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晨 《福建建筑》2014,(3):92-94,91
福州大学城规划建设至今已十年,现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受以房地产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策倾斜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福州大学城作为福州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并未取得令人睹目的成绩。回顾福州大学城十年来的规划建设进程,有助于我们更清醒认识福州大学城今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与促进作用,加快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积极发挥大学城作为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优势,使福州大学城成为城市发展要素的特殊粘结剂、创新的发源地、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是城市的特殊功能单元,在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破坏、文脉的割裂以及"城”"村”二元结构问题。该文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体检的指标体系,评析了大学城生态系统、文化脉络、空间形态、人口及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水网织补、生态廊道打造以及生态节点的塑造提出生态修复的措施;从文脉的延续、创新空间体系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修补的方法与路径。旨在为大学城区域更新及空间品质提升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现在在全国都兴起大学城建设,本文以丽江为例,从丽江的人口、社会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对丽江大学城建设带来的对丽江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宜宾大学城的建设为宜宾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机遇入手,分析了宜宾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宜宾大学城的发展趋势正在加速,并且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对宜宾城市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宜宾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宜宾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宜宾城市文化建设。此外,宜宾大学城建设对宜宾市竞争力也产生了影响,具体体现在对宜宾市人才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同时宜宾大学城建设也带来了新机遇,如大学城建设吸引了社会各类优质资源的倾注,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而,在宜宾大学城建设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建设宜宾大学城的优化方案:增强统筹规划意识,注重项目资金管理,保持自身特色,服务社会,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校城一体,既直观地反映在传统大学城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中,更涉及高等教育的制度理念。具有丰富历史底蕴与文化氛围的欧洲传统大学城,其大学与城镇的一体化模式是我国新城式大学城规划的"理想"范型。20世纪70年代,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城以现代城市规划方法,在特殊的政治与时代因素推动下,成功地建设了"全新"的怀旧式校园。新鲁汶大学城步行环境和空间活力均达到了相当于传统大学城的效果和品质,并赋予这座新城式大学城相当成功的社会多样性和校城一体性。本文对新鲁汶大学城所采用的紧凑用地、混合开放与可步行性等规划理念与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新鲁汶的发展探讨社会与经济多样性对新城式大学城的重要性。与新鲁汶相比,中国新城式大学城在制度建设、公共认知与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差异,不仅是导致功能布局失调、空间尺度过大与城市社会属性缺失等问题的基本原因,还是城市大学化与大学社区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拼贴的乌托邦--郑州龙子湖地区和重庆市大学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冯江 《新建筑》2005,(3):40-43
柯林·罗和弗瑞德·科特在<拼贴城市>中将城市建设的价值观归纳为"乌托邦"式和"拼贴匠"式.借用此概念反观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兴起的大学城规划高潮,并以参与的郑州龙子湖地区和重庆市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阐述了在大学城规划中解读城市、建立结构,并运用拼贴匠的方式实现乌托邦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福州地区大学城区域雨水规划及其建设实施之间的矛盾为例,提出区域雨水规划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州大学城规划咨询及发展规划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 ,综合了咨询方案及研讨会达成的共识 ,深化和落实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对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及发展目标等的要求。以寻求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 ,促进大学城与广州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政府主导启动大学城的建设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邻校商业街边界空间作为联系商业街与大学城校园外部空间的特殊地带,是与相邻学校之间信息传递与物质交换的载体,承担着与学校外部空间资源交换的功能,因此,其空间的处理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大学城内的邻校商业街边界空间普遍存在着交通混乱、空间利用率低、缺乏公共休憩设施、功能形式单一、与校园分离等系列问题。针对现存问题,以昆明呈贡大学城新天地商业街为例,通过SD法对其边界空间进行分析并建立四个优化策略,以促进商业街与相邻学校之间的融合、提升大学城整体空间形象、激活大学城空间活力,为今后类似的商业街边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福州地区大学城区域雨水规划及其建设实施之间的矛盾为例,提出区域雨水规划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武渝 《山西建筑》2003,29(11):4-5
介绍了“大学城”的概念及溯源,以福州大学城规划为例,从教育产业化及资源共享的角度探讨了当今“大学城”应有的空间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城规划的回顾与思考--无锡大学城规划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进  卢波 《新建筑》2003,(3):24-26
通过对无锡大学城规划的回顾,分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指出大学城的规划与设计中选址应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要有适当的空间定位等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孙德宝 《江苏建筑》2006,(6):8-9,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城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崛起。大学城的发展宗旨就是资源共享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资源共享的实质就是优势互补,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完成的有机的整体建设,实践大学科发展综合理念;在教育发展中冲破学科壁垒,拓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同;在教育研究中以横向研究带动一体化创新机制的建设,实现教育、实践、科研、创业一体化的发展,以教育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同步发展。文章围绕我国大学城在规划中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展开研究,并结合常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提出大学城建设资源共享的可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9)
在我国教育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学校规模变化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大学城影响力模型和区域经济变化模型,并以2010年安徽财经大学西校区搬迁为实例,进行模型的运用与验证。根据模型得出学校规模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提出大学城与区域经济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用其他地区政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建21世纪家园式大学城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曲炜  华晨  顾哲 《新建筑》2002,(2):31-34
简述大学城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总结了适应21世纪新发展要求的大学城所具有的内涵特征,据此提出创建家园式大学城。结合浙江高教科研城规划设计实例,进一步探索了家园式大学城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大学城、教育城和职教园等类型的建设项目,往往以相对均衡的空间布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及商业模式转变等大背景下,广州教育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设施集约共享、功能融合与弹性设计的规划理念,并从目标定位、层级体系、服务范围、配套标准、空间布局和交通支撑等方面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设置,着力创造城校融合、资源共享的活力公共空间,以期对类似项目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上海大学城规划构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依据知识经济的经济特征、空间特征及大学城的规划内涵 ,在进一步对上海市杨浦区科教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大学城 (暂名 )规划构想 ,并剖析了规划建设上海大学城的利弊因素。  相似文献   

18.
曹巍 《山西建筑》2006,32(18):199-200
介绍了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特点,从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运行制度、运作规则等方面论述了广州大学城建设管理体制对促进工程建设的成效,以对其他工程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国家提出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和优化高教布局的双重背景下,建设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成为当代校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校园空间与城市融合,校园功能与城市混合,学校与城市融合无边界。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也趋向于多元与混合,呈现出功能共享、资源开放、空间共融、景观互通、交通无缝等特点。文章从城校融合的功能与空间互融模式分析入手,结合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城校融合的发展热潮下为校园规划的设计调整提供相关经验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马珂 《云南建筑》2013,(3):81-83
应用建筑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方法,以云南呈贡大学城郎家营村为例,对大学城建设引发的周边人居环境的变迁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深入乡土调查,分析郎家营村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并探讨大学城规划设计社会学视角下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