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评价双孢蘑菇的加工适应性,以双孢蘑菇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3种方式干燥处理后,再进行粗粉碎(60目筛)和超微粉碎(60目筛后再过300目筛),分别得到HAD普通粉、HPD普通粉、VFD普通粉、HAD超微粉、HPD超微粉和VFD超微粉,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和粉碎程度对双孢蘑菇理化、营养和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处理双孢蘑菇中,VFD双孢蘑菇色差变化与褐变度最小、复水性最佳,VFD双孢蘑菇粉振实密度和水合能力最大,粗多糖、可溶性蛋白和总三萜的溶出量最高,因此VFD双孢蘑菇整体品质最佳;HAD双孢蘑菇的整体品质最差;HPD双孢蘑菇粉麦角甾醇溶出量最高,HPD双孢蘑菇整体品质介于VFD和HAD双孢蘑菇之间。不同粉碎程度双孢蘑菇粉中,与双孢蘑菇普通粉相比,超微粉的粒径更小、振实密度更大、水溶性更好,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溶出量更高,抗氧化活性更强,而持水力和溶胀度有所降低。综合分析可知,3种干燥方式中,VFD能最好地保持双孢蘑菇的...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双孢蘑菇贮藏期较短,影响了其销售和出口。干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延长双孢蘑菇贮藏期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及干制品品质。本文在介绍双孢蘑菇的生产概况、传统干制方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预处理对双孢蘑菇干制的影响及热风联合微波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等分段式干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双孢蘑菇干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辐照保鲜技术及其在双孢蘑菇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较短的货架期是阻碍其在市场流通的主要因素。辐照可延长双孢蘑菇的采后货架期。本文阐述了辐照保鲜技术及其在双孢蘑菇中的应用,探讨了辐照对双孢蘑菇感官品质、营养品质、货架期和微生物的影响,探讨了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为双孢蘑菇辐照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随着消费者对辐照食用菌安全性和品质认可程度的逐渐增大,辐照必将成为未来食用菌食品贮藏保鲜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双孢蘑菇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影响贮藏保鲜的因素,重点概述了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双孢蘑菇的高氧气调贮藏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适合双孢蘑菇的品质简化评价方法,并通过比较主要评价参数贮藏过程的变化,确定蘑菇的适收期。以4种菌盖直径作为采收期标志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试验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双孢蘑菇采后2℃贮藏过程中6个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6个品质因子中提取了2个主成分,确定影响双孢蘑菇品质的关键因子为品质因子和呼吸因子,确定采收Ⅲ期(菌盖直径40~50 mm)为较佳的双孢蘑菇采收期。对采收Ⅲ期双孢蘑菇构建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表明,2℃贮藏6 d后双孢蘑菇品质下降,贮藏12 d后双孢蘑菇进入衰老期,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在12℃,相对湿度95%的贮藏条件下,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和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巨大口蘑为非跃变型果实,贮藏期内表现出极好的耐贮藏性,含水量的变化、失重率、硬度变化、呼吸强度、膜透性、丙二醛含量都明显低于双孢蘑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高于双孢蘑菇。巨大口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贮藏后期显著高于双孢蘑菇,并在第6d达到最大值,为双孢蘑菇的1.82倍,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第2d起显著高于双孢蘑菇,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低于双孢蘑菇,尤其在贮藏后期表现为伤害作用时,双孢蘑菇POD的活性上升,对双孢蘑菇的伤害效应更大。据此认为,巨大口蘑耐贮藏,是由于维生素C、SOD、CAT和POD此类抗氧化物质的协同作用,能更好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延缓了膜脂的过氧化速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壳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为主的复合保鲜液,对双孢蘑菇进行常温贮藏保鲜,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硬度、褐变度、呼吸强度、VC、可溶性固形物、细胞膜完整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较好,有效地抑制了双孢蘑菇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营养成分的过度损失,可将双孢蘑菇保鲜3~4d。  相似文献   

8.
胡烨  胡秋辉  郁志芳  裴斐  马宁  杨文建 《食品科学》2018,39(23):192-198
本实验针对冷冻双孢蘑菇在冻融过程中的品质劣变问题,研究了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剂对双孢蘑菇褐变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冷冻温度(-80、-40、-20 ℃)和解冻温度(25、4 ℃)对双孢蘑菇的汁液流失率、质构特征、微观结构、水分含量与分布及过氧化物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护色剂配比为3.0 g/L异抗坏血酸钠、1.5 g/L L-半胱氨酸、0.4 g/L抗坏血酸、10 g/L柠檬酸时具有最佳护色效果;-80 ℃冷冻、4 ℃解冻的冻融条件下,双孢蘑菇汁液流失率为1.98%,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水分含量、质构特征值均高于其他冻融条件处理的双孢蘑菇;因此,-80 ℃冷冻、4 ℃解冻的冻融条件是较合理的冻融处理方式。本研究为冷冻双孢蘑菇产品的开发及冻融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高压二氧化碳对双孢蘑菇进行瞬时处理,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d,测定失重率、硬度、颜色、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PPO、PAL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3 MPa高压二氧化碳瞬时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最佳,该处理能较好保持双孢蘑菇的硬度、降低其失重率和抑制其褐变,同时还能促进双孢蘑菇多酚和抗坏血酸的积累、降低PPO和POD的活性以及提高PAL的活性。因此,0.3 MPa二氧化碳处理可以较好保持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用优化好的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双孢蘑菇,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 d,测定双孢蘑菇褐变度、细胞膜透性、O_2~-·生成速率、MDA、抗氧化物质和H_2O_2的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的短期保鲜效果并不理想。与对照相比,在4 d贮藏期内,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褐变度、相对电导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促进了O_2~-·、H_2O_2等活性氧物质的积累,同时降低了CAT和SOD活性。然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出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在贮藏后期,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抑制了双孢蘑菇的褐变,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和MDA、O_2~-·、H_2O_2等的含量,提高了CAT和SOD的活性。此外,0.3 MPa二氧化碳短时能够减少双孢蘑菇体内总酚和抗坏血酸的损失,进而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  相似文献   

11.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2.
钟炎生 《中国造纸》1993,12(1):57-65
造纸机湿段真空系统可以是:总的真空系统或各真空点独立的真空系统。采用正确的技术参数来设计真空系统,可对造纸机湿段效能的发挥,提供重要和必要的条件。本文介绍了一些设计参数与工厂实例。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work, the dynamics of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pyrrole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the system current and polymer yield under different cell dimensions and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dis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on the yield and system current were described. Also, the effects of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electrode size on monomer-to-polymer conversion were critically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 energy supplied to the system. The enthalpy of the process was also determin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yield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system current and time when sufficient monomer and electrode space for deposition of polymer were available otherwise the electrical energy was transformed more into heat energ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pyrrole was found to be an exothermic process, and the enthalpy of polymerization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6.
预处理对六种黄酒酿造原料酿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黄酒酿造原料的酿造特性,以红谷、张杂谷、圆糯米、黍米、金米、粳大米等六种谷物为原料进行浸泡和蒸饭实验,监测浸泡过程中不同原料质构和色泽的动态变化;比较了浸泡后六种米浆水的有机酸和氨基酸组成;并对蒸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浸泡过程中六种谷物的颜色和质构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谷米浆水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976.49 mg/L),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谷物米浆水的相应含量(P<0.05)。六种谷物蒸饭样品中共检出16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红谷蒸饭中酸类(11.75 μg/100 g)和酚类含量(10.54 μg/100 g)远高于其他谷物。综上所述,红谷米浆水中氨基酸含量以及蒸米中酸类香气成分较高,这有利于发酵醪的进一步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牛肉屠宰加工中废弃碎肉渣制成的冻干肉粉为原材料,以蛋白酶解度为评价指标,探究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最佳酶解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5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最终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4%、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质量比1∶5、酶解温度50 ℃、pH 8.5、肉粉蛋白添加量5%、酶解时间8 h,在该条件下,牛肉蛋白水解度为(45.7±0.6)%;酶解液中氨基酸分为3 个含量区段,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为(256.20±18.65) mg/100 mL,甘氨酸含量最低,为(4.46±0.56) mg/100 mL。  相似文献   

18.
肠道是食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良好的肠道体外培养模型有助于推动新型食物营养物质及功能活性物质的吸收及功效评价方法建立.本文以含有肠道干细胞的肠道隐窝为基础,通过优化不同区段小肠隐窝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基组成,建立一套完整的不同区段小肠类器官(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培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524支进出口葡萄酒中单宁的含量,进一步分析葡萄酒中的单宁与口感质量的关系。方法 将样品用蒸馏水稀释100倍,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葡萄酒中的单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简单可靠,试剂用量少,操作方便,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在0 mg/L~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单宁添加回收率在86.7%~120%之间,平均回收率达103.8%。产地方面,意大利的红葡萄酒中单宁含量最高,平均为2.70 g/L;品种方面,黑皮诺酿造的红葡萄酒中单宁含量较多,平均含量为3.15 g/L;国产葡萄酒方面,云南产区的葡萄酒中单宁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2.51 g/L。结论 葡萄酒中单宁含量与葡萄品种、产地、酒类型有关;柔顺指数超过5.0的葡萄酒,口感与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主研发的麻类植物含胶率测定仪,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测定苎麻原麻的含胶率和精干麻残胶率,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采用麻类植物含胶率测定仪测定苎麻含胶率,不仅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最重要的是测定结果平行性好.虽然采用高温高压法测定结果略高于传统测定方法,但只要在同一测定条件下进行比较,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植物含胶率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