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丁腈,羧基丁腈,丁苯,丁吡四种胶乳改性酚醛树脂,研究改性产生的微观结构与其冲击强度和摩擦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胶乳改性酚醛树脂在性能上有强度大且韧性好的特点,尤其在摩擦性能上比纯酚醛树脂有较大的改善,通过四种胶乳改性酚醛树发现,羧基丁腈胶乳改性酚醛树脂综合性能优于其它三种胶乳改性的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子对丁腈改性酚醛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l2O3、TiO2、SiO2、SiC四种纳米粒子以及不同百分含量改性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利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改性丁腈改性酚醛树脂材料。通过热失重分析表明,A3和T5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在高温阶段A3又高于T5,说明A3的耐热性最好。摩擦磨损对比试验表明,Al2O3、TiO2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改性丁腈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增加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SiO2、SiC纳米粒子对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炭纤维复合摩擦片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丁腈胶粉改性的开环聚合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炭纤维,铜纤维为增强体,配以硫酸钡,石墨等多种填料,采用干法工艺制成摩擦片。文中分析了丁腈胶粉对开环聚合酚醛树脂的改性效果,以及铜丝长短分布,炭纤维和炭纤维种类对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丁腈胶粉可提高基体的冲击强度,少量炭纤维的存在会明显降低磨损率;长短两种铜纤维可降低磨损率,还可提高摩擦系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羧基丁腈胶乳(XNBRL)是丁二烯、丙烯腈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三元共聚物,是丁腈胶乳的改性品种。由于引入了羧基,同时含有C=C双键,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联硫化,如硫磺硫化、过氧化物硫化、羧基脱水交联、胺类硫化、环氧化合物硫化、二异氰酸酯硫化、辐照硫化,从而获得各种优良性能,且优于普通丁腈胶乳。其制品具有优异的耐油、耐化学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橡胶和非橡胶制品。文中对羧基丁腈胶乳的合成、配合加工(可采用炭黑、白炭黑、粘土、蛋白、石墨等进行填充和补强)及共混(可与异种胶乳、树脂或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四马来酰亚胺改性有机硅酚醛树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四马来酰亚胺对有机硅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能、粘接性能和贮存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马来酰亚胺改性有机硅酚醛树脂固化过程中,四马来酰亚胺的双键与有机硅酚醛树脂的羟甲基发生加成反应,提高了有机硅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能和粘接强度,并保持其韧性,但也造成常温贮存期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四马来酰亚胺在制备过程中缩合不完全,存在少量羧基和胺基,常温下与有机硅酚醛树脂羟甲基发生缩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摩擦材料用酚醛树脂增韧、增强以及耐热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橡胶、植物油、无机纳米材料、纤维以及聚苯并噁嗪树脂等改性体系对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纳米粉末橡胶可同时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和韧性,弥补了传统橡胶改性的不足;植物油可提高酚醛树脂的韧性,但也会使其的耐热性下降;无机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影响其改性效果;纤维对酚醛树脂有增强增韧作用外,还可以明显改善其摩擦性能;而天然纤维可再生、价廉,而且强度高,但作为摩擦材料增强体,其耐热性有待改善;新型热固性酚醛树脂固化温度较高,要取代传统酚醛树脂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及其应用性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发明的原位生成法成功地制备了摩擦材料用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利用XRD和TEM对所制备的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铜的粒径为10~40 nm,呈近球形。进行了TGA、冲击试验和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有较大提高,与纯酚醛树脂相比,其初始分解温度和半分解温度可分别提高31℃和46℃;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韧性和摩擦学性能有明显改善,与纯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相比,冲击强度提高44%,热衰退率和磨损率分别降低约50%和2/3。建立了酚醛树脂/纳米铜复合材料的界面模型,并探讨了纳米铜改善酚醛树脂及摩擦材料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酚醛树脂、硼改性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以陶瓷纤维为增强纤维,制备了3种酚醛树脂陶瓷摩擦材料。对其冲击韧性和硬度进行实验测试,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其磨损表面形貌及其成分,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硼改性酚醛树脂黏结剂能够提高摩擦材料的硬度,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黏结剂能够提高摩擦材料的冲击韧性,降低摩擦材料硬度;在摩擦过程中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在高温下炭化,在摩擦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摩擦层,摩擦层的存在使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相对比较稳定,降低了摩擦材料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9.
铜纤维/芳纶浆粕混杂增强摩擦材料的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冲击强度为主要考察目标,研究了酚醛树脂种类及含量、混杂纤维配比及含量对铜纤维/芳纶浆粕混杂增强摩擦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借助SEM观察了摩擦材料的冲击断面.结果表明,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优于腰果壳油/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但硬度有所提高;铜纤维中加入芳纶浆粕的混杂纤维形式可显著提高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在树脂含量35%、纤维含量18%(质量分数)、纤维混杂比1∶1时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为3.63kJ·m-2.  相似文献   

10.
摩擦材料用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酚醛树脂是摩擦材料中最重要的基体材料,但是纯酚醛树脂存在脆性大、耐热性不足等缺陷,因此要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耐热性和韧性。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常用的几种化学改性酚醛树脂和物