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26)
传统文化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源泉,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给出两个现实路径,即严格遵守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加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126-127
当前思想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隐性教育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显性教育的作用更为显著。文章在阐述高中生的思想特点,隐性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隐性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完善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落实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华中科技大学房地产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实践,找到了课程思政隐性育人的普适性路径和针对性举措。然而深入研究发现,旨在培养国家机关及其组成部门新生力量的房地产管理课程仅仅追求隐性思政显然不够,必须实现显性思政、显性育人、有声育人、旗帜鲜明育人。当前,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房地产管理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压倒性任务。文章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统领房地产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思路,并根据“七个坚持”的理论骨架厘定课程的章节框架和具体内容,以期对众多管理类课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6):48-53
课程思政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它打破传统课程授课的界限,旨在寻求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之间的融通之道,体现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一跃,具有学生主体、政治导向、思想引领、隐性渗透等特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具有统一性,课程目标具有同一性,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统一性。要从目标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基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型的全学程育人体系。转换育人理念、完善管理体制、改革评价体系和健全保障机制是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型下的全过程育人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格局总览,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智慧的宝贵传承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两者的统一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克服教育主体的"各自为阵"、各教育时段上的"虚化弱化"、教育介体的"开发不足"、教育环体的"信息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在坚持以思政理论课这一主渠道的基础上,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关照、全课程开发、全方位协同的新时代思政"金课"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8)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显性教育有些力不从心。本文通过介绍隐性教育的定义,分析其特点,阐明隐性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学校隐性教育渠道拓展的几点建议,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以文化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基于"以文化人"思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就是: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使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与思创融合云管理平台高度融合;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可分为: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发展规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2)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的评估,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大力培养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和加大对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力度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对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人文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理工科高校近年在人文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课程建设体系提出进一步开发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