情况进行用户问卷调研、用户访谈和文献资料研究。结论 结合文化符号学理论,拓宽设计思维,提出文化循环传播模型和文创设计思路模型,解决民俗文化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造成的文化折扣。采用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民俗文化对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实践,设计出文化折扣相对较小、确保文化有效传播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品牌化的趋势下,充分利用好南京红色资源和文教资源的优势,创建南京红色文创品牌并提出创新策略。厘清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创的定义,根据南京的红色历史地位,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和文创市场情况,锚定南京红色文创及品牌所面临的问题。从精准品牌定位、细化市场范围、构建视觉形象三个维度提出南京红色文创品牌的设计原则。以设计原则为准绳,迎合本地资源和传媒风向,提出打造文创品牌、丰富文创内涵、全面渠道传播、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的品牌策略。以红色文创品牌为发力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引领育人、文旅效益转化、城市形象强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意义及方法,设计一系列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为目的,通过应用象征性符号、运用传统色彩、融入传统文化内涵的方法,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插画,并应用在文创产品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的相互融合。文创产品不仅是一种新的产品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媒介。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既可以使得文创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可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9.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虎跃  汪碧波 《湖南包装》2022,(6):134-136+183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弘扬红色文化和传递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文创产品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宝庆竹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丰富的形态和独特的工艺独树一帜,其传统技艺更蕴含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征。在分析宝庆竹刻艺术特征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基础之上,探索宝庆竹刻技艺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传统技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开发地域特色红色文创产品的策略,旨在推动非遗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促进民间传统工艺和地域红色文化的共同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李淳  孙丰晓  焦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1,42(20):188-195
目的 基于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的目的.方法 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将语义学、语形学、语用学引入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阶段的设计要点.结论 在符号学视角下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从语义学角度解读并梳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聚焦设计主题;从语形学角度提取并凝练地域文化符号的形式特征,赋予产品认知价值;从语用学角度引导文创品牌的符号消费,传播地域文化,最终使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满足受众对地域文化解读、认知与传播、消费的多元需求,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玲  王晨风  陈楚愚  陈新允 《包装工程》2023,44(18):411-417, 435
目的 旨在继承与发扬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在推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旅游视觉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给予其他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者以设计灵感。方法 首先,分析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并且对农讲所及其文创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其次,对农讲所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且辅以文献资料的查阅,确认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以设计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确立整体品牌,提取设计元素并定位主题色彩,以视角渐进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法,进行农讲所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光影”为系列主题,设计关于农讲所的饰品、礼品文具、生活用品。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与时代文化接轨,满足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 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文创产品带动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传承,将古籍文化推介给群众,助力古籍的保护和传播,探究将怀旧理论应用于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中国古籍的发展现状和其文创产品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怀旧需求的层次和其对文创产品的触发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怀旧需求融入文创产品的层次,包括感官植入层、触点再现层、情感修复层,并融合古籍的怀旧需求诱发因素,从质色味的延续、古籍情境重现、精神家园回归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结论 将怀旧理论引入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更容易掌握使用者的核心关注点和情感需求,给古籍文化以更现代化的诠释,提升大众对中华优秀古籍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古籍文化的创新型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翔宇  李轶南  鲁红雷 《包装工程》2021,42(18):356-367
目的 总结和探索将当下流行风格融入敦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探讨融媒体时代消费导向的流行文化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分析等,解析流行风格设计手法对敦煌艺术的审美要素、精神意涵与艺术态度3个维度的解读与创新,探讨流行文化的传播对敦煌文创产品的助推,阐述流行风格与文创设计结合的产品开发策略.结果 敦煌文创结合互联网传媒技术,贯彻设计层、宣传层和体验层3个模块系统融合的设计策略,在设计层设计文化产品与数码娱乐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宣传层借跨界融合讲述现代设计故事,形成品牌社群;在体验层策划多元文化消费活动,提供文化审美体验,拓宽文创设计外延.结论 敦煌文创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形式为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博物馆文创设计应发挥自身文化与地域特色,紧跟时代需求,寻求跨界融合与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15.
周静 《中国包装》2021,(2):38-40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汲取和应用文化元素,能够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去打动消费者,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域红色文化具有更加特殊的含义,运用于文创包装设计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包装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对南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整理,提出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原则和策略,力求在包装设计中延续和凸显南梁红...  相似文献   

16.
龙芳 《包装世界》2021,(10):9-1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VR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化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领域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数字化发展发挥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长沙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为出发点,结合数字化技术,从虚拟展示厅与数字化体验馆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VR技术在长沙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希望借此研究,能够促进数字化红色文创产品在青年群体中产生文化消费,让红色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冯思全 《包装工程》2024,(8):367-372, 423
目的 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种“图像文化”的研究视角,以及“转向”的研究思路,丰富南梁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拓宽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进而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设计一些兼具文化内涵、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方法 运用事实与事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设计创新的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对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图像文化视角下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转向”的相关问题。结果 提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视觉形象之具象与抽象的提炼、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契合、红色精神向应用场景拓展等四个“转向”策略。结论 有利于南梁精神的图像呈现,能够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多元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造物设计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陈煜 《中国包装》2023,(2):86-88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结合自身文化符号、资源与文化特征,进行整合创新运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媒体传播效果分析,叙事设计、情感化设计为角度,众包模式引入群体智慧的运用,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出新路径,挖掘文创产品的隐性价值,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19.
刘可 《湖南包装》2023,(3):102-104+129
基于城市文化输出形式同质化问题,探讨文创产业对城市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和意义。文章归纳了武汉城市文化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资源类型;从城市“空间”的文化资源与城市的“时间”文化资源两个方面,通过对多个实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文创发展对城市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方法,总结和归纳了城市文化转向文创产品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城市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给出了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在多元化媒介平台中发挥着激活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全程创意生产观视角出发,设计与传播可以作为文创产品意义生发一体两翼的生命全程。基于三元传播模式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当前那些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的开发经历了文化故事的创意编码、创意生产的融媒体创新以及文创IP的体系构建等三重路径,最终激发文化创意在文创产品生产端、传播端和消费端的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