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PP微孔薄膜以其制造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制造,以其纳米级微孔透过原理,理论上也可应用于过滤、气体透过等领域。究其理论原理,需要在现有设备基础上通过产品工艺优化制备出低密度、大孔径BOPP薄膜是拓展BOPP微孔膜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将探讨如何通过产品工艺设计制备低密度、大孔径的BOPP微孔薄膜方法。  相似文献   

2.
热塑性聚酰亚胺多孔材料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聚酰亚胺多孔材料,考察造孔剂含量对微孔结构、材料力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材料微孔结构和磨损特征。结果表明:造孔剂的加入有效增大孔径,提高含油率,从而改善材料摩擦磨损性能。随着平均孔径增大,其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可通过调节造孔剂含量来控制多孔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分别在纳米晶体钛和粗晶工业纯钛表面制备了TiO_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薄膜的晶型结构,并采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和血小板粘附试验研究了不同薄膜的抗凝血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晶体钛表面的TiO_2薄膜较工业纯钛表面薄膜的晶粒细小且均匀致密,该薄膜主要为金红石和锐钛矿的混合结构;该钛基材纳米化可显著提高自身及TiO_2薄膜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备Zn含量(原子分数,at%)为20%、25%和30%的Zn-Cu合金前驱体,然后通过化学腐蚀去合金化法得到纳米多孔铜材料。研究Zn-Cu合金成分、腐蚀液浓度、腐蚀时间对多孔铜微观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30%Zn-Cu合金制备的纳米多孔铜呈连续贯通状且孔的大小和分布比较均匀。腐蚀时间在12 h以上,腐蚀速率开始快速增大,孔径尺寸为100~150 nm,24 h后孔的形貌出现方块状并开始逐步粗化。在0.1 mol/L盐酸中形成纳米孔直径较小,平均值为120nm,腐蚀液浓度越高纳米孔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5.
首先就纳米晶合金铁芯材料性能展开分析,并对纳米晶合金铁芯与传统硅钢片材料的电力互感器铁芯进行对比,从而探析纳米晶合金铁芯在电力互感器中的运用价值,并对纳米晶合金铁芯在电力互感器中的运用关键技术展开探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极脉冲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沉积含氢碳薄膜,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薄膜的微观结构,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薄膜的化学键状态,并用纳米压痕仪测定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在CSM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单极脉冲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上成功制备出在非晶基体上镶嵌弯曲类富勒烯纳米结构的含氢碳薄膜,其独特的类富勒烯纳米结构赋予薄膜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弹性恢复系数和硬度分别高达86%和26.37 GPa;与非晶结构薄膜相比,制备的纳米结构含氢碳薄膜在室温环境下摩擦学性能更为优异,在机械摩擦表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加入浓盐酸抑制水解,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旋涂后在高湿度下干燥制备介孔SnO_2薄膜,并通过掺Pd进一步提高其氢敏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研究材料的结构与形貌,通过恒流配气法,测试其氢敏性能。结果表明:介孔SnO_2粒径约为6.38 nm,比表面积为84.62 m~2/g,孔容为0.174 cm~3/g,平均孔径为5.6 nm。在200℃,对体积分数2×10~(-3)的H_2灵敏度为76,掺杂Pd后提高至191.6,具有优秀的氢敏性能。  相似文献   

8.
PAH/PAA(TiO2)分子沉积膜及其纳米摩擦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PAH/PAA(TiO2)多层聚合物复合纳米粒子薄膜,为了增大薄膜自身的结合强度,采用加热的方式使其成膜动力发生转变。用紫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其纳米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加热后薄膜中纳米粒子的长大导致薄膜表面粗糙度降低,同时提高了表面硬度,降低了薄膜表面摩擦力。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利用阳极氧化法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O2薄膜,分析了电解液体系及电压对薄膜形貌的影响;测试了薄膜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O2薄膜的形貌与电压、电解液密切相关,电压过小或过大时薄膜形貌呈非纳米管结构,在HF溶液及含F-的无机电解液中,电压在10~20V时,薄膜形貌呈有序的纳米管状;在含F-的有机电解液中,当电压为40V时,薄膜呈纳米弹簧结构;非纳米管结构薄膜的显微硬度大,弹性模量高,耐磨性不佳;纳米管的管径与壁厚的比值越小,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越好;纳米弹簧状薄膜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皆较小,摩擦因数高,磨损量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流电、单脉冲和双脉冲制备纳米晶钴-镍(Co-Ni)合金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表面轮廓仪分析薄膜表面形貌与表面粗糙度,用MV-2T显微硬度计测试薄膜的硬度,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的评价Co-Ni合金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Co-Ni合金薄膜的摩擦磨损机制。研究发现,电沉积技术显著影响纳米Co-Ni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与机制。直流电制备的Co-Ni合金薄膜柱状晶较粗,硬度较小,但其表面粗糙度较小;双脉冲制备的纳米Co-Ni合金薄膜柱状晶较细,硬度最高,且表面粗糙度最小。双脉冲制备的纳米晶CoNi合金薄膜的磨损率比直流电制备的降低了近一个数量级,直流电制备的Co-Ni合金的磨损机制为严重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双脉冲制备的Co-Ni合金薄膜表现为轻微的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流电、单脉冲和双脉冲制备纳米晶钴-镍(Co-Ni)合金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表面轮廓仪分析薄膜表面形貌与表面粗糙度,用MV-2T显微硬度计测试薄膜的硬度,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的评价Co-Ni合金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Co-Ni合金薄膜的摩擦磨损机制。研究发现,电沉积技术显著影响纳米Co-Ni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与机制。直流电制备的Co-Ni合金薄膜柱状晶较粗,硬度较小,但其表面粗糙度较小;双脉冲制备的纳米Co-Ni合金薄膜柱状晶较细,硬度最高,且表面粗糙度最小。双脉冲制备的纳米晶CoNi合金薄膜的磨损率比直流电制备的降低了近一个数量级,直流电制备的Co-Ni合金的磨损机制为严重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双脉冲制备的Co-Ni合金薄膜表现为轻微的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2.
以介孔二氧化硅KIT-6为模板,采用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介孔氧化铜,并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等对该介孔氧化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介孔氧化铜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和纳米尺度的晶体结构,呈在3.7,10nm双孔径集中分布的特征;随着烧结温度从300℃上升到700℃,介孔氧化铜的介孔结构收缩,晶粒尺寸增大,比表面积下降;介孔氧化铜具有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小分子气体吸附性能,其在电流密度100mA·g~(-1)下经5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具有600 mAh·g~(-1)以上的放电容量,对NO、CO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2,0.75mmol·g~(-1)。  相似文献   

