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膦氧化物Cyanex923从盐酸溶液中萃取Au(Ⅲ)的萃取率与各种参数如平衡时间,温度、有机相稀释剂,金属和萃取剂浓度的函数关系,以及水溶液中有机盐的存在对Au(Ⅲ)萃取率的影响,在20℃和70℃下,分别获得了Au(Ⅲ)的平衡萃取和反萃取等温线,用计算机程序LETAGROP-DISTB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可以通过假定萃取物在有机相中呈HAuCl4L2形式来解释,其中L代表要  相似文献   

2.
Bunus.  F 吕林 《湿法冶金》1996,(3):70-76,F003
用单循环萃取-反萃取法从湿法磷酸(WPA)中回收铀和稀土的新工艺仅涉及酸性介质溶液,工艺过程简单,容易控制,该工艺的基础是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DEPA)和磷酸三丁酯(TBP)从WPA中萃取铀和稀土,出现DEPA是唯一的一种高效,稳定,易反萃取的萃取剂,其他有机磷(酸)酯类的抗水解能力都很低,反萃取很困难,稀土和铀反萃取过程采用含酸性氟化物的介质来进行,反萃取铀时,萃入有机相的U(Ⅳ)被Fe(  相似文献   

3.
董贞俭  战凯 《稀有金属》1995,19(1):18-21
研究了胺醇类萃取剂SAB-172在盐酸,硫酸,硝酸三种体系中萃取铼的性能、机理和萃合物组成以及反萃取情况,并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合物的成键特征,为SAB-172萃取铼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4.
高含量砷(Ⅲ)与砷(V)的萃取分离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宝贵 《冶金分析》1995,15(4):7-11
本文对高含量As(Ⅲ,Ⅴ)的萃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在≥10.5mol/LHCl介质中用苯萃取,可使50mgAs(Ⅲ)定量分离(其萃取率达99.5%),共存的As(Ⅴ)等不干扰。同时证明,向萃As(Ⅲ)后的液相中加过量的TiCl3溶液,可使50mgAs(Ⅴ)还原至As(Ⅲ),继用苯萃取分离,经水后萃取之后,均以碘量法完成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干扰少,对As(Ⅲ、Ⅴ)的价态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N503矿浆萃取Au(Ⅲ)过程中形成相界面污物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兵  卢立柱 《稀有金属》1994,18(6):413-416,427
研究了N503矿浆萃取Au(Ⅲ)时酸度,温度,搅拌强度以及Si,Fe,Al,Mg,Ca离子对相界面污物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精液模拟和硅酸盐抑制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矿浆中硅酸结构及N503萃取Au(Ⅲ)机理分析了N503矿浆萃取Au(Ⅲ)过程中形成相界面污物的初步机理,为降低矿浆萃取过程中N503等有机溶剂的损失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线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银柱 《黄金》2000,21(8):42-44
介绍了在线萃取-火焰原子吸收(AAS)测定金的方法。主要试验研究了萃取酸度、载流速度,流量比,萃取时间等在萃取流路的操作参数,选定了萃取圈和相分离器的最佳规格。经矿样检测,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73%,检出限为1.09μg/L。  相似文献   

7.
用单循环萃取一反苹取法从湿法磷酸(WPA)中回收铀和稀土的新工艺仅涉及酸性介质溶液,工艺过程简单,容易控制。该工艺的基础是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DEPA)和磷酸三丁酯(TBP)从WPA中萃取铀和稀土。发现DEPA是唯一的一种高效、稳定、易反萃取的萃取剂,其他有机磷(酸)酯类的抗水解能力都很低,反萃取很困难。稀土和铀的反萃取过程都采用含酸性氟化物的介质来进行。反萃取铀时,萃入有机相的U(Ⅳ)被Fe(Ⅲ)还原成不可萃取的U(Ⅳ)而进入反萃取水相。进入反萃取水相的稀土和U(Ⅳ)立即以氟化物形式沉淀。铀以UF4·2.5H2O或其它四份化合物形式沉淀是由反萃取水相决定的。铀沉淀物是一种“绿饼”,这种“绿饼”预先在氮气气氛中在400℃脱水后,可用F2氧化成高纯的六氟化物(UF6)。稀土沉淀物由钇组元素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钇。本文叙述的单循环工艺所需要的投资费用比二步萃取一反萃取工艺低,对绿色WPA而言,生产费用约为30美元/kg。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用A试剂萃取分离钴浸出液中铜,锌,镉的工艺试验并投入生产使用。试验与实践证明:A试剂是一种优良的铜,钴分离萃取剂和良好的助萃剂,能使浸出液中的锌,镉在萃取工艺中与钴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9.
余煜棉  张俊浩 《黄金》1996,17(3):47-51
本文提出在盐酸-碘化钾介质中,用MIBK萃取,硫脲反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化探样品中的Au、Ag、Ga三种元素,经萃取反萃取既分离了干扰元素,又能提高测定灵敏度和精密度.文中研究了不同石墨管对测定的影响,用L'VOV理论探讨镍对镓的基体改进作用和机理.金、银、镓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4.8%、6.2%,回收率在93.3%~106.5%之间.  相似文献   

