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西伯利亚地台腹部地区文德系及下寒统盐下陆源层及碳酸盐层中具有普查远景的油气藏进行了含油气评价。这些层系包括:维柳依层,下湟普斯克层,上湟普斯克层,齐尔斯克层,下达尼洛夫层,上达尼洛夫层和乌索尔层。对各层系均划分为含油气远景区,油气聚集带,油气普查的首要对象,并预测了主要的圈闭类型,油气藏规械和烃类相态。 相似文献
2.
对西伯利亚地台腹部地区文德系及下寒统盐下陆源层及碳酸盐岩层中具有普查远景的油气藏进行了含油气评价。这些层系包括:维柳依层、下湟普斯克层、上湟普斯克层、齐尔斯克层、下达尼洛夫层、上达尼洛夫层和乌索尔层。对各层系均划分了含油气远景区、油气聚集带、油气普查的首要对象,并预测了主要的圈闭类型、油气藏规模和烃类相态。 相似文献
3.
东西伯利亚地台文德系碎屑岩储层是俄罗斯未来油气开发重要增长点,但该区储层年代久远且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较大。通过沉积特征分析,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可以确定开发优势储层。针对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结合岩心和薄片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目标油田下文德统涅帕组的8类典型岩相,划分出沉积期内受周期性海侵作用而形成的3套海侵地层单元和2套海退地层单元,建立平面上由冲积扇过渡至障壁海岸的海陆过渡相沉积模式,确定了冲积扇、潮坪、障壁岛、潟湖等主要沉积相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沉积变化规律。结合油田试采情况和物理模拟实验,明确冲积扇和障壁岛这2类开发优势沉积相,论证通过低矿化度水驱改善储层渗透性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此类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过改进的含油气性预测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和油气藏形成期长的古老地层。这种含油气性预测方法是建立在综合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本文地质指标和对每种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盐下陆源层和碳酸盐岩层(维柳依、下涅普斯克、上涅普斯克齐尔、下达尼洛夫、上达尼洛夫和乌索尔等储集层)的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远景区,油气聚集带和首批应进行石油普查的目标,预测了这些地区的主要圈闭类型、油藏数量和烃类组分。这些研究成果将能极大地提高石油普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了利用钻井和共深度点地震法获取的该区里菲系含油气性的新资料,讨论了暗色岩浆侵入体对围岩含油气性的影响。根据所掌握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另一角度否定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区不适宜于油气生成的观点,指出了该区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赴俄罗斯石油地质考察团一行5人,于1994年11月对西伯利亚地区,地球物理和矿物燃料联合研究所、彼得堡俄罗斯石油科学研究院、模斯科石油天然气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并参加了中俄前寒武系石油和天然气远景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渤海湾盆地深层(3.5km以深)是该地区目前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将其深层油气藏划分为3类共8个亚类:①构造型(背斜型、断块型和断鼻型);②非构造型(岩性型、地层超覆型和潜山型);③复合型(主要包括构造岩性型和构造地层型)。认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分布规律与中浅层明显不同:①强烈拉张裂陷伴有压扭性应力作用的区域构造背景,形成沿走滑断裂带分布的深层油气聚集带;②已发现的深层油气藏均有紧邻生烃中心环带状分布的特点,深层源控规律更加明显;③凹陷内深层发育大型的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型圈闭,是大规模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④凹陷内高密度流大砂体与构造相配置,是深层最佳成藏系统;⑤超高压异常带、异常孔隙带的存在是深层油气富集高产的决定性因素;⑥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迁移性(由周缘向中心,最后至渤海海域)使深层油气藏的层位平面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图2参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了利用钻井和共深度点地震法获取的该区里菲系含油气性的新资料,讨论了暗色岩浆侵入体对围岩含油气性的影响。根据所掌握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另一角度否定了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区不适宜于油气生成的观点,指出了该区的含油气远景。\r\n\r\n 相似文献
10.
11.
