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矿区各期的土地利用图上的各景观类型进行面积统计,根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数据分析露天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根据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指导性的原则。采用实证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学方法,计算出土地景观类型变化的总变化率和年变化及景观类型的转移量。通过对土地景观类型的总变化率和年变化率及景观类型的转移量的研究,反映了露天矿区土地景观类型变化的特点,同时在矿区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管理、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利于创建持续性的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地复垦的原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矿区各期的土地利用图上的各景观类型进行面积统计,根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数据分析露天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根据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指导性的原则。采用实证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学方法,计算出土地景观类型变化的总变化率和年变化及景观类型的转移量。通过对土地景观类型的总变化率和年变化率及景观类型的转移量的研究.反映了露天矿区土地景观类型变化的特点,同时在矿区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管理、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利于创建持续性的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土地复垦的景观地形恢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凤  魏忠义 《金属矿山》2012,41(9):146-149
综述国内外露天矿土地复垦中景观地形恢复的研究进展;分析矿区景观恢复的目标、程序、方法、措施与保障等问题;指出矿区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内容是结合地形学、水文学恢复矿区自然景观综合体,结合采矿活动进行景观恢复规划设计是土地复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露天矿区生态问题及生态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露天矿由于在地表开采,产生的生态问题比地下矿严重.吞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和破坏、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从露天矿区目前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探讨露天矿区生态重建的内容与特点、生态重建技术、目前国内外矿区生态重建工作概况、我国露天矿区生态重建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就我国露天矿区目前的生态重建工作,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利用采矿大型机械运移岩土进行露天矿土体再造;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加强群落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的多样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露天矿生态恢复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露天矿区生态恢复的监测研究进展,阐述了矿区生态恢复系统的动态监测内容,生态恢复的功能群方法,地表下部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及运用RS和GIS技术对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景观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对高分辨率影像的分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矿区地物分类更是矿区生态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深度学习可以通过提取大量的历史影像数据规律及特征,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本研究将采用U-Net网络模型开展高分辨率露天矿区地物类型分类研究。采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勾画样本数据集提取样本数据特征,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对矿区测试集进行测试,探讨深度学习在高分遥感影像上的自动识别能力。结果表明,U-Net模型对露天矿区地物识别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F1-score)值分别达到0.86、0.82、0.84,均高于最大似然法、随机森林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基于深度学习中的U-Net网络模型可以对露天矿区地物类型进行有效的自动识别,可以为高分露天矿区遥感影像数据的地物分类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实现了露天矿各地物自动识别与分类的能力。本文研究成果可以用于AI在露天矿区遥感分类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修复。  相似文献   

7.
煤矿区的建设与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矿区土地利用与景观的变化,以兖州市东滩煤矿开采前后两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煤矿区开采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内容包括矿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变异分析以及其景观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87~2013年,矿区内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减少,其余地物类型的面积都增大;矿区景观格局呈现复杂化,破碎化和均衡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区内高、中风险区的面积不断向外扩张,低风险区的面积比重下降。因此,在矿产资源开发同时,应注重土地复垦过程中的景观格局优化,通过相关治理技术降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增大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从采矿迹地到景观公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江  Theo Koetter 《煤炭学报》2005,30(3):399-402
对矿区景观类型,矿区景观重建的概念、要素和目标以及矿区景观重建的实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通过对采矿迹地的合理整治和景观重建,采矿业对景观环境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最后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阐述了景观规划对矿区景观重建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克里沃洛格矿区露天矿开采含铁石英岩的矿山技术条件受到了堆置大量废石问题的困扰,因为在平原地区已没有用于排土场的空间土地。例如,由于露天和地下开采铁矿床的结果,农用耕地的损失超过30000公顷。在克里沃洛格矿区,约3000公顷富绕的南乌克兰黑土为陷落带所破坏,1500公顷多土地为采完的露天矿所破坏。陷落区的范  相似文献   