10.
二异戊基硫醚萃取分离贵金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二异戊基硫醚(代号S-201)是金钯高效率选择性萃取剂,在硫酸及盐酸酸度为0.01~7mol/L介质中,选择性萃取Au、Pt、Pd、Rh、Ir、Cu、Ni及Fe时,Au、Pd的萃取率均在99.5%以上,在低酸度下,其它金属不被萃取。经过洗涤,反萃取金,热还原得粗金,含钯液用二氯二氨络亚钯法处理二次,金、钯直收率大于95%,纯度均在99.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庆龙  刘会洲 《化工冶金》1995,16(2):151-156
实验将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和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溶于异辛烷中,构成了两种不同反胶团体系,通过用两处不贩反胶团溶液萃取六种蛋白质实验,研究了水相PH值及离子强度对反胶团体系中水含量W0和蛋白质萃取率影响的规律,实验发现不论哪种反胶团体系,水相PH值对W0的影响都不大,但PH值对蛋白持萃取率有很大的影响,对AOT反胶团体系而言,随着PH值的降低,蛋白质的萃取率升高,对Aliquat336  相似文献   

12.
t-BAMBP萃取铷、铯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t-BAMBP对铷、铯的萃取,考察了稀释剂效应,对影响铷、铯萃取的相关因素─—碱度、浓度、相比等进行了讨论,为萃取铷、铯提供了较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在硫酸体系中采用P204萃取,杂质锡、铁的反萃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采用"A"试剂作为P204中铁、锡的反萃剂。经过小型试验和工业生产应用表明;“A”试剂具有铁、锡反萃率高,可循环使用等特点,为P204萃取除铁、锡的工业应用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国外锡工业》1998,26(3):33-36
用TBP作萃取剂研究了从含Ag,Cu,Sb,As,Sn,Fe,Pb的氯化浸出液中萃取Sn。分离Sn的最佳萃取条件为:25%TBP-10%1- 醇-65%煤油(体积%)。用HCl作反萃取剂,采用四步反萃,达到〉80%的Sn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温度,胺和初始金属浓度,水相离子强度,有机相稀释剂等参数条件下,研究了三种伯胺萃取剂和十三烷胺从氰化物介质中萃取Au(I)的应用可行性;对萃取体系的选择性也作了描述,依据对图解和数据的处理,提出了金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在磁场作用下,用乙酰胺(A101)萃取五价砷。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乙酰胺萃取五价砷的能力增大。乙酰胺对工业铜电解液的萃取除砷台架试验表明,经5级萃取,砷的萃取率在99%以上。在磁场作用下,用乙酰胺萃取可望成为分离砷的有效工业方法。  相似文献   

17.
t—BAMBP萃娶铷,铯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炎  陈富珍 《稀有金属》1995,19(4):245-247
研究了t-BAMBP对铷、铯的萃取、了稀释剂效应,对影响铷、铯萃取的相关因素-碱度、浓度、相比等进行了讨论,为萃取铷、铯提供了较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用溶剂萃取除去铜电解液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坚  段一新 《有色矿冶》1998,14(2):32-37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用TBP作为萃取剂从铜电解液中萃取除砷方法,重点探讨了TBP浓度、电解液酸度、As浓度、相比、反萃液等诸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曼  周庆 《化工冶金》1997,18(3):250-253
报道了将中性磷这一高效萃取体系应用于克拉维酸的提取分离,研究了三烷基氧膦萃取克拉维酸的各种参数,PH、时间、相比、浓度等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及其工艺参数,30%三烷基氧膦的煤油溶液为萃取剂,萃取平衡PH=1.5,萃取相比O/A=1:3,并进行四级逆流萃取,饱和醋酸锂反萃,反萃平衡PH为7-7.5。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含量As(Ⅲ、V)的萃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在≥10.5mol/LHCl介质中用苯萃取,可使50mgAs(Ⅲ)定量分离(其萃取率达99.5%),共存的As(V)等不干扰。同时证明,向萃As(Ⅲ)后的液相中加过量的TiCl_3溶液,可使50mgAs(V)还原至As(Ⅲ),继用苯萃取分离,经水反萃取之后,均以碘量法完成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对As(Ⅲ、V)的价态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