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良好积极的心态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也是已被人们所普遍的认识,因此,怎样用积极的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促进,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符合心理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是进行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探寻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本文从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三个视角全面探讨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8):142-143
微信是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由于具备语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功能,跨越了网络运营商的平台界限,对于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也必将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带来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和趋势,探索微信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新方式、新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明确指出了社会心态培育和社会心理服务的方向,本文从分析微信的功能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在微信背景下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进而探析了微信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是找准切入点,即从大学生感到最敏感、最脆弱、最需要、最关心、最欠缺、最容易出偏差等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内在因素入手,选择相应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终极目的。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发,基于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五个切入点:一是以培养自信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构建健康的自我意识;二是以阳光心态塑造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三是以人格完善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四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成才目标;五是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2):81-88
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倡导将个体置于社会生活系统中,生态地理解健康,多元地促进健康。基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新时期社会心态状况、近十年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职业心理调查,探索理论学习、实践、服务的融合之路,引导学生合理认知,培育学生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职业心理素质协调发展,维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积极心理学的优势在于能发现更多更美好的自身优秀品质,并激发出其自身正能量以此来改善人们对待事物的心态,进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方法相结合,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对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做以剖析,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5)
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在该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开辟了一条心理学研究的新道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活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早就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很多帮助。本文主要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和研究范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6)
当前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1):86-88
作为优质人力资源群体,大学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潜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