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喷气织造技术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平国 《棉纺织技术》1999,27(9):569-570
  相似文献   

2.
喷气织造技术研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平国 《棉纺织技术》1999,27(10):634-637
  相似文献   

3.
喷气织造技术研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平国 《棉纺织技术》1999,27(7):440-444
  相似文献   

4.
5.
喷气织造技术研讨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在当今织造生产上广泛使用的4种无梭织机中,喷气织机的综合技术指标、自动化程度以及发展的潜力等仍居前矛。结合我国织机总数雄居世界第一的事实,我们不能忽视喷气织机的进一步开发和使用。鉴于此情,作者有意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科研中的思考、生产中的体会和阅...  相似文献   

6.
7.
喷气织造技术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国 《棉纺织技术》1999,27(4):246-250
第四讲喷气织机的经向系统组成(一)和其他类型的织机一样,喷气织机的经向系统主要由开口机构、打纬机构、送经机构和卷取机构等组成。经向系统与引纬机构共同来完成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的工艺动作和织物连续生产的任务。开口、引纬和打纬三机构是形成织物所必需的;而...  相似文献   

8.
张平国 《棉纺织技术》1999,27(6):371-376
第四讲喷气织机的经向系统组成(三)2打纬机构2.1打纬的工艺目的和要求2.1.1打纬的工艺目的打纬机构主要用来打紧纬纱形成织物,兼有排列经纱控制筘幅和构成引纬通道的作用。2.1.2打纬的工艺要求(1)筘座动程在保证纬纱安全飞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地小,...  相似文献   

9.
本简述了喷气织造的发展和现有水平,并对喷气织造的技术经济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织机的入纬率是衡量织机生产能力的指标.为提高织机的人纬率,本文研究了喷气织机多纬同时引入的束纱引纬织造技术和纱束的成束方法,并对束纱引纬的织造生产技术和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喷气织机采用束纱引纬织造技术,增加了每次引入梭口的纬纱根数,可以在织机速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入纬率,实现喷气织机的高效织造.同时提出不同的织物应采用不同的成束方法,三纬及以下织物宜采用机上成束织造方法,四纬及以上织物宜采用机下成束织造方法,以保证束纱引纬织造织物的质量和织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喷气织造技术研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相似文献   

14.
提高喷气织机织造效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实际生产中喷气织机的故障停车记录,分析纬停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影响喷气织机织造效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织造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吴雄英 《棉纺织技术》1994,22(10):61-62
气流速度几位研究者研究自由射流的速度分布时发现,射流中有两个主要区域,一个是核心区,气流速度保持相等;一个是接合区,由于周围空气与射流的掺合影响而改变了气流速度。他们发现在核心区外,随着射流与主喷嘴距离的增加而轴向速度下降,射流每一个横截面从中心到边界速度也在减小,边界处速度为零。Uno等人研究了喷嘴形状与结构对射流速度的影响.他们发现L/d=3(其中L是核心区长度,d是气流管直径)的喷嘴比L/d=5和L/d-1有较大的推进力,这是因为L/d=3的喷嘴可产生较高的初始速度。梭口内空气速度Us=Usoexp(-)15d≤…  相似文献   

17.
尽管喷气织机因生产率高,能降低单产的动力成本,使之低于有梭织机,但是动力成本和织造效率仍然是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在喷气织机上,压缩空气以3000米/分以上的引纬速度(纬纱实际速度)和1200米/分以上的入纬率进行引纬,而在有梭织机上,相应的投纬速度和投纬率仅分别为1000米/分和350米/分。一台典型的喷气织机需要大于4马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喷气织机上用纯棉纱、化纤纱或涤棉混纺纱织造印花坯布、床单、劳动布、医用纱布、工业用布等的试验表明,品质优良的经纱和纬纱对提高织造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喷气织造中纱的质量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①喷气织机没有定形的引纬载体。因经纬纱质量不佳或准备不良而引起的纬纱断头过高,必然会导致停台时间过多。喷气织造过程中,纱线纤维间轻微的缠粘引起那怕是极轻度的纱线松断或挠曲,都会造成停台。②喷气织造是高速运转。由于喷气织造中经、纬纱的运行速度比其它织造方式中经、纬纱的运行速度快得多,因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