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天然产物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及生物活性,通过脯氨酸作为连接臂将聚乙二醇连接到齐墩果酸的C-3位羟基上,得到聚乙二醇-脯氨酸-齐墩果酸(PEG-Pro-OA)衍生物,目标产物结构通过IR和~1H NMR确认.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化的齐墩果酸衍生物水溶性显著提高,进一步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HepG2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多糖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糖类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抗炎、抗疲劳和抗衰老等作用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此作用与其具有的抗氧化性质相关.综述了多糖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在多糖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对于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玉米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玉米须具有较明显的药理活性,药理研究主要为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氧化及抗菌、利尿和抗尿路结石形成、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综述了国内外玉米须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抗毒素,其来源广泛,存在于很多中草药以及常见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关于白藜芦醇药理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对白藜芦醇在抗癌、抗菌、抗炎、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和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领域中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白杨素及其磺化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素及其磺化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分子结构中具有的完整π键共轭体系,强配位氧原子及合适的空间构型,可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环状配合物。一系列白杨素及磺化衍生物的配合物已被合成,其结构通过光谱手段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研究表明这些配合物结构新颖、性质独特。其中Ca(Ⅱ)、Zn(Ⅱ)与白杨素磺化衍生物所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强的光致发光现象,是新型的光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双黄酮类化合物结合方式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根据双黄酮分子结构之间连接方式的差异,对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合成、生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它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竹醋液的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竹醋液以及在不同的条件下减压蒸馏得到的各馏分的抗炎活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检测竹醋液和各馏分的抗炎活性,并根据馏分沸点的不同确定其中主要有效组分.竹醋原液和提取出来的各馏分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炎活性(P<0.01).其中竹醋原液的抗炎效果最好(60.42%),低沸点的醇、酮、酯、吡啶和直链酸类次之(49.24%),酚类再次之(32.73%),苯甲酸类及其衍生物和醛类抗炎效果较弱.竹醋液具有抗炎活性,为其抗炎应用领域奠定实验基础,对竹醋功用开发具有积极意义,其抗炎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N-乙酰半胱氨酸不仅具有降低痰的粘度,促进痰液咳出以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有效的抗炎和抗损伤作用,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等.N,S-二乙酰-L-半胱氨酸甲酯作为N-乙酰半胱氨酸的类似物,为了研究其药理活性,本文以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原料,经过甲酯化,再与乙酸酐进行二次酰化反应而得到.测其熔点,所得值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枇杷叶有效成分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枇杷叶中含有挥发油、三萜酸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有效成分主要为乌索酸、黄酮类化合物和苦杏仁苷,具有抗炎止咳、降血糖、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枇杷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在药理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5-氟尿嘧啶(5-Fu)是临床上广为应用的一类抗瘤谱广、有效率高的抗癌药物,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毒副作用强,对正常细胞杀伤严重。因此发现高效、低毒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借此对5-氟尿嘧啶衍生物的抗癌活性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向空白培养基中添加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柠檬酸)为锲入点,研究其对啤酒酵母生长代谢产琥珀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和酒石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对琥珀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对琥珀酸的代谢影响较大,而对α-酮戊二酸的代谢基本无影响;各有机酸的生成量分别为空白培养时的77.24%、85.92%、84.22%和71.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脂肪酸组成对胶磷矿常温浮选的影响,选取了棉油、豆油、米糠油、棕榈酸、硬脂肪酸等几种植物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其脂肪酸的成分,利用浮选试验评价了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油含有脂肪酸的成分不同,浮选性能也不同.常温下的浮选性能依次为:碘值135棉油脂肪酸〉碘值110豆油脂肪酸〉碘值95米糠油脂肪酸〉碘值120棉油脂肪酸;浮选时,棕榈油脂肪酸与硬脂酸完全没有泡沫.植物脂肪酸捕收剂中的亚油酸/油酸比值对选别指标的影响为:比值越大,浮选效果越好.温度较低时,应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高脂肪酸作为捕收剂.  相似文献   

13.
蒙旦树脂中结合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云南潦浒、寻甸、吉林舒兰蒙旦树脂中结合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树脂疆酸均以正你烷酸为主要成份,其分布为C12-C28,高含量的正构烷酸集中存在低碳数一端,C20含量最高,其次为C16,而舒兰结合酸中,正侈烷酸上 对优势,且C16为最高含量的化合物,去氢松香酸在每人个样品中含量较低,其它三环二萜酸,如松脂酸等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含量也非常低,具有五环三萜骨架的酸性性质,在潦浒  相似文献   

