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nternet网络延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Internet网络延迟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排队延迟是Internet上的主要延迟,提出一种新的减少网络延迟,改善Internet服务质量的方法,并用排队论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光突发交换(OB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OBS结合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比电路交换更加灵活,而与光分组交换相比又提供了光层的统计复用能力且易于实现。OBS能提供高吞吐量、高带宽利用率和低时延,使其成为下一代城域网的有力竞争者。文章采用M/G/1排队模型,在限定条件下对不同优先级的突发包在OBS环网中的传输延迟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突发包在OBS环网中所经历的时延。  相似文献   

3.
最近,企业网络发生了以下故障:1.内部关键业务响应很慢,信息处理不流畅。2.服务器和交换机的CPU和内存利用率低。3.无法定位网络响应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超  赵海  张昕  袁韶谦 《通信学报》2007,28(7):54-60
通过CAIDA组织提供的海量样本数据,首先对Internet访问时间进行分析,发现访问时间服从多峰重尾分布。在此基础上对Internet的访问直径与访问时间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和局部样本进行研究,认为链路延迟是导致相近的访问直径其访问时间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正算法从样本数据得到链路延迟。对链路延迟样本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超过90%以上的路径其最大的链路延迟占访问时间的1/4以上,并以此定义了支配延迟。最后得出访问时间主要受支配延迟影响,正是由于支配延迟本身导致了相近的访问直径其访问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局域网路由器配置的实际问题,利用排队论相关知识,比较不同方案下的信息传输的平均时间,优化路由设计。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路由器分别建模为开的Jackson网络、串联排队网络和取消中间路由的排队网络,比较三种传输网络方式下的信息传输时间,得到最佳的路由选择方案。利用matlab通过蒙特卡洛对传输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解决Internet服务质量(QoS)问题的方法主要有:Intserv、RSVP、Diffserv、MPLS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建立在有限带宽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无限带宽理论的Internet QoS解决办法,并利用排队论简要分析其原理。  相似文献   

7.
过去几年里Internet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对Internet承载电话业务越来越感兴趣。由于Internet支持数据通信,其它形式的业务也可以捆绑在Internet电话上。虽然如此,Internet最初设计为实时数据通信,因此要想成功的承载电话业务、Internet必须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描述几种未来Internet电话可能承载的业务,需要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一种网络通讯处理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通讯处理存在于许多系统中,通过对这一处理过程的建模分析,在已知服务时间、发送速率的条件下,确定接收缓冲区的大小。或者根据接收缓冲区的大小,确定发送速率。并给出了在可视电话系统中的应用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技术在空管话音通信系统中将取代传统的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实现话音高速、高效、灵活的传输。鉴于目前VoIP技术的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问题之一就是端到端延时,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用于VoIP端到端延时的排队模型,首先描述阐述了延时的来源及类型,其次提出了VoIP网络中队列延时的排队模型,最后给出了排队模型在GPSN模型中的数学表达式,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图形分析,结 果表明提出的排队模型在VoIP网络端对端的延时分析中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周期查询式门限服务排队系统中信息分组的延迟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采用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和概率母函数的方法,对在离散时间状态下的周期查询式门限服务排队系统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信息分组的平均等待时间公式,改进了文献[3]中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IP over WDM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网络必须稳定可靠,且要解决服务质量保障及链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基于可靠性的WDM网络设计中单波道可用度取定、备用波道设置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参数,给出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光因特网网络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光技术已能把巨大信息流传送很长一段距离,这一成功使高容量波分多路复用(WDM)系统迅速商业化。WDM技术是在同一根光纤上提供许多“虚”光纤,通过不同的频率传输信号,使网络供应商能在一根光纤中传输许多信号,就像每个信号是在各自不同的光纤中传输一样。光技术的使用强烈地依赖于光网络的类型和需求。近来,光通信技术的研究趋势已集中在新的光通信网络结构和宽带光传输技术两个领域。文中在分析研究光因特网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混合模型网络结构。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 IP、ATM、SDH、波分复用 (WDM)等技术 ,然后综述了 IP over ATM和 IPover SDH的特点和优缺点 ,简要阐述了提出光因特网技术的缘由。最后指出了在电信与计算机融合成信息产业的过程中 ,IP over ATM和 IP over SDH将长期共存互补 ,在各自最佳应用场合和领域发挥作用 ,最终它们将过渡到光因特网。  相似文献   

15.
We study the delay performance of all-optical packe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nfigured as ring and bus topologies employing cross-connect switches (or wavelength routers). Under a cross-connec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a packet experiences no (or minimal) internal queueing delays. Thus, the network can be implemented by high speed all-optical components. We further assume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operation, such as that using a slotted ring or bus access methods. In this case, a packet's delay is known before it is fed into the network. Thi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if a packet must be dropped (when its end-to-end delay requirement is not met) at the time it accesses the network. It also leads to better utilization of network capacity resources. We also derive the delay performance for networks under a store-and-forward network operation. We show these implementations to yield very close average end-to-end packet queueing delay performance. We note that a cross-connect network operation can yield a somewhat higher queueing delay variance levels. However, the mean queueing delay for all traffic flows are the same for a cross-connect network operation (under equal nodal traffic loading), while that in a store-and-forward network increases as the path length increases. For a ring network loaded by a uniform traffic matrix, the queueing delay incurred by 90% of the packets in a cross-connect network may be lower than that experienced in a store-and-forward network. We also study a store-and-forward network operation under a nodal round robin (fair queueing) scheduling policy. We show the variance performance of the packet queueing delay for such a network to be close to that exhibited by a cross-connect (all-optic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本地传输网WDM组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网IP化趋势的发展,带动了大颗粒数据业务需求的增加,TDM需求也随之逐步弱化,因此带来IP over WDM承载方式实现的可能。本文主要讨论本地传输网建设中骨干层和汇聚层上的WDM组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传送网OT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晔  苗臣冠 《通信技术》2009,42(5):152-154
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传输网络已不能高效承载IP业务,已不适应A11-IP的发展趋势,需要采用新的传送网技术。通过分析传统WDM技术存在的缺点,介绍了新一代传送网技术OTN及其标准、体系架构、帧结构、信号的映射和复用、设备分类等技术特点,分析了OTN的优势及不足。得出OTN是目前面向宽带客户数据业务的最佳传送技术之一,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要介绍了基于传统WDM层的保护技术,以广东省IP over WDM测试情况着重阐述光1+1通信保护技术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几年里,波分复用技术(WDM)的巨大进展促进了基于WDM网络的研究。直到最近,WDM主要还是用于点到点的长距离传输,然而,随着WDM联网技术的出现,IP over WDM技术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型网络结构,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