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会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4,40(2):37-42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在地化风景营建分析。结果表明:1)齐云山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天路历程”时代特征,但也存在“九里十三亭”这类特殊地段,同时还因山岳较武当山、泰山等海拔较低而更倾向于通过横向逶迤布置不同空间序列及山体断裂抬升等来达到“天路”意境;2)在地域习俗及山岳特色地质地貌的影响下,齐云山将范式内的具体景观空间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在地化,世俗空间以依山势连续有规律构建的名山建设孤例“九里十三亭”和居高临崖、民商融合的中国道教第一村“月华天街”为主,承担世俗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山岳的神圣性;神圣空间除道教名山一般具有的从“无”到“有”营建的宫观祠庵外,主要包括自然地景神圣化后形成的3类廊道式丹霞洞穴圣所和各类峰石神物,着重利用从“自然场所”到“自然圣所”的空间转换来实现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然风景景观评价方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自然风景是自然遗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之一,在人类向大自然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今天,保护和利用自然风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种保护和利用的前提就是风景景观的评价。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自然风景是较难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的,这是因为,风景并不仅仅依赖于自然的景观特性和其深广的内涵,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也正是因为如此,风景景观评价自古以来都是  相似文献   

3.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自然度概念产生与国内外自然度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我国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度评价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立足风景名胜区系统内部特征及外部干扰,进行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指标评级的确定,采用G1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最终给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度等级的划分及内涵,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度划分为自然、较自然、半自然、人工四种类型。本文旨在通过构建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来进一步实现风景名胜区自然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山岳风景特质对中国山岳风景遗产的传承、保护地域风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将山岳风景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然与文化要素进行风景特质识别,完成风景特质分区;其次,从时间与空间完整性维度进行赋分评价,总结出管护分级区域;最后,基于风景特质识别与评价结果提出保护模式。【结果】1)泰山城景表现为“自然山川基底—史前人类聚居—宗教山岳崇拜—城山风景融合”的演进过程;2)将泰山地域划分为20种典型的风景特质类型和43个风景特质区域,归纳出3类特质类型(历史遗产、自然生态、村镇聚落);3)基于时空完整性评价标准,将泰山风景遗产划分为3级管护单元(一级管护、二级管护、一般管护);4)提炼山岳风景遗产的保护模式,总结了9种不同模式的保护等级、保护对象和保护价值。【结论】定义了山岳风景遗产的内涵,提出了时空完整性视野下的山岳风景遗产保护方法,为保护地域风景、优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 建筑在自然风致园林中的作用 大型园林,就是以大面积自然风景为对象而进行加工处理,以求突出自然风景的美,形成风景焦点并加以组织化,使人们便于游玩和观赏的大型公园。 大型园林不同于一般城市公园以及历史上的私家和宫廷园林(自然风致的苑、囿、离宫除外),它以真山真水和自然空间的阔大取胜。这使得在规划设计中,往往不用或较少地使用拓展空间的手法,即使这样就已  相似文献   

6.
有着“日光省”之称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一向以优美的自然风光驰名,在全加拿大15个世界自然遗产中,有5个都在该省。其中,班芙国家公园因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山湖泊绝景而成为加拿大建立的第一个连胜公园;纵贯其全境的落基山脉有无数风景美丽的山岳、河流及湖泊,为它赢得了“集50个瑞士于一省”的美名;而著名的阿萨巴斯卡冰川更人有慑人魂魄的魔力。  相似文献   

7.
端详山水,得体自然——论风景建筑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建筑是指风景区或片段风景地段,以及具有风景性质的园林地段内的景观建筑。它从属于风景环境的景观要求和环境文化要求,是一种特定的景观建筑类型。风景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相联系的理想环境空间。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这种理想环境对人类的生态平衡、生活需求、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等具有特殊的社会作用。风景建筑,其功能或宿或食,或憩或赏,或香或祀等,都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物存在于自然风景环境之中,人到风景环境中的主要目的是考察领略自然风物景色,风景建筑是服务于人更好地去实现这一旅行目的。人们认识风景建筑这种中介作用由来已久。1500多年前成书的《世说新语》上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候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和古建筑群,必有一个序幕。遥参亭就是泰山及岱庙的序幕和前奏曲。 泰山,古称岱,岱庙因泰山而得名,故称岱庙,有时也直呼为泰山庙。遥参亭前临御街,后接岱庙,是一座小型四合院落,以小引大,小中见大,予游者以引游  相似文献   

