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京的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式”走向“内涵式”的深度发展时期,着力解决职住错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城市生活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居民对重构紧凑、完整、便捷、网络化的城市生活空间的诉求日益强烈,城市空间结构亟需调整.在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国内外城市生活空间研究与生活圈规划实践进展,梳理、总结已有研究中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提出构建以“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扩展生活圈-协同生活圈”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理论模式,并在北京的实体空间上进行了实践探讨.认为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可以推进公共服务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均等化,是解决目前城市问题,优化城市生活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 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 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 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 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 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数据 获取、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结果应用四方面, 阐释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研究 框架。提出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圈步行活动模 拟模型构建、多场景居民步行活动模式挖掘、居 民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生活圈空间设施精准规 划与动态规划四大关键议题,为实现以人为本 的生活圈规划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一凡 《城市规划》2019,43(5):17-22
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从认识层面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的理解,是推进相关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研究提出,社区生活圈是日常活动的空间范畴,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面向生活空间而非抽象的功能地块。社区生活圈是配套服务的共享单元,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社区生活圈也是邻里感知的社区领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在改善硬件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关注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感。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彦威  李春江 《城市规划》2019,43(5):9-16,60
城市规划正在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市生活圈规划因其从居民个体日常生活出发的特性而愈发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界的关注,被认为是能够实现上述转型目标的有效方式。通过梳理现有城市生活圈和生活圈规划的研究与应用实践,本文认为在愈发得到重视、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城市生活圈规划仍然面临诸多挑战:(1)生活圈规划的概念界定、范围划定、内涵确定和职能体系划分有了一定共识但仍然模糊;(2)数据收集和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不明确;(3)规划方法和技术路径仍未建立;(4)实施模式和制度保障需要多方面协作实现。总之,生活圈规划亟待通过一次完整、全面且具有科学依据的实践案例确立一整套规划流程与方法,为未来推广生活圈规划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人民城市"的治国方略,15分钟生活圈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是营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将推动我国基层治理单元的不断完善.该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西安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区域层面"自下而上的生活空间单元识别与自上而下的15分钟生活圈划定"相结合的生活圈划定方法,并聚焦解...  相似文献   

6.
村庄规划是村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落实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传统村庄规划较少考虑居民行为方式及活动空间特征,实用性不足。基于此,文章将乡村社区生活圈理论引入实用性村庄规划,尝试构建“三级四类五目标”的规划框架:首先,在行政村空间范围内,依照居民行为方式将活动空间划分为基础生活圈、便捷配套生活圈、外延生活圈;其次,在3个圈层内对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四类要素进行梳理,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为目标确立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将此框架引入新岐社区的规划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休闲生活圈作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化发展高品质空间形式,通过对其进行规划,可以将人民城市"五个人人"理念具体化到城市更新行动中.基于城市社会学视角去理解休闲生活和休闲生活圈,探索建设人民城市的休闲生活圈规划,提出不同可达层级的休闲生活圈规划以及具体规划路径,为人民美好休闲生活的实现与城市高品质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 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建设、城市运营与城市居民 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社区绿地作为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 增进福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5分钟 社区生活圈与社区绿地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本文 以天津市新兴街道11个社区生活圈绿地为例, 通过因子分析与熵权计算确定主要因子与评价 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主—客观绿地 质量研究模型,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生活 圈绿地质量的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因子类型可 划分为活动保障、景观要素与空间特征三大类; 多数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质量普遍较高,而永丰里生活圈和土山花园社区生活圈受社区公园绿地和游园绿地的影响,总体绿地质量较差;主— 客观分析模型显示,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中,活动保障与空间特征因子对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 地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景观要素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传统城市规划对公共服务配套重视 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城市公共服务 的完善程度,也对生活圈的构建提出了新的 挑战。本文以重庆市潼南区为例,通过研究 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的行为特征、对公共服务 的需求以及城市服务配套现状,从生活圈尺 度、边界、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中小城市 公共服务规划对策,以期为生活圈时代的中 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提供参考,丰富生活圈 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梁启航 《城市住宅》2022,29(3):54-56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入存量规划时期,居住社区人口的构成复杂多样、居民的生活需求各有不同、居住空间的环境要求愈来愈高等问题逐渐突出,通过分析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理念和实践建设经验,提出提高居民社区生活品质的城市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编制信息资源协同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恒  李刚  冯惠莉  刘惠瑾 《规划师》2011,27(7):80-83
为解决规划院内部复杂的规划编制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分享问题,可从实际的规划项目编制流程出发,在规划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通过建立动态的规划信息资源提交和检校机制,形成准确、全面的规划编制全阶段的信息资源共享库,并完善规划信息资源浏览、查询统计及分享调用等功能,搭建城市规划编制信息资源协同系统,最终实现准确、及时的规划编制信息资...  相似文献   

12.
