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光伏并网电站的组成和特点,设计了一个监控系统.该系统提供了远程维护所需要的本地功能,实现了对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和定时的监测,能够记录和随时显示这些信息,能够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设置,能够将接收来自远程控制中心的命令以及将记录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分布复杂,传统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准确性和效率均不高。因此,构建准确且高效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由监控模块、感应模块和计算机群组组成。监控模块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数据传输信息、电路和元件的工作时间以及电源流量等方面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监控对象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感应模块由温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组成,温度传感器对系统电路元件的温度进行报警和调节,光学传感器实时监控分布式光伏电站中太阳能强度,这些监控数据指导使用者管理分布式光伏电站。软件给出了计算机群组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监控流程图,以及CISC单片机传输载波的算法代码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王俊涛 《电声技术》2010,34(6):72-76
随着电台节目播出量的不断增多,电台播出系统规模将极其庞大,如何解决大规模播出系统的信号监控问题成为电台技术工作的重点。结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控节目交换系统工程中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介绍了一种针对大规模播出系统的有效智能广播监控系统,不仅要对大规模播出系统实时监控、告警和应急,而且必须满足智能化运行和架构模块化这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胡伟 《电视技术》2015,39(18):50-54
通过分析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网络架构和技术需求,详细设计了针对集团主干网和各业务子网的全方位、全业务、全流程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邸亮  王帅 《中国新通信》2016,(4):104-106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光伏电站监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4G LTE的光伏发电无线监管系统,现场的数据信息通过CPE设备传送至4G基站,再由基站通过电力专网传送至监控中心,实现对光伏电站的实时监控、故障报警等功能,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7,(1):67-69
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将硬件识别语音视频网络常见的协议,软件识别网络复杂的网络协议,并结合端口、统计等多种识别技术的识别方案,提出语音视频流量监控架构的监控系统;详细对系统的架构和相关模块的设计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际试验环境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语音视频流量监控客户端识别率都大于91%,没有误报,表明系统的识别性能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自动化监控风力机状态,提高风场风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风资源分布的均衡性,现以“BS模式架构”应用为例,设计一款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风电场监控系统。首先,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结果,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数据库设计。其次,从用户登录功能设计、风机实时监控功能设计、风电场实时监控功能设计、性能评估与预警功能设计、风能性能分析功能设计等方面入手,完成系统功能模块的科学设计和实现。结果表明:在BS模式架构的应用背景下文章所设计的风电场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可靠、稳定,各个功能模块实现满足设计相关要求。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新疆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情况,对系统的功能要求、技术架构、软硬件组成结构、应用情况等做了描述,提供了一种对中波广播发射机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光伏电站设计目前没有相应的标准,因此以个人经验为指导的情况,无法保证电站建设的成本最优,鉴于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模拟退火算法,通过对光伏区域中的组件进行最优分组来实现两级电缆成本的最优。并通过实际项目对该算法进行检验,达到比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光伏电站长期运行中发生的太阳能电池板松动或脱落现象以及我国现有技术中光伏电站抗风检测领域的空白,本文采用一种光伏电站抗风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振动传感器,实时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的震动系数,并实时测量光伏电站现场的风速和风向,将太阳能电池板震动系数与环境数据结合获得光伏电站的整体抗风性能指数,数据中心通过得到的参数对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光伏电站的安全性,整体提高光伏电站长期运行中的抗风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昌斌  朱海凌  马莉 《信息技术》2014,(10):162-164
基于B/S结构实现微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管理和监控。通过微逆变光伏发电系统的网关,实时采集、分析该系统的数据,并存放到本地数据库,给管理员提供友好的管理监控功能。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操作方便,系统架构便于后期软件升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直流母线式的有蓄电池有逆流发电系统结构。使用智能单相电能表作为电能信号的采集终端,将采集所得的各种电能信号采用MODBUS-RTU通讯协议通过485总线传输至485/USB转换器,再由转换器送至上位机进行读取。上位机的各种控制指令通过XBee无线传输模块发送给现场单片机控制模块,由单片机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控制。通过LabVIEW开发平台编写可视化较强的上位机界面,并利用WEB发布技术将前面板发布至网络上进而实现运程监控。通过测试及分析,结果显示整个系统运行良好、稳定、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13.
谢国坤  张培培  郝森 《激光杂志》2021,42(3):184-187
传统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定位精度较差,导致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增益较差,为此提出基于激光点跟踪定位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激光定位方法.构建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阻抗参数分析模型,通过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联合参数估计的方法,进行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控制和潮流逆流点跟踪控制,根据控制器参数和功率变化量跟踪定位进行功率突变诱发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于1971年首次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2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4条总计5MW的光伏电池生产线,光伏产业初步形成。第二个发展时期是在新世纪初,国家发改委在2002年启动了“送电到乡工程”,该工程光伏系统容量为20MW,极大的拉动了我国光伏市场的需求。国内光伏系统主要采用单位功率因数并网,不具备电能质量控制功能。因此,研究具有电能质量调节功能的光伏并网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逐年上涨,传统的化石能源,由于其储量有限,且应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故应用和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光伏发电是一种用可再生性的清洁能源,通过电子电力变压器接入微电网中,使其具备了一定的事故运行能力,并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文章对电子电力变压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DSP的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SP芯片TMS320F2812设计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该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PPT控制算法,即在外界环境或负载突变时,先采用一种在线计算短路电流法,避免了对系统正常工作的干扰,以保证跟踪的快速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对最大功率点处的稳态特性进行优化,可有效减小系统的输出功率在最大功率点的振荡现象.通过Matlab软件分别对扰动观察法、短路电流法以及所提的新型MPPT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MPPT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外部环境变化,减少了系统在最大功率点的振荡现象,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补偿问题,采用改进禁忌搜索算法,通过IEEE33节点网络拓扑进行分析,使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达到全局最优,降低网络损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移动通信机房楼及数据中心光伏资源应用情况,并针对目前光伏资源在通信机房及数据中心的应用方案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了一种新型的能够高效利用通信机房光伏资源的高压直流系统与光伏混合供电的方案,通过对目前通信机房楼及数据中心光伏资源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光伏资源在中国移动大型数据中心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结论。另外通过对比目前几种不同的光伏并网及混合供电方案,得出了高压直流系统与光伏混合供电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杨思俊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9):164-167
基于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提高光伏电池发电效率的目的,本文对采用增量电导法来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输出伏安特性、对采用BUCK电路电实现增量电导法来提高功率的设计进行论述、从数学原理来证实增量电导法的实施正确性、并提供了程序控制思路与编制流程。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采集到日光强度改变时基站电源运行情况的数据,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率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飞  孟中强 《电子测试》2020,(1):57-58,65
本项目研究如何在复杂地形上合理的布置光伏组件。为今后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设计依据,更进一步提高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光伏发电站发电量计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