9.
在园林和绿地中,除植物材料是绿化中的重要因素、重要题材外,亭、廊、架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若安排不当,则又有“画蛇添足”、“劳民伤财”的后患。 亭是憩息赏景的建筑,大小不一,式样众多。廊不仅有亭的作用,而且能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形成导游路线。花架则是攀援植物的棚架,又是人们消夏蔽荫之所,可用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的深度,同时又具有廊的作用。因此、亭、廊、架在绿化中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一句俗谚:“天下名山僧占多”,这说明了我国佛教(也包括道教)与山岳、山岳风景的密切关系。就国内风景名胜区的现况看来,以山岳的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宗教人文景观之胜的为数不少。它们  相似文献   

11.
风景是一个国家至为宝贵的资源。风景城市则有其独特的自然风景或文化、名胜古迹。我国著名的风景城市,往往也是重要的历史名城和游览胜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桂林、承德、秦皇岛等。我国的风景城市,具有广泛的全民性,  相似文献   

12.
正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古代的景观亭不仅是景观园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小品元素,体量不大但造型多变,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功能,正所谓"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景观亭的作用,它将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为景观园林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6,(10):226-229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之意.西双版纳万达文华度假酒店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栋区东北方向,群山密林的优美风景中,建筑融于自然,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建筑师充分发掘了西双版纳热带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的独特资源,融人傣族建筑的整体风格,让建筑在内外空间上的关照与交流延伸至精神的层面,呈现出了从属于自然环境的气质,提供了一个隐于自然风景、私密幽静的度假乐土.  相似文献   

14.
自然山水本底资源是城市风景建设的重要依托,"城—山"风景是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城市风景的重要类型。当今生态文明视野下,探讨中国古代城山关系对于城市风景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古代城市与山岳的关系,分别从"城—山"风景蕴含的山水思想、"城—山"风景要素与类型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归纳"城—山"风景的组织营构相关研究,最终从现代语境探讨当下的城市山体风景保护及相关城市设计策略。未来研究可深化城市与山岳的风景体系建构和审美意象、空间图示的探讨,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期促进现今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山风景格局的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杭州灵隐寺前的冷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历经1 200多年变迁,从一座山中路亭演变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它的演变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景建筑的文化特征和风景营造中的审美嬗变,具有研究价值。梳理了冷泉亭的景观变迁历程,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各时期发展特点。重点辨析了冷泉亭变迁过程中的建筑选址、体量、存废三方面的权衡关系。认为在长期发展中,风景建筑受人的审美和环境作用,其形式和位置不断被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该案例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风景建筑的营造逻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古代亭记中"亭踞山巅"相关篇目的分析,揭示其风景体验除了"登高眺远"的视觉所观,还包括时空综合条件下的多种身体感知、基于历史感的文化体认、对于物外境域的精神追求,以及心系民生的责任感。中国自然宇宙观中人工与自然之间连续性的认识、时间与空间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传统的感知、认识、理解风景的方式。其风景体验所显示的"借景"内涵可以与《园冶》的"借景"篇充分回应,说明"借景"在本质上并非某种特定的、基于物象的"设计"手段,而可视为在风景经营中丰富生命体验、经历生命旅程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风景中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作者文化景观设计的作品,探讨风景建筑与周围自然风景、地域文化、地形地貌、景观元素的关系,以期对未来风景建筑设计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和古建筑群,必有一个序幕。遥参亭就是泰山及岱庙的序幕和前奏曲。  相似文献   

19.
庄慎  任皓  唐煜  朱捷 《世界建筑》2024,(3):58-59
<正>阿那亚金山岭艺术中心位于阿那亚金山岭社区的主入口和高点,也位于上山道之侧。15个各具功能的砖砌“柱亭”,共同组织出一个被覆盖的“大砖亭”。不同尺度的空间被组合在一起——既提供2~3人交流的空间,又提供集会活动的场所。“柱亭”本身与它构成的空间既是日常的,又是存在永恒意义的。柱亭之间,风景在这里成为一种偶遇。沿途熟悉的风景和光线从柱体之间渗透进来,  相似文献   

20.
阎若 《中外建筑》1999,(2):21-22
亭子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建筑形式,《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之场所也。”事实上,亭子的作用,不仅限于停集、休憩。用于纪念人或事的有纪念亭,如湖南师大内的岳王亭;用于保护碑刻的有碑亭,有遮风蔽雨的井亭、泉亭,殿堂庙宇两旁有钟鼓亭,崎岖山道旁有供休息饮水的凉亭,如福建武夷山的天心亭,溪河上有风雨桥亭、现代公路大桥两端也有桥头堡式的桥亭。此外,亭子也可见于现代住宅小区中的小游园内、或机关单位庭院中,有的亭子已进入了宾馆饭店的中庭广场,有的甚至登上了屋顶成为整座建筑的醒目标志,但最多见到亭子的地方仍在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