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美国,病床数已不是评价一个医院的主要指标。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增强患者的体验感,才是平面规划和空间设计的重点。美国医院病房发展到今天,在平面规划上已经形成了"医护人员区+患者区+家属区"的模块式标准化分区;在空间和设备配置上,已经从单纯的"医养空间"转化为"医养+救治"空间,普通病房可以随时转化为ICU病房;在护理模式上,实现了"高科技+分散"式的护理模式;在环境设计上,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使原本单调和令人恐惧的医疗空间充满趣味性;在供患者使用的设备设施上,充分考虑不同的"个体化差异",充分满足患者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紧张问题,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护理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供给侧专业人员短缺、护患安全、服务费用高等问题。如何稳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需要政府、医院、社区、护士、患者、互联网平台多方合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
<正>互联网医院、网约护士、线上健康管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多项新规,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民惠民。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诸多"痛点",也对医保、医院、企业等相关各方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医疗机构遍地开花、形态丰富的热潮下,如何为互联网医疗松绑、指路,是推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慢性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属于高危易感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慢病管理模式也面临新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技术手段,开展慢病互联网线上预约与诊疗,开展线下药品物流配送,建立贯穿健康全过程的健康档案,构建全方位健康数据监测和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可实现智能化健康监护计划管理。慢病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了健康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医患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本文探讨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利用可穿戴设备对心电信号以及其他生命体征进行采集,汇聚至医院数据中心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后反馈患者,设计一套集成心电监护、健康报告、服药提醒、饮食推荐及运动方案等功能为一体的移动监护系统,辅助临床实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互联网+医疗"是信息时代与社会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兴起到具体实施都备受瞩目,其目的在于打破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并加以创新,使人们享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更旨在解决看病难等问题。本文从"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在我国的现状及其意义等方面来阐述"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学类专业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
2018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缓解老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等各种"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实践扑面而来,为老百姓在就医过程中提供了极大地的便利和益处。互联网医疗火热的背后,医疗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如影随形,尤其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应用项目越来越丰富,涉及到的人员越来越来越庞杂,部署策略越来越繁琐,整个系统变得越复杂,医院面对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提高网络安全,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正>远程诊疗、在线家庭医生签约、线上健康管理……近年来,"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频频"攻城略地",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让医疗服务越发触手可及。在互联网医疗机构遍地开花、形态日趋丰富的背景下,如何为互联网医疗松绑、指路,已成为推进医改、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重要途径。近期,从  相似文献   

9.
正要真正推动医养结合,应从"去行政化"的角度,打破部门分割,形成以社会办医为主的服务体系;同时改革付费方式,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建立长期照护制度。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主要针对失能、半失能人群,强调日常生活护理与医疗服务、健康服务之间的连续性。换句话说,它是医疗与养老服务之间的有机融合,即医养结合。事实上,2013年到2015年两  相似文献   

10.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在各地逐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依托医院既有的医疗条件,充分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是一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模式下的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设计要求及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以某"医养结合"医院的建筑总平面设计方案为案例,从总平面规划、功能分区、流线设计及室内外环境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医养结合"模式下的现代医院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以作为类似建筑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1):2124-2126
龚廷贤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认为"仁"即"王道",主张"王道"行医,精勤不倦,博施济众;推崇"王道"医方,如六味地黄丸、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避免使用猛烈峻攻之药;采用诸家"王道",反对攻邪治法,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首家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于6月18日正式挂牌。消息一见报,多家法院和普通百姓纷纷致电该中心委托或咨询司法鉴定事宜。中心总工程师白常举向记者介绍说,由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的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专门机构,就是为了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大众追求的普遍目标,因而营造舒适宜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医疗空间环境,是医疗类建筑创作的新方向.秉承"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创造高质量、具有环境治愈功能的空间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与理论总结中,梳理出了一套针对提高医疗类建筑空间环境质量的"三Y"设计理念,旨在全面指导医院整体设计及整体策划、特色景观营造、高质量室内空间环境提升及优化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2008,(7):100-101
2006年我们参与了印度卫生及家庭福利部举办的SixAllms国际竞赛,在印度六个不同区域开发一种大学医院(包括住宿以及基础设施),目的在于获得具有可塑性。能够适应面积和地形不同的基地的设计方案。印度政府希望通过这项竞赛来表达自己在改善并推进公共卫生系统、完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以及优化人居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2)
近年来,我校医学院进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综合课程教学改革。笔者以"呼吸系统-鼻"为例,充分利用我校医学综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在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工作的实际,将每个系统器官结构的医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点与临床诊疗工作联系到一起、融会贯通,努力加强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建立医学多学科间的密切联系的学习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  相似文献   

16.
《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编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分析国内及国外的医疗建筑电气设计发展趋势,阐述了编制《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介绍了该规范的编制工作情况以及规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新的规范将对医疗建筑电气设计各方面给出更加具体化、规范化的规定和参考,指导设计人员对医疗建筑进行科学、先进、完整、规范的电气设计。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1,(1)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医学"生理学"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理学"课程为专业背景,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时代背景,在贯彻课程目标的同时,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将"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期取得立德树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癌症多年来占据疾病死因顺位榜首,不仅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和生命,更让患者面临较大的医疗费用支付压力。本文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在癌症患者医疗保障方面的特点,包括通过免除个人部分负担等措施为癌症患者提供经济协助、为癌症终末期患者提供安宁疗护、实行卫生技术评估、开展"全民健康保险"信息化建设。台湾地区的经验为改善癌症患者医疗保障带来以下启示:提高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对癌症相关医疗费用支付的待遇;推动社区开展癌症的慢性病管理;利用卫生技术评估匹配癌症治疗新药及新技术的医保准入与定价;以信息化建设助力肿瘤诊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0):1440-1442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临床采用未病先防、早治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治疗肛裂可明显减少肛裂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降低手术比例,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张晓春  黄钰婷 《建筑学报》2021,(12):108-115
在梳理西方肺结核疗养院建筑的空间、身体和治疗技术关系的基础上,以上海虹桥疗养院为例,着重分析在典型现代主义建筑特征背后所隐含的形态、空间组织和布局与当时流行的治疗技术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建筑师采取的设计是将医院建筑作为肺结核"医疗设备"的空间策略,使空间回应并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既体现了医疗技术、空间环境和病患身体的关联,也是见证近代中国身体观念、医疗技术与卫生制度变迁的一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