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一种基于K型热电偶的带式传感器测温系统,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K型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并由多路的测温系统构成带式传感器阵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测试精度,性能可靠,可对高温物体的多点温度进行实时测量,具有良好的工程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C8051F350单片机和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多路温度数据采集的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讨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能够测量4路温度信号,具有计算机联网功能。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电热硫化器     
目前使用的胶带接头硫化器有蒸气加热和电加热两种,本文对电加热硫化器作一简介。电热硫化器由上、下两块加热板和液压缸等主要部件组成(图1)。被加热的胶带置于上、下加热板之间,加热板上的压力由液压缸提供。胶带接头质量的好坏与胶合时的压力、温度以及温度的作用时间有关系。液压缸的压力由液压系统中的溢流阀控制。加热板的温度和作用时间由温度自动调节器调节。  相似文献   

4.
橡胶注射机模具加热系统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注射机模具温度场的均匀性直接影响橡胶硫化,而模具温度场的均匀性主要取决于热板的加热效果.由于没有科学依据,热板中热管的功率以及热电偶位置都是凭借经验进行选择,导致模具加热不均匀和温控精度低,直接影响橡胶注射机的使用性能,也是目前橡胶注射机企业碰到的最大难题.采用有限元法,对加热系统进行瞬态温度场模拟仿真,得到了合理的热管排布方式与热电偶位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1)热电偶丝相碰,造成温度上升热处理大井式炉用FP21型可编程序调节器,接K型热电偶,控制炉温,热电偶安装在炉底部加热丝附近。用ER251型笔式记录仪配K型热电偶(热电偶放在炉子上部恒温区内)。经过两年多应.用,控温仪一般高出记录仪3—5℃。有一次,控温仪高出记录仪10℃左右。检查仪表正常,而热电偶的接点10cm处,绝缘瓷管碎了,使热电偶两丝相碰。维修好后,一切正常。(2)风扇反转,造成温度高出20℃用WMZK—01型温度指示控制仪控制大烘箱温度,一次检修烘箱控制电路,修好后发现控制仪的温度比…  相似文献   

6.
设计优化96孔生化样品处理台加热板的物理结构和加热方式,使得生化样品处理台能够快速、均匀地在5分钟内被加热到100℃。利用三维软件建模、有限元分析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加热板进行设计、仿真优化和实验验证。优化后的加热板在加热五分钟后,处理台样品的平均温度达到100℃,孔间最高温度差小于2℃。经过模拟优化后的、按特定空间分布的加热棒阵列来加热96孔生化样品处理台,能大大提高加热过程中96孔温度的均匀性,使之达到±1℃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钢丝输送带接头硫化工艺是将钢丝输送带接头两侧钢丝搭接,通过胶糊胶料加压加热粘合在一起,其强度明显低于原输送带中整条钢丝的强度,所以存在缺陷.文中通过一种新的改进工艺,使钢丝输送带的强度大大提高,延长了钢丝输送带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针对半导体金属氧化物(MOS)气体传感器功耗大的问题,对加热电极的线宽和间距做了优化,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加热板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加热板温度进行测试。为进一步降低功耗,提高温度均匀性,提出在加热电极一侧添加一层电绝缘、热绝缘的包覆膜。对添加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包覆膜的加热板进行模拟分析,并用红外热像仪对加热板的温度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包覆膜可降低功耗,提高温度均匀性,提高传感器响应速率,且包覆膜越薄越好。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无人机动态监测系统对多路热电偶、光电信号并行采集的可靠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设计以FPGA为核心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4片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ADS1248的逻辑控制,实现对10路热电偶信号、5路光电信号及1路冷端补偿信号的实时采集,并通过冷端补偿算法对热电偶测量误差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400℃以下时,K型热电偶在温度补偿后测量误差小于±2.5℃;400℃以上时,测量误差小于±1%t。并且光电测量,穿孔破坏时间误差小于50 ms,满足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真空烘烤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元器件的烘烤,除气及去应力等,加热板是真空烘烤设备的核心部件,其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在300℃下,分别仿真了不锈钢加热板中加热元件的数量,加热元件的间距以及加热元件的功率对加热板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设计了应用于真空烘烤设备的加热板,试验证明其温度场均匀性满足±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钎焊温度及其分布是影响导管钎焊质量的最重要参数之一。针对导管感应钎焊升温快、温度分布差异大的特点,以K型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基于AT89C52单片机开发了温度采样模块,采用MAX485构成了多点测温系统的通讯网络,利用PC机存储容量大、数据处理能力强的优点,研制开发了一套导管感应钎焊温度场多点同步测温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维无限大平板稳态传热模型开发改进平板式稳态导热仪,采用K级热电偶和数字温度仪表进行温度数据采集,数据控制系统与数字温度表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通讯,读取温度数据,在输入加热电压、加热板电阻、试件面积、厚度等数据后可直接获得并显示试件的导热系数.