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菌体的生长和生物氧化活性为指标,对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难浸金精矿过程中pH值和温度及有机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1.1~2.0,温度为41 ℃左右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当pH值为1.1~1.4,温度为41~44 ℃时,菌体比氧化速率最大。少量添加蛋白胨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 g/(L·d)提高为0.92±0.05 g/(L·d);少量半胱氨酸的加入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 g/(L·d)提高为0.57±0.03 g/(L·d);两者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3g/mL和6.4×10-5 mol/L,最佳添加时间均为细菌生长进入指数生长期之前。  相似文献   

2.
难处理含砷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硫脲浸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usferrooxidans)对含砷金精矿进行了氧化预处理脱砷实验,脱砷率达98%。生物浸渣用SO2-硫脲浸取体系浸出金,不仅降低了硫脲用量,而且缩短了浸出时间,金的浸出率达95%以上。该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含砷锑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氰化浸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含砷锑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氰化浸金进行了研究。预氧化结果表明最佳生物氧化工艺参数为: 初始pH值范围为1.8~2.0, 矿石粒径-0.074 mm, 氧化温度为25~30 ℃, 摇床转速为140 r/min, 细菌接种量为20%, 液固比100∶2, 矿浆浓度1%~2%, 氧化时间12 d。浸出结果表明, 含砷、锑分别为10.37%和36.81%的金精矿如不经生物预氧化处理, 金浸出率仅41%左右;而经过12 d的生物氧化预处理, 金浸出率可达76.55%左右, 提高了35.62个百分点。生物预氧化可以脱除金精矿中的砷, 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能为生物预氧化含砷难处理金矿氰化浸金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细菌氧化预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氧化预处理该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适宜条件为pH=2.0、接种量10%(体积分数)、矿浆质量浓度100 kg/m3、通气量0.1 L/(L·min),在此条件下,细菌作用10 d后,Fe和As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50%和90%以上;矿石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细菌预处理;细菌预处理过程中砷酸铁沉淀的生成对铁和砷的浸出均不利,有待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难选金矿的生物氧化,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器。为了减少颗粒间的摩擦、降低能耗和增加单位容积氧气转移速度,应将硫化矿物颗粒捕俘到惰性介质(非纺织物)的孔隙中。这种生物反应器称为矿石定位生物反应器。新型生物反应器处理黄铁矿矿浆的浓度可提高到40%(W/V),为普通矿浆生物反应器的2倍。在相同的初始作业条件下,新型生物反应器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黄铁矿的单位容积氧化速度为常规矿浆生物反应器的2.5倍。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连续生物预氧化—炭浸提金工艺,在一级氧化3 d、二级氧化4 d、矿浆浓度15%、充气速率0.2 m3/(L·h)、温度45℃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率95.96%,氧化渣炭浸提金浸出率96.54%。  相似文献   

7.
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的阶段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蒋磊  周怀阳  彭晓彤 《金属矿山》2007,37(10):59-63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实验菌株,研究了黄铁矿的Fe3+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铁离子浓度、pH值以及E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Fe3+由于自身很快会被消耗,因而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较低;而在细菌的作用下,Fe2+可以不断被氧化成Fe3+,从而使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生物氧化具有更高的效率。基于间接作用机制,结合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中pH值及Eh值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黄铁矿生物氧化的阶段性特点,即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氧化过程分为黄铁矿无机氧化、Fe2+生物氧化和黄铁矿稳定生物氧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蒋磊 《金属矿山》2011,40(3):84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闪锌矿的生物氧化作用,并与Fe3+氧化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Fe3+比细菌具有更高的氧化效率,但生物氧化的效率更稳定。闪锌矿生物氧化过程中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经历了延迟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有部分细菌吸附到了矿物表面,未发现中间物质单质硫沉淀。而闪锌矿的化学氧化过程中有大量的单质硫沉淀到了矿物表面,说明生物氧化更彻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难处理金矿石中各种硫化物单矿物进行的细菌氧化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硫化物晶体显微形貌变化、氧化腐蚀的时间截然不同。黄铁矿是最难氧化的硫化物矿物。黄铁矿细菌氧化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各阶段的黄铁矿显示不同的显微特征。黄铜矿是比较难于细菌氧化的矿物。除了毒砂之外,闪锌矿是易于细菌氧化的矿物,其它分别为铅矿、黝铜矿、辉锑矿。  相似文献   

10.
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3菌株对十多个含砷金(银)矿山精矿氧化除去砷、硫、铁及对其中4个矿山氧化处理后精矿氰化浸金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强烈氧化毒砂,但来源不同,氧化速度和程度不同。细菌氧化含砷硫化物的程度,受生物学和矿物学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经细菌氧化处理后的金精矿,氰化浸金均可获得≥90%的浸金率。达此浸金率,对有的金矿含砷硫化物需充分氧化,有的只要求局部氧化即可。然而,存在着氰化物消耗多的问题,必须在氰化前对氧化后金精矿加碱充气预处理,才能使氰化物用量降至8kg/t 精矿以下。  相似文献   

11.
难处理金矿的生物预氧化技术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难处理金矿的含义及难处理原因 ,介绍了生物氧化提金的主要浸矿菌种和典型工艺 ,总结了生物氧化技术的特点 ,并对难处理金矿生物预氧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含碱性脉石矿物大于30%的陕西煎茶岭浮选精矿,采用菌液返回;配入黄铁矿含量相对较高的硫化物金精矿;提高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氧化酶活性等手段,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细菌预氧化过程中的耗酸量,其中配矿浸出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按1∶1的比例配入所选定的硫化物金精矿,可将耗酸量从未配矿前的253kg/t降为46kg/t,扩大了细菌预氧化工艺处理硫化物金矿的矿石类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海某含砷金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某金矿石为难处理含砷硫化金矿石,其浮选精矿直接氰化浸出的金浸出率只有41%左右。为此,对该浮选金精矿进行了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焙烧段数、焙烧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保护碱种类及用量、矿浆液固比、浸出时间对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使浮选金精矿的金浸出率达到了90.54%。  相似文献   

14.
难浸金矿细菌氧化预处理工艺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将低品位的难浸金矿先经浮选分离后,对不同浮选产品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根据各浮选产品的不同性质,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时间,减少了矿石处理量,得到了既经济、处理效果又好的预处理工艺流程。难浸金矿经该流程处理后,金的总回收率可达89.1%。  相似文献   

15.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氧化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取得了砷、硫脱除率分别达92.63%、99.81%,金的浸出率达85.23%的较好技术指标,可为有效利用高砷微细浸染型金矿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难选金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难选金矿石的性质,进行了多方案选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先重选再浮选,浮选粗精矿再磨的联合工艺流程可以获得比较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某含砷金精矿中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金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毒砂)包裹金形式存在。采用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研究了一段焙烧、两段焙烧和添加剂焙烧对氰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一段、两段焙烧方式,金浸出率均未达到90%,银浸出率低于50%;添加剂焙烧效果显著,在焙烧温度650℃、时间1.0 h、添加剂用量NaXY 100 kg/t+YC-1 20 kg/t的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3.56%,银浸出率达62.45%。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中温菌预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并与传统焙烧氰化浸金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焙烧,金的浸出率为72.3%。采用中温菌预氧化,在摇瓶试验中,矿浆浓度15%,预氧化时间10d,金的浸出率为76.7%~82.8%;在半连续实验中,矿浆浓度为15%,预氧化时间为6~8d,金的浸出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