湘鄂西地区油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3):300-302
湘鄂西地区花果坪复向斜中北部、桑植石门复向斜中部的构造改造程度弱,处于古构造的斜坡上,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花果坪复向斜南部以及桑植石门复向斜西部处于古构造斜坡下部,构造改造程度较弱,有望发现继承性油气藏。宜都鹤峰复向斜中部及中央复向斜上部成油组合,因受构造运动强烈改造,志留系盖层被剥蚀,仅存下部含油组合,只能寻找重建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仍根据油气有机生成说(沉积-运移)对油气进行预测和勘探。但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热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资料证实,可能存在着地幔生成的烃类(B.C.祖布科夫,2000)。这些具有定量特征的资料确保了油气有机成因说的科学性。本文并不涉及油气成因2种基本学说的争论,而是以东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台的涅普斯克-鲍图奥宾台背斜及其周围不同年代的大陆裂谷)为例,分析油气无机成因的标志并关注改变该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战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塔北隆起带现有油气藏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分类评价,提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有利分布区。作者认为,塔北隆起带的油气藏以背斜型和潜山型最为重要,因此加强对背斜带和潜山带的研究是近期勘探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隐蔽油气藏有不同的定义,但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指在现有勘探方法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类型。目前,它主要包括砂砾岩体、火山岩体、深部潜山、低幅度背斜和裂缝型油气藏。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和主要难题的分析,提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对策为:创新勘探思路、优化勘探方法、开展全方位研究评价、多学科联合勘探、大胆应用新理论、新技术等。笔者认为,反复认识、不断创新是隐蔽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陆相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气藏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8(4):1-14
本文论述了中国陆相断陷—坳陷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从储油圈闭的成因出发,结合油气藏形态,把陆相盆地的油气藏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特殊类型油气藏3大类8亚类20种类型。 断陷盆地中的油气田,往往在同一构造背景上由几十个至几百个独立的油气藏在不同层位迭加组合而成。这些油气藏的个体形态大小不同,成因各异,具有多油气藏类型,多储集类型,多压力系统和流体性质,分隔性强,差异性大,常成区(带)分布,称之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围绕生油凹陷呈环形展布,自外至内分为边缘凸起油气聚集区(带)、斜坡油气聚集区(带)、凹中背斜型油气聚集区(带),凹内地层岩性油气聚集区(带)。这些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区(带)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和油气藏序列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的油气资源及油气藏类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少数大型沉积盆地中;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中,新生界,约占87%,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古生界,约占51%;主原,山地,滩海等复杂地区石油资源量为440亿t,占石油总资源量的47%,指出我国今后油气勘探潜力很大,但难度及成本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9.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造、沉积储层和烃源岩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石臼坨凸起东段南北两侧的渤中凹陷和秦南凹陷发育沙三段、沙一二段和东下段三套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走向斜坡型坡折、单断式陡坡坡折和沉积缓坡坡折,在东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优质储层,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主要为走向斜坡型地层油气藏、深断近岸厚扇型岩性油气藏和三角洲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等三种,渤中、秦南两个富生烃凹陷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础,东营组巨厚泥岩的稳定分布和沙一二段、东三段优质储层的广泛发育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保障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塔北隆起南坡奥陶系油气藏类型辨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海相油气田都经历了多期成藏和后期改造,它们既不是典型的原生,也与海生陆储的次生油气藏有明显的区别,它应属准原生油气藏。对以碳酸盐岩中不规则的岩溶洞缝体来说,不宜再用储集层和盖层的称谓,而应采用储集体和封堵体的概念。不规则储集体分纳溪型、塔河型、任丘型三大类,其岩溶缝洞的发育程度和孤立储集体间的连通程度依次加强,其中的流动性质、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的统一性也随之增强。塔河油藏既不是层状、块状,也是地层不整合、风化壳型油藏,而是网络状油藏,其内部的油气水性质、界面位置、压力均有较大差别。阿克库勒凸起和塔河油区都是多类型储集体的组合。该隆起具有整体含油性和巨大的含油不均一性。测试和试采是评价该类储集层的主要手段,酸压改造是勘探开发中“常规性”的程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