孙德芳  沈山  武廷海 《规划师》2012,28(8):68-72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由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构成的生活圈层系统,构建基于生活圈理念的以县域为完整单元的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有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张诚 《福建建筑》1998,(4):45-47
本文就舞台灯光配电设计的内容及配置,配电及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一些配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本人在福建会堂舞台灯光配电设计中的体会,作一粗浅的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兴奇 《山西建筑》2005,31(13):109-110
结合和信商场工程实例,从钢管柱制作、钢管柱的现场安装等方面,阐述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工艺,并对混凝土环梁的施工及技术措施作了介绍,经实践证明,钢管柱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检测几何形状的物体,通过在物体表面采集若干个离散点的坐标,再用拟合的方法求解几何方程。本文推导平面圆曲线的拟合方法,根据间接平差模型分别对圆状物体的采集精度、采集数据量和采集范围进行模拟分析,考察不同的采集方案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拟合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总结出4个实用结论,为实际测量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螺旋叶片下料经验公式解决了传统的螺旋叶片下料计算方法复杂的难题。经验公式计算叶片下料圆环外径时,仅需已知螺旋外径和螺距;对同一规格的螺旋,无论螺旋轴直径如何取值,下料圆环外径值唯一。经验公式突破了传统理论,计算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整理并分析了目前生活圈 理念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实践情况,对生活圈 的形状进行了研究。然后从范围的角度对两 类生活圈的形态进行了研究:适老性社区生 活圈和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针对生活圈的 形状及两类社区生活圈的范围,本文提出以 下四个观点:一、我国当前实践中生活圈的形 状会对生活圈的运转产生负面影响;二、真实 生活圈的形状一般近似为一个对角线与道路 重合的四边形;三、当前社区生活圈的范围 标准在适老性和促进步行活动的方面存在 一定的不足;四、针对适老性生活圈,建议以 700 m作为范围标准;针对高步行友好性生 活圈,建议以800 m作为范围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王郁 《规划师》2005,21(10):112-114
在日本首都圈规划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规划机构设置、职能特征及政府间的关系随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日本区域规划协调机制的主要特色就在于自上而下的规划协调,凭借强有力的规划行政体制,以项目规划为基础,通过项目规划和实施中的协调来协调地方间的利益等.这对我国开展区域规划编制、建立区域规划协调机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经历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已经进入城市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攻坚期.在客观分析上海当前城市转型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上海空间转型核心瓶颈,并从都市圈、城镇圈、生活圈三个空间层次来剖析不同空间圈层的发展特征和模式.从构建与2040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相匹配的空间格局视角,提出未来城市空间优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所在都市圈存在着共生互动的内在关系。世界城市必然崛起于世界增长重心地区最具实力的城市群之中;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需要所在城市区域的强大支撑;世界城市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互作用的产物。北京依托首都圈建设世界城市,有利于疏解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有利于增强其经济整体实力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世界增长重心向中国转移,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历史机遇;京津人均GDP均超过1万美元,为京津同城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的不同步性,为重构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推进首都圈建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