利用设备进行试验,测定了方形橡胶试样和圆形橡胶试样的导热系数,方形橡胶试样比圆形橡胶试样更适合于设备.与LFA447导热仪测定的标准数据相比,在正常操作下利用设备测定的数据误差小于(5~10)%,基本可满足高等学校实验室和实际工程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中频感应加热系统的分析,结合大功率电力控制原件(IGBT)设计了一套中频感应加热系统,并对该感应加热器的控制系统、测温设备、显示设备及散热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合的方式针对中频感应加热系统拟定了两组对比实验,以探究加热频率和工件直径对加热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基本相符。系统能够满足不同海管管径219.1mm~406.4mm范围,还可以达到升温到150℃的温度均匀性,能够在海上盐雾和潮湿度非常高的特殊施工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K型热电偶的多路温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种高温测量与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K型热电偶的多路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以S3C2440 ARM9芯片为核心的上位机和以C8051F020单片机为核心的下位机构成.上位机用于人机界面交互,并通过Modbus串行通信协议控制下位机工作.下位机根据上位机发送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温度采集动作,并根据上位机发送的预设温度曲线参数设置相应的PID参数,控制发热模块加热.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温范围大,测温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能很好的满足各种工业温控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磁热顺序耦合理论,基于FLUX仿真软件建立了同步器齿圈的单圈和内外圈三维感应加热模型,进行了高频感应加热过程数值模拟对比,并对齿圈轴向和径向切片进行了温度云图分布、齿圈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和齿圈内齿加热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内外圈感应器加热齿圈可实现齿圈内外表面同时加热、内外层温度分布均匀、加热时间短,满足齿圈内齿和外槽的硬度的一致均匀,保证同步器齿圈的淬火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同步器齿圈感应加热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N总线,利用单片机技术设计了多点温度测控系统,实现温度的集散控制。系统利用多路转换器和新型数字器件MAX6675构成8路K型热电偶温度测量电路,利用D/A转换器AD7528和驱动电路实现温度控制,利用CAN控制器(SJA1000)、CAN收发器(PCA82C250)和光耦(6N137)组成CAN接口。系统软件采用PID控制器。系统输入通道硬件结构简单,采样数据可靠性高,具有较好的测量控制精度。采用分布式结构,易于扩展,具有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现有丝状热电偶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采样频率和传输速率低、传输方式不灵活、不适用于薄膜热电偶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采用WiFi无线网络作为数据传输方法、提高采样速率并引入非线性补偿方法的K型薄膜热电偶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0~650℃的量程内对K型薄膜热电偶进行瞬态温度测量,最大采样率为100 kHz,温度分辨力为0.16℃,非线性补偿后的测量精度达到0.2级。幅频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最高频率分量为25 kHz的瞬态温度信号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8.
赵地  刘贵喜  朱国玺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2):1128-1129
探讨了计算机机箱温度场的测量方法,采用具有冷端补偿的K型热电偶数字转换器MAX6675设计实现了多点温度分布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高的突出特点.此外,利用热分析软件Flotherm对机箱的温度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仿真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电脑型流量显示记录仪是利用微处理机处理数据和实时控制功能的新型流量显示记录仪表。它使计量装置中的大量硬件软化,提高了仪表的精度及可靠性,实现了单台表进行多路控制、处理数据、打印显示等功能,使整个系统成本降低,性能指标大大改善,因此电脑型流量显示记录仪在流量计量系统中作为处理记录数据可广泛应用,大有发展前途。二、仪表系统概述该仪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多路切换输入电路:以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多路切换开关,在微处理机控制下,与V/F器件一起构成多路切换输入电路,实现多路采样及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铝合金微波器件接头进行局部镀镍铜,选用双面有铜层的聚四氟覆铜板,实现了微波器件接头和聚四氟材料封盖的可钎焊性。采用优化的漏印网板添加焊膏,有效地控制了焊膏预置量,保证了钎焊缝的一致性。通过优化设计感应加热线圈,解决了矩形接头的感应加热温度场均匀一致性问题;通过对微波器件感应钎焊的工艺过程研究,获得了稳定的工艺参数。利用感应加热的快速、局部的优点,实现了微波密封器件局部快速钎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