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  黄菁菁  张如全 《纺织学报》2018,39(10):99-103
为研制用于医用非织造布抗菌整理的低毒高效广谱的天然抗菌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艾蒿油 - 壳聚糖抗菌微胶囊。研究了艾蒿油与壳聚糖质量比、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复乳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外观形态及尺寸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马尔文粒度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将抗菌微胶囊用于医用非织造布的整理并测试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艾蒿油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1,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5,搅拌速度为800 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得的微胶囊尺寸分布在800~1 800 nm之间,均匀度好;当微胶囊质量浓度为20 g/L,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2.0 g/L,2 D 树脂质量浓度为120 h/L,氯化镁质量浓度为28 g/L,热烘温度为50 ℃,整理试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66%和98.88%。  相似文献   

2.
以黄柏提取液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天然抗菌微胶囊,并应用于纯棉针织物的抗菌整理中。分析探讨了微胶囊外观形貌、热稳定性、粒径分布以及整理后的针织物表面形态与抗菌等性能。结果表明,初乳中乳化剂含量为5.0%、乳化搅拌速度为1500 r/min、初乳中壳材用量为2.5%时制备的微胶囊表面状况较好;当微胶囊质量浓度为35 g/L,黏合剂含量为4.0%,热烘温度为40℃,整理试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可达81.33%和89.27%。  相似文献   

3.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冰  李次力  李宏涛 《食品科学》2004,25(4):102-106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王森  陈英 《纺织学报》2020,41(5):105-111
为解决传统乳液中乳化剂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TiO2-水杨酸(SA)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应用于防蚊微胶囊的制备。研究了纳米TiO2水杨酸表面改性、TiO2-SA质量分数、乳化速度、乳化时间、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及制备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粒径、微胶囊的包埋率、粒径的表征得出合成防蚊微胶囊时乳化条件为:TiO2-SA质量分数0.75%,PVA质量分数1.0%,室温,乳化速度8 000 r/min,乳化时间7 min。研究表明:改性TiO2可改善纳米TiO2的亲油亲水性能以及乳液的稳定性;用研究所得乳化条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合成的微胶囊球形规则,表面光滑,包埋率为84.02%,平均粒径为2.867 μm;能谱分析表明,微胶囊表面含有C、O、N和Ti元素。  相似文献   

5.
以沙棘籽油为芯材(油相),以大豆分离蛋白及β-环糊精为水相,选取山嵛酸甘油酯作为乳化剂,探究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以乳化液粒径大小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大豆分离蛋白与β-环糊精质量比、芯材添加量(即沙棘籽油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总固形物含量对乳化液粒径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试验得出沙棘籽油微胶囊乳化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3,芯材添加量为43%,乳化剂添加量为1.8%,总固形物含量为10%,此时沙棘籽油微胶囊乳化液的粒径最小,体积平均直径D4, 3为0.722μm,所制备的乳化液粒径最小且较为均一。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复合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作为复合乳化剂,研究红瓜子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红瓜子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剪切乳化时间5 min、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1︰3、芯壁比3︰5、复合乳化剂用量0.5%(单甘酯与蔗糖酯质量比4︰6)、乳化温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乳化稳定性为96.5%。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变性淀粉为壁材包埋高含量天然VE 油微胶囊粉的性质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石油醚萃取法、激光扫描粒度仪、环境扫描电镜分别测定天然VE 油微胶囊粉的VE 含量、表面VE 含量、复原乳状液粒径分布、表面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天然VE 油微胶囊粉VE 含量高达30%,贮藏6 个月后表面VE 油含量低于5%,复原乳状液粒径分布窄,表面超微结构致密。表明以34.5% 的变性淀粉为壁材,复配乳化剂1(亲油性)与乳化剂2(亲水性)总用量为3%,芯材62.5% 的天然VE 油所构成的乳化体系稳定,喷雾干燥得到的高含量天然VE 油微胶囊粉性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聚乙烯醇(PVA)为囊壁材料,色素为芯材,硫酸钠、硼酸钠溶液为凝聚液,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彩色卷烟纸色素微胶囊。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的浓度为8.0%~10.0%,油相为色拉油,水相与油相比例为1∶2,乳化剂浓度为3.0%,搅拌速度为1000 r/min时,制备的微胶囊可以达到彩色卷烟纸色素微胶囊色泽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种水包油包胶型乳液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冷胶和无水氯化钙为内水相凝固剂,酪蛋白酸钠为外水相乳化剂,制备一种水包油包胶(S/O/W)型 乳液。以多重乳液粒径和分布为指标,研究酪蛋白酸钠添加量对S/O/W型多重乳液加工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交试验得到S/O型单重乳液最佳制备条件为:内水相中结冷胶添加量0.2%、无水氯化钙添加量0.5%;内水相乳化 剂聚甘油蓖麻醇酯添加量2.5%;油相为精炼猪油,油水体积比3∶2;剪切速率17 500 r/min,剪切时间1.5 min。将制 得的S/O型单重乳液与不同添加量酪蛋白酸钠混合制得S/O/W型多重乳液。当酪蛋白酸钠添加量0.1%时,S/O/W型 多重乳液粒径符合加工要求,且贮藏、热处理、剪切稳定性较好。以多重乳液替代猪脂肪制备的低脂乳化肠与高脂 (精炼猪油含量20%)乳化肠外观不存在明显差异;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多重乳液在乳化肠中包裹良好、分布 均匀。  相似文献   

