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低温液体换热器的传热过程.通过低温液体在翅片管内的汽化实验,得到了汽化器表面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曲线提出了气化换热过程分区计算的方法.将汽化过程分为4个区,即液体对流换热区、汽液两相沸腾换热区、缺液区及气体对流换热区并分别进行计算,同时总结了各分区适用的换热关联式,给出了计算结果.该方法为同类汽化器换热过程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温贮罐自增压气化器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叔平 《真空与低温》1996,2(3):173-176
讨论了低温液体贮槽自增压气化器的有关设计问题,给出了液体耗量,吸热量,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低温液体换热中的污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液体纯度较高,由其换热所导致的污垢问题常常被忽略。但即使纯度很高的低温液体,存在其中的痕量杂质如CO2和碳氢化合物也可能造成污垢沉积,特别是对于沸换热。本文对低温液体换热中的污垢现象、影响参数及溶解度计算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般空分设备换热系统的设计软件环境,同时对空分设备的换热阻力设计,对气体、液体以及气液混合物的换热及换热器温差选取进行了详尽地阐述。随着空分行业地蓬勃发展,研究并合理的分析应用空分换热系统对提升行业设计能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冷凝器进行比较,高效冷凝器壳体内设有挡液板,强制冷凝下来的液体沿壳体内壁流动,并通过挡液板把换热管纵向进行分割,从而使换热管在整个换热过程中均能有效维持在薄液膜冷凝的高效换热工况,降低了整个换热管的平均液膜厚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步法制备溴化锂-碳纳米管(LiBr-CNT)纳米流体,并测试导热性、黏度等物性参数。设计组建了单管喷淋换热系统实验台,研究分析了喷淋密度、管间距以及CNT浓度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喷淋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间距、喷淋密度、CNT浓度等因素对管外平均换热系数均有影响。在LiBr溶液中添加CNT纳米粒子,能显著地提高液体的导热、换热性能。该结果为纳米流体在喷淋换热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液体空分装置在柳絮飘飞时节的运行换热方案,对其换热优化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由于循环水系统的优化,降低装置能耗,提升装置效能进行了计算和汇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卧式热虹吸式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业制冷系统中的热虹吸式蒸发器是利用制冷剂的位差和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位差和密度差越大,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越大,更有利于传热。制冷剂在水平管内流动时,换热管上的环形凸肋使管内制冷剂周期性地形成漩涡,增加了换热管内底层液体的湍动程度、减薄了传热边界层厚度,提高了换热管内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高压低温换热贮罐,配合斯特林制冷机可用于获取和贮存20 K@35 MPa冷氦气,在无液氢的情况下具备液氢温区试验能力,以满足液体火箭冷氦增压系统实验的气源要求。对该贮罐进行了漏热分析,得到贮罐漏热量。采用Solidworks和Matlab对预冷过程和换热过程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得到预冷时间和换热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47小时。  相似文献   

10.
对外液化及全液体装置市场和发展进行了简述,对装置流程组织、机组配置、制冷与换热方式、产液流路、制冷方式比较、低温换热品质以及冷损及能耗方面做了详尽地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合国内外发展状况,提出了具体流程方案并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促进空气分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化器作为一种可以将液体汽化为气体的换热设备,其主要分类、各种汽化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为钢铁、化工、LNG等行业厂家选择合适的汽化器类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多种倾斜角度下,对封闭腔内液体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Ra数变化和倾斜角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Ra数的增大,换热由热传导为主转化为对流换热为主;倾斜角度对Nu数的变化影响很大,并且当倾斜角度处于90o~135o时,Nu数可以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掌握低温液体在空温式翅片管汽化器内的气化情况以及其与翅片管表面霜层生长的相互影响规律,以液氮为介质进行了低温液体在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内的气化试验。通过热电偶和刻度带分别对翅片管上不同位置的温度和霜层厚度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翅片管表面霜层的生长规律及翅片管内低温液体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气化器表面结霜过程受冷表面温度影响较大,冷表面温度越低,结霜速率越大,霜层越厚。结霜工况下的气化器工作状态分预冷和稳态两种工作状态。预冷工作状态低温液体进入气化器后迅速气化,其过程包含气液两相和单气相两个换热段。稳态工作状态低温液体在气化器内气化经历单液相、气液两相、单气相三个换热段,单液相段翅片管表面结霜最为严重,单气相段翅片管表面无霜晶形成。因此认为,可通过分状态分段设计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从而减弱结霜对翅片管传热的影响,提高气化器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4.
模拟界面换热系数和密度对热溶质对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凝固过程热和溶质的传输,以二元合金为例,研究了在单边散热条件下,不同界面换热系数和密度对热溶质对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材料密度一定时,随着界面换热系数的提高,沿散热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增大,热溶质对流的效果增强;当界面换热系数为1 000 W/(m2·K)时,在凝固初期铸件底部出现涡流现象;在界面换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铸件内液体金属的热溶质对流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5.
对3种管径(2mm,4mm和6mm)的水平细圆管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通用CFD软件Fluent6.3中的Mixture模型,结合UDF编程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小尺寸条件下管内凝结换热的规律不同于常规尺寸管道。随着管径的逐渐减小,重力对凝结的影响逐渐减小,气液面切应力、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细管凝结过程的局部换热系数远远大于Nusselt的理论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纯液体传热工质的换热性能表现出明显乏力,新型高导热纳米流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介绍了纳米技术及纳米流体的发展,重点分析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与性能表征,尤其是稳定性和导热性能。通过纳米流体在几个行业应用的简单介绍,强调纳米流体在换热传热等领域的潜力,提出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内的温度通过热控制系统中载冷剂的强制对流换热来调节。在研制和选择载冷剂时,根据载冷剂的性能要求,需要对流体工质在低温下的热物性参数进行测量。对现有的载冷剂物性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测量载冷剂密度、凝固点、沸点、黏度等参数的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绝热量热法是低温下测量液体比热容的最佳方法,径向热流法适合于低温下测量液体工质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许多换热设备用于寒冷地区,如大门暖风幕、暖风机、散热器及空调器中的加热器等等,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工质冻结造成换热设备的损坏,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工质中添加防冻液,而以乙二醇水溶液为工质来防冻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之一。我厂在为国家某重点工程配套暖通空调设备中,其中的大门暖风幕、空气处理室的加热器及暖风机等换热设备就采用了乙二醇水溶液为传热工质。但是,在进行传热和阻力计算时缺乏有关这一工质的计算资料,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公式可资应用。因此,乙二醇水溶液工质  相似文献   

19.
以某轻客车型为例,简要介绍该车型整车采暖性能的提升方法。通过改进加热器的换热性能、增加液体加热器等手段,使得整车采暖性能满足严寒地区的要求,为其他车型采暖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板翅式换热器在沸腾相变换热情况下的传热及压降特性,设计一套采用氟里昂蒸气压缩循环的液体冷却试验系统,其中板翅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R22作为制冷剂,热水作为被冷却液体提供制冷剂蒸发所需热量。对该系统的运行工况、参数范围及系统各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板翅式蒸发器)进行设计及选择,并介绍所搭建的试验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