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地铁为典型代表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以广州为例,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旧城空间发展特征进行应用拓展,构建旧城地铁站点空间动态耦合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测度站点地区与旧城空间耦合;选取9个样本站点前后10年空间动态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将其划分为动态平衡、节点价值逐渐高于...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文化,从空间系统、建筑特征和地标建筑等方面,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相关的实证和量化研究较薄弱。以广州市现状110个轨道站点为例,结合其站区具备节点和场所的双重特性,从城市和街区两个尺度,基于GIS平台数据库,从社会、经济、空间形态等多个维度剖析不同时空的空间特征,包括站点网络与城市公共中心的空间耦合分析、站点网络与基准地价的对应关系、典型站点地区空间形态演变特征等,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州轨道站点地区与城市空间优化协调发展提出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节点—场所模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新加坡各类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接驳交通等开发建设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轨道站点地区与各级城市中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富于效率的多级中心结构应与各类型轨道站点地区实现整合发展,各类站点地区应形成“主导功能+混合用途”的用地结构;同时,在轨道站点地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兼顾土地使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注重统筹近期开发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应以协同发展理念和层级化结构组织原则指导轨道站点地区与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强化城市结构和优化用地布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顺  赵伯伦 《城市建筑》2021,(11):28-30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迅猛,轨道交通站点成为城市重要节点,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引导城市发展.本文依托站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济南市为例分析总结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从交通融合、空间贯通、文化协同等方面提出两者的衔接策略,尝试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引导,优化城市秩序,激发城市活力,建构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是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节点,不同类型的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人流特征等均存在差异.利用成都市2018年POI数据、地铁刷卡数据、出行调查等数据,基于"客流行为—用地结构"视角,将人群行为和实体空间进行关联聚类,通过K-均值聚类对成都市136个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识别,并分析其...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使用便利程度和空间环境质量影响着轨道交通出行比率,而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出行率的高低反映着城市建设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际成功经验表明,站点地区开发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本文以北京东站地块规划设计为例,对站城一体化的轨道交通枢纽地块建设方式展开探讨。文章认为,轨道交通枢纽地块与城市的一体化水平和站城之间在交通衔接、产业相关、空间互补以及场所文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水平息息相关。衔接良好的交通方式、促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空间环境品质、彰显城市人文精神的建筑景观特征,以及与城市互补的产业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交通枢纽的发展,满足人们便捷出行与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站城一体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相互脱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功能、环境缺乏协调等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工作,推进轨道交通与沿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进程中,大量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无边界的扩张,从而导致城市居民长距离出行的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交通压力增大,适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现行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以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性质为切入点,对成都的轨道交通同一站点不同环带以及不同年份相同环带的用地类型进行分析,揭示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城市用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文含 《规划师》2009,25(12):58-62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具有吸引效应、空间分异效应和地价促进效应。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居住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构成可以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发强度的确定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站点导向的居住区布局结构比较,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规划应强调“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与“社区中心-居住单元”的空间耦合,采用中心城区、郊区不同地域的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 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 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 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 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 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 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 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 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 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 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 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 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 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 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 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 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 “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为对象,构建空间回归模型,精确评估轨道交通对办公楼租金溢价效应。发现轨道交通溢价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在城市中心区,溢价效应影响范围拓展至站点700m路网距离,强度指数自站点向外呈阶梯状衰减,紧邻站点0~200m范围指数超过12%;在城市非中心区,轨道交通仅引起站点200m范围内办公楼租金上涨8.60%~11.80%。建筑高度、土地功能混合特征、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环境品质对办公楼租金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商务办公用地布局、站点地区精细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进行,这其中既有新植入城市机理的交通站点,也有与新区规划开发同时进行的城市外围地区交通站。各种轨道交通站的存在,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城市一体化空间发展的规划设计内容中较为主要和关键性的组成元素。轨道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发展也是建设现代绿色城市的必然趋势。对轨道交通站点生态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主要包含城市建筑物自身的节能效用,建筑物施工设计的绿化水准以及水资源的节能化循环利用等。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作为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相衔接的节点,起到了集散客流的重要功能,在改善城市形象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规划过程中却没有得到更多重视,由于整体设计与管理机制的缺失,出现了诸如空间关系混乱、空间可达性差、空间品质低、交通换乘效率低等问题.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合作展开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利用案例分析及对策》项目,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值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的关键时期,城市轨道站点地区是影响城市 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效率、提 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地区,因此对轨道站 点的周边地区规划研究显得尤为紧迫。本文 选取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六个中心型站点作为 研究对象,使用GIS对站点周围800 m范围进 行矢量化绘制,获取基础的量化数据。分别 针对站点地区的空间效率以及空间质量的建 立客体紧凑度和主体紧凑度评价指标,对每 个站点的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 一步从宏观层面研究不同指标结果的影响 机制,发现地理环境、区位因素、功能定位 和发展模式是站点地区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 因素。最后提出轨道站点地区空间的优化策 略,为轨道站点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卢源  刘晓刚  姚胜勇 《华中建筑》2011,29(12):70-81
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9号线花乡站站点周边地区的整合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对基于轨道变通站点的地区规划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站点周边和站点核心区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与行为集体特征总是相互影响的。"接驳"作为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的连接关键,相关研究多从交通层面出发,缺乏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一体化视角。在原有相对狭义的"接驳"概念基础上提出"综合接驳"概念。通过调研重庆等多个城市的典型站点,解析站点影响域、交通行为与非交通行为等多个基本要素,从而明确"综合接驳"的概念。据此进一步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接驳的特性及层级目标,初步揭示了城市空间与综合接驳的关联机制,为站点影响域空间优化奠定了实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和分担率,优化轨道站点交通设施布局,在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做好交通衔接规划尤为重要。研究首先分析了轨道站点交通衔接方式的构成、交通衔接目标和策略,然后以温州市域轨道S1线交通方式衔接为例,介绍了站点各设施的规模容量及布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如何处理好活跃的城市开发与轨道建设空间预留之间的矛盾,实现对站点周边地区合理有效的控制与引导,是我国许多特大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研究结合常州轨道交通规划实践,在厘清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类型学方法从站点类型与空间开发模式入手,明确整体发展思路与控制要素,对站点周边用地控制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体化设计是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体系化的研究,也将促使地下与地上空间、商业、交通、景观环境和历史保护等众多城市要素得到整合。一体化设计是城市机能有机化和空间形态一体化的集合,它有利于促使地区紧凑化和立体化,是紧凑城市与集约用地的典型地段。本文结合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刘潭站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的案例,探讨一体化城市设计这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