10.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玉米肽为壁材,吐温-20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配比1∶2(质量比),固形物浓度(质量分数) 15%,喷雾干燥温度160℃,高速乳化剪切转速6 0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4. 06%。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和稳定性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粉末化榛仁油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麦芽糊精和黄原胶为壁材,以蒸馏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微胶囊化榛仁油粉末油脂,对榛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乳化工艺为: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10:3:1、芯材/壁材1:2、复合乳化剂含量0.4%(单甘酯/蔗糖酯4:6),乳化温度75℃.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乙基纤维素为外部材料,香茅草驱蚊剂为核心材料,制备香茅草驱蚊剂微胶囊整理剂。研究乳化剂的多少、纳米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和粘度、搅拌速度及芯壁体积配比对合成防蚊整理剂产生的影响。优化条件为:乳化剂用量5.2%,纤维素质量浓度1.6g/m L,粘度0.23m Pa·s,乳化搅拌速率1000rpm。将该驱蚊整理液运用到纺织品面料上,其防蚊性能较好,保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为减缓榛子油氧化,延长其贮藏期,以壳聚糖和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以亚麻籽胶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结合冷冻干燥方式将榛子油微胶囊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25%,乳化温度为60 ℃,壁芯材比例为2:1,乳化剂含量为0.34%时,所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72.89%±0.58%,经冷冻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可知,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且包埋效果较好,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榛子油微胶囊的包埋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香茅精油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为壁材,Span-80和Tween-20复配作为乳化剂,通过复凝聚法制备香茅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驱蚊整理中。通过探讨乳化温度及时间、复合乳化剂HLB值及用量、复凝时间、碱化处理时间及固化工艺等因素,确定了香茅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优化工艺。采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浸轧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微胶囊质量浓度40 g/L、黏合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4 min、轧余率80%。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48%,其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微米级海藻酸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管斌  孔青  郑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2):76-78,82
内源乳化凝胶法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参数(海藻酸钠浓度,乳化剂用量,水与油体积比等)影响海藻酸微胶囊的大小及粒径分布,文中对这些物理化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随着内部水油相体积比的增高和乳化剂Span80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制备平均粒径为40~60μm海藻酸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为15g/L,乳化剂Span 80用量为0.7%,水与油的体积比为1:8,CaCO_3与NaALG质量比为1:5。内源乳化凝胶法对大规模生产较小粒径的微胶囊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有机类相变材料,烷烃类化合物的乳液粒径直接影响相变微胶囊的粒径.考察了影响正十六烷乳液性能的因素,同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速度、水油体积比等因素对烷烃类相变材料乳液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Span60和Tween60为复配乳化剂[w(乳化齐)为3.5%(对乳液质量)],水油体积比为5:1,1 800 r/min乳化75 min时,制备出的相变材料乳液最稳定,粒径相对较小,且体系粘度较低,适合进一步微胶囊化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的抗逆性,提高其在产品中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保加利亚 乳杆菌微胶囊,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 复合壁材海藻酸钠与果胶质量比1∶1,水相油相体积比1∶2.5,交联剂碳酸钙与海藻酸钠质量比1:2,乳化剂Span-80体积分数1.5%,搅拌 速率40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1.8%。  相似文献   

19.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5;油/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4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36%.(2)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 g/cm~3,含水量2.76%,溶解度94.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颗粒较圆整,基本接近球形,平均颗粒直径(3.6±0.75)μm.(3)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其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荆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制备盐酸小檗碱微胶囊,研究制备中乳化剂的用量、皮芯比、乳化时间、固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5%,皮芯比为5∶12,乳化时间150min,固化时间120min,乳化温度50℃,搅拌速度1200r/min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与包埋率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