13.
纳米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其膜厚表征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其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当前纳米薄膜的制备技术,并针对这些成膜工艺,概括表征纳米薄膜厚度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脉冲偏压对PECVD制备DLC薄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锈钢基材表面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ECVD)改变脉冲偏压制备不同结构类金刚石薄膜(DLC)。分别采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电子探针分析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断面形貌、薄膜结构及成分,采用纳米压痕仪及划痕仪测试薄膜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和膜基结合力,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测试薄膜在大气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脉冲偏压显著影响PECVD制备的DLC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膜基结合力、纳米硬度及摩擦学性能;随偏压的增大,DLC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摩擦因数及磨损量都先减小后增大,而膜基结合力则先增大后减小。其中2.0 k V偏压制备的DLC薄膜具有最强的膜基结合力,而1.6 k V偏压制备的DLC薄膜具有最低的表面粗糙度、最高的硬度和最优的减摩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大孔径连杆加工的定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孔径连杆的结构特征满足一面两孔的定位条件,通过对常规一面两孔定位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种针对大孔径连杆定位元件的结构改善手段,达到提高定位精度,提高定位元件耐用度,保证整批零件定位一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压电能量收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为了优化ZnO压电薄膜结构,提高其输出电压值,采用磁控溅射法进行制备并对其晶向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ZnO压电微悬臂梁结构尺寸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得出振动频率、加速度激励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备的ZnO纳米薄膜表面成型质量较好,具有衍射峰(002)择优取向方向生长。增大振子长度、减小宽度及选取适合的厚度能够提高输出电压。当加速度2.5 g,频率500 Hz下输出电压最大为0.589 V。  相似文献   

17.
钻孔后进行铰孔的精加工可以获得光滑的孔表面并消除毛刺,因此,使用金刚石涂层铰刀进行铰孔可以提高工件加工质量.采用双层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在硬质合金铰刀上沉积金刚石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制备的薄膜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采用双层热丝结构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金刚石涂层铰刀刀尖部分的金刚石颗粒在1....  相似文献   

18.
汗腺微孔烧结体孔结构特征分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备出高温扩散自润滑要求的汗腺式微孔烧结体,对烧结体的孔结构、孔径分布、孔隙度和形状进行了模型分析,建立了汗腺式烧结体毛细管束结构模型。经数学分析、计算机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烧结体的孔结构特征,而且能分析烧结工艺参数对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优化汗腺式烧结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玻璃基纳米晶化氧化钛薄膜的制取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磁控溅射法,并在玻璃基上溅射金属钛薄膜.运用阳极氧化法使得到的钛薄膜氧化生成纳米氧化钛薄膜,并测试了其厚度,再经过8 h、180℃的加热处理使其变成晶粒状.通过X衍射仪表明,晶化处理后薄膜具有典型的晶体结构衍射峰尖锐特征,为锐钛矿纳米晶氧化钛薄膜.运用扫描电镜在不同放大倍率下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分别运用X衍射仪对比分析了薄膜晶化处理前后的图谱状态.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了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特性,表明:阳极氧化制备的纳米晶化二氧化钛薄膜对近紫外入射光产生强烈的吸收,出现蓝移现象,显示出纳米结构的量子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和钛一铝镶嵌靶制备TiAlN薄膜;运用纳米压入硬度测试仪、划痕仪和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薄膜力学性能、薄膜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气分压增大,薄膜厚度降低,薄膜(111)取向减弱,(220)和(311)取向增强,薄膜中的氮原子含量逐渐增多,而钛、铝原子含量逐渐减少;随着基体偏压增大,薄膜纳米硬度和膜/基界面临界载荷均逐渐增大,纳米硬度最高可迭48.73 GPa,膜/基界面临界载荷最高可达40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