10.
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再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章引用景观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理论,从矿区景观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的角度,对采煤塌陷区进行治理改造,研究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再造技术。强调指出,只有依据采煤塌陷区的具体情况,按照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实现结构合理、功能强大、效益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矿山关闭是矿山生命周期的结束,是新的历史生命的开始,做好新生命的铺垫,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唐山市开滦矿区荆各庄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闭矿规划设计,分析了矿区闭矿及景观环境变化规律,以及闭矿景观恢复规划、闭矿景观恢复设计方法与要求。并对矿区景观重建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荆各庄矿主要景观重建技术。实践表明关闭矿山的景观重建规划设计是矿区景观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让  崔朋涛  尚佳楠 《中州煤炭》2022,(2):35-40,46
燕山山脉作为京津翼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战略意义重大。滦平县宝财铁矿的无序开采,矿区内采坑、残丘遍布,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干旱季节,扬尘四起,已经构成沙尘暴及雾霾物质来源,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现场调查评估,矿区内现存3处露天采场、2处残丘堆积、2处工业场地及矿区道路,总占地面积为111 114 m2,存在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问题,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故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对遗留的采坑、高陡边坡、弃渣堆积、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对露天采场、料堆、矿区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后形成较大面积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共恢复坡面绿化面积184 221 m2。  相似文献   

13.
以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论述了其矿山地质现状,根据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恢复的规划,既做到矿山环境有效保护、矿区生态得到恢复,又达到保障地下开采安全的良好效果,为类似矿山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论述了其矿山地质现状,根据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恢复的规划,既做到矿山环境有效保护、矿区生态得到恢复,又达到保障地下开采安全的良好效果,为类似矿山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佟  杜斌  李聪聪  王辉  周伟  王宏  林中月  赵欣  熊涛 《煤炭学报》2021,46(1):230-244
矿山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是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修复涉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冻土、水资源、草甸湿地、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科学问题,难度较大。根据问题导向、科学精准、集中整治、分类施策的要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青海木里矿区煤炭露天开采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目前矿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土地挖损和压占、冻土破坏、水系湿地破坏与采坑积水、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不稳定边坡8种类型。针对以往煤矿开发造成的八大生态环境问题,以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技术、水系自然连通技术、煤炭资源保护技术、边坡稳定性综合监测技术五大关键技术。综合运用以上技术,系统对采坑渣山治理、植被恢复、水环境和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4种具有高原高寒特色的生态修复重点治理模式,分别为水系连通、引水代填、关键层再造以及依山就势。治理工程实践中按照“地质+生态”、“自然恢复+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思路,通过与各井渣山边坡稳定程度、水系传输与采坑积水情况、资源赋存状态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坑一策”的7种治理方法:边坡阶梯整治+坑底部分复绿+引水代填形成高原湖泊(聚乎更三号井)、保留采坑积水形成的高原湖泊+边坡与渣山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水文定期监测(聚乎更四号井)、采坑部分回填形成梯田+边坡与渣山整治+植被复绿+地表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五号井)、资源保护+边坡与渣山整治+采坑形成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植被复绿(聚乎更七号井)、边坡与渣山平整+植被复绿+保留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八号井)、资源保护+采坑回填+削坡整治美化+地貌恢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聚乎更九号井)、采坑回填+边帮整形+坑底就势整平+景观协调(哆嗦贡玛区)。探索了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治理路径,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任文会  王真真 《中州煤炭》2022,(10):56-61,67
矿山目前处于露天开采状态,由于多年的粗放式,对原有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阿克塞县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发现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发育不稳定斜坡和土地损毁情况,其中损毁土地面积共计246.87 hm2,并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和土地复垦方法讨论,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企业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废石混入率是影响露天矿优化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研究露天矿随这些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对矿山经济效益和设计规模有重要影响。首先,基于案例矿山建立露天矿优化基础模型,包括地表标高模型、品位模型和台阶模型;其次,基于浮锥排除法基本原理,结合当前市场行情和矿山技术条件,优化境界;最后,分别考虑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废石混入率在给定变化范围内,露天矿经济效益和生产规模变化特点。研究发现,露天矿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设计规模,对这三大技术参数灵敏度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露天境界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露天境界优化是露天矿设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最终境界优化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矿山资源状况、开采技术条件、矿产品销售价格、矿石开采及处理成本等多因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复杂工作。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选择Lerchs-Grossmann优化方法(L-G法)对云南易门铜矿进行露天境界优化研究,通过对露天境界中优化参数和优化方法的探讨,得出了矿山开采优化的露天经济境界,为矿山的开发提供直接技术方案和投资决策依据。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露天境界优化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过渡时期遇到的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而过渡期关键的问题是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总结了当前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后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