14.
裂缝性油藏酸液滤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液在酸压裂缝内流动时,有少数较大的岩石孔隙或天然裂缝首先受到过量酸液的溶蚀而迅速增长形成蚓孔,使滤失主要在蚓孔内发生.因此研究天然裂缝性油藏酸液滤失,必须考虑酸蚀蚓孔的影响.基于裂缝性油藏酸压中酸液的流动反应特性,建立了酸蚀蚓孔的增长模型、酸液在蚓孔内流动反应模型和滤失的酸液在地层中流动模型,提出了便于现场应用的裂缝性油藏酸压滤失计算方法;就影响蚓孔增长及滤失的裂缝净压力、蚓孔密度和酸液粘度等因素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对于现场酸压施工中有效控制酸液的滤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给试验犬饲喂添加益生菌的犬粮,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宠物代谢物如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对甲酚、吲哚、3-甲基吲哚的含量,研究益生菌的添加对宠物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宠物食品中添加益生菌,试验犬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异戊酸、吲哚、3-甲基吲哚等腐败物质的含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测定了河南和内蒙古两省区的牛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其中豆蔻酸为5%,棕榈酸为30%,硬脂酸为2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达20%以上;Sn-2位脂肪酸分析表明,其组成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省牛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小于1.8mg/100 g;用Rancimat法测定100℃氧化稳定性值,河南省牛油为4.60 h,内蒙古牛油为7.65 h.两省牛油理化指标稍有不同,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7.
对Na型分子筛分别进行不同性质的阳离子交换和热处理,得到了HY,USY,CeY,MgY,Hβ和USβ系列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并考察了改性分子筛催化FCC汽油烷基化脱硫的活性。通过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改性对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铵改性Y分子筛的酸量远远大于8分子筛。USY的B酸量、L酸量分别增大到了868.583,972.869gmol/g,其中L酸主要以弱酸的形式存在。UBβ的B酸量、L酸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强B酸量降低,强L酸量增加。Mg^2+改性后的NaY分子筛总酸仅次于HY,但强B酸量仅为86.742μmol/g,强L酸量仅为31.335μmol/g;Ce^3+改性后的NaY分子筛总B酸量和强B酸量仅次于USY,L酸量仅为58.308μmol/g,但无强L酸。结合小于100℃馏分段硫的转化率得出,总B酸量越多,且强B酸量越多(HY除外),小于100℃馏分段硫的转化率越高。强L酸不利于噻吩类硫化物的烷基化反应。对于μ分子筛,强B酸中心是烷基化反应的主要活性位。  相似文献   

18.
微晶纤维素水热降解的液化产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管式间歇反应器对微晶纤维素进行水热降解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化剂对TOC和还原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糖的浓度和TOC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不同的反应时间和氧化剂(H2O2)浓度的条件下,还原糖的浓度和TOC都呈现一个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微晶纤维素水热降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乙二酸、丙烯酸、丙酸、丙二酸、马来酸、丁二酸等有机酸以及二羟基丙酮、丙酮醛和5-羟甲基-2-糠醛(HMF)等。HPLC分析表明,中间产物及不稳定的有机酸最终被氧化成为甲酸和乙酸。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腐殖酸在铀成矿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受多种因素制约,如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等。由于腐 殖酸和富啡酸结构中的一些单元与一些小分子的芳香有机酸相似,因此,利用小分子的芳香有机酸来代替腐殖 酸,研究不同条件下腐殖酸对铀成矿的影响,并获得了不同形式铀的配合物,证明了铀在含腐殖酸环境中的赋存 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氢/甲酸/硫酸体系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中的硫化物可以用有机酸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脱除,脱硫效率与体系酸性强弱有关。强酸性的硫酸能调节反应体系的酸性,提高脱硫效率。在苯并噻吩/正辛烷配成的模拟柴油中,以过氧化氢/甲酸/硫酸作氧化脱硫体系,考察了硫酸的催化性能以及反应条件对氧化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甲酸、硫酸、苯并噻吩物质的量比为6.04:2.12:1.50:1.0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5%以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微量的硫酸,一方面可以显著增加体系酸性,催化过氧甲酸生成,另一方面硫酸本身参与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二硫酸,从而显著提高体系的反应速率和氧化脱硫率,提高幅度达10%~29%;硫酸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脱硫率均有影响;过多的硫酸使过氧化氢不稳定,无效分解增加,脱硫率反而下降,硫酸与苯并噻吩最合适的物质的量比在0.3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