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2015,(12)
[目的]明确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的可混性。[方法]采用室内联合毒力、盆栽试验法。[结果]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5个配比的供试混剂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5∶1的配比抑菌效果最好;盆栽试验表明:相同质量浓度下,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悬浮剂5#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于其他配方。[结论]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8)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Sun-Johnson法测定室内联合毒力,并验证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为0.352、0.083 mg/L,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5∶1~1∶5五个配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 76~92 g a.i./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SC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遇璐  单净宇  谭利  孙俊  茹李军  郑雪松  丑靖宇 《农药》2013,(12):880-882
[目的]建立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18反相柱,在236 nm的检测波长下,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和噻虫嗪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01、0.08,变异系数分别为0.32%、0.54%、0.1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3%、99.40%、99.38%,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0.999 1、0.999 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中3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ODS-3C18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0 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呋草酮、氟噻草胺和吡氟酰草胺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呋草酮、氟噻草胺和吡氟酰草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0.43%、0.48%和0.4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0%、99.93%和100.04%。[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氟噻·吡酰·呋悬浮剂样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24.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绍霞  姜宜飞  吴进龙  王胜翔 《农药》2014,(11):799-80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异噻菌胺、肟菌酯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5滋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 nm波长下对24.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检测异噻菌胺、肟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1;标准偏差分别为0.15、0.02,变异系数分别为0.88%、0.3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6%、99.91%。[结论]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确度高、线性关系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吡虫啉·多菌灵·烯肟菌胺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水-氨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18反相柱,在270 nm的检测波长下,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吡虫啉、多菌灵和烯肟菌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7、0.03,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70%、0.7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6%、99.43%、99.7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9、0.9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吡虫啉·多菌灵·烯肟菌胺悬浮种衣剂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柱分离测定15%嘧酯·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使用Eclipse XDB C_(18) (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在225 nm条件下,同时测定制剂中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8;标准偏差分别为0.021、0.31;变异系数分别为0.41%、0.3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5%、99.0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以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7,(5)
[目的]对噻呋酰胺在花生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27%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中噻呋酰胺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在花生植株中的半衰期为9.1~11.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0~14.0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7%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按施药剂量为182.25、273.375 g a.i./hm~2,连续喷药3~4次,施药间隔期7 d,喷药后7、14、21 d土壤中噻呋酰胺残留量为0.01~0.190 mg/kg,花生仁中噻呋酰胺残留量均0.01 mg/kg。[结论]27%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在花生上按推荐剂量使用噻呋酰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啶酰菌胺和肟菌酯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水(体积比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波长254 nm下同时定量测定20%啶酰菌胺10%肟菌酯悬浮剂含量。[结果]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啶酰菌胺的色谱保留时间为3.946 min,肟菌酯的保留时间为9.446 min;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94、0.068,变异系数分别为0.46%、0.6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99.81%。[结论]此方法分析快速,所得的结果可信度高,是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8,(11)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FS)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18反相柱,在220 nm的检测波长下,对噻虫·咯·精甲FS进行分析。以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使用CHIRALPAK OD-H手性柱,在225 nm下对精甲霜灵中R-对映体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噻虫嗪、咯菌腈和精甲霜灵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0、0,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4%、99.57%、99.5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8、0.999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噻虫·咯·精甲FS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戊唑醇·烯肟菌胺在稻田环境中的半衰期为分别为6.72~13.00、6.38~13.86 d.在施药后的21 d收获的糙米中戊唑醇和烯肟菌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0.50 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HPLC建立检测40%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xtend C18柱和DAD检测器,对试样中的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和异丙隆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分析方法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和异丙隆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和0.9998,变异系数分别为0.73%、0.84%和0.5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9%、100.91%和101.12%。[结论]该方法的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40%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9,(12)
[目的]为评价戊唑醇和烯肟菌胺在琯溪蜜柚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其残留降解动态。[方法]设计套袋和非套袋2种处理,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加倍推荐剂量在蜜柚上各施药1次进行田间试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戊唑醇和烯肟菌胺在蜜柚上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戊唑醇采用套袋时的半衰期(T_(1/2))为6.22~6.64 d,未采用套袋的T_(1/2)为6.48~7.15 d;烯肟菌胺采用套袋时的T_(1/2)为5.93~6.41 d,未采用套袋的T_(1/2)为4.69~4.94 d。[结论]烯肟菌胺在采用套袋时的半衰期大于未采用套袋的半衰期,但套袋对戊唑醇的半衰期没有明显影响。施药后65 d最终产品中均未检出戊唑醇和烯肟菌胺残留。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35 nm波长下对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吡唑醚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5和0.030,变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30%,平均回收率均为99.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1.000 0。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6,(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onda Sil~-C_(18)色谱柱和紫外可见双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含量。[结果]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0.05~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1.0000;标准偏差分别为0.175、0.161;RSD分别为0.87%、0.8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2%、99.5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与准确度高,可同时快速测定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以Inertsil ODS-3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 nm波长下对400 g/L二噻农·肟菌酯悬浮剂中的二噻农和肟菌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噻农和肟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0.35%和0.4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噻呋酰胺与咯菌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复配比例。[方法]采用盆栽法评价噻呋酰胺、咯菌腈及各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用孙云沛法评价各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噻呋酰胺与咯菌腈1:1和1:4时EC50值分别为13.74、13.9 mg/L,CTC值分别为163.98和187.67,增效明显。综合考虑药效和成本,选择噻呋酰胺与咯菌腈1:1制成25%噻呋酰胺·咯菌腈SC,田间试验表明,在6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90.6%,优于对照药剂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结论]噻呋酰胺与咯菌腈混配对水稻纹枯病有优异的防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4种成分和含量不同的种衣剂55%旱地龙·噻虫嗪·苯醚·烯肟悬浮剂、37%旱地龙·噻虫嗪·苯醚·烯肟悬浮剂、45%噻虫嗪·苯醚·烯肟悬浮剂和27%噻虫嗪·苯醚·烯肟悬浮剂对小麦增产效果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效。[方法]在临汾市旱地小麦田进行种子包衣剂处理小麦的发育和增产及病虫害防效试验。[结果] 4种种衣剂均可显著增加小麦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其中抗旱性种衣剂处理小麦的分蘖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非抗旱性种衣剂的处理。4种种衣剂对纹枯病防效高于48.76%、病情指数低于2.76、对蚜虫防效高于83.87%。[结论] 37%旱地龙·噻虫嗪·苯醚·烯肟悬浮剂可以作为抗旱和防治主要病虫害的种衣剂在山西省中南部冬小麦旱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16,(11)
[目的]评价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LC_(50)或EC_(50)值,并对试验中噻呋酰胺药液的真实浓度进行检测,判断其急性毒性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低毒,95%噻呋酰胺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中毒;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大型溞急性毒性为中毒,对羊角月牙藻为低毒。[结论]生产应用中仍应注意控制噻呋酰胺的用量,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21,(5)
[目的]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34%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悬浮剂中各组分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30 nm条件下测定待测试样中氟唑菌酰羟胺和咯菌腈的含量。[结果]氟唑菌酰羟胺和咯菌腈的R2值均为1.00,RSD分别为7.0%和4.2%,变异系数为0.55%和0.1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和100.10%。[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高效和准确性较好、线性相关性好,可用于34%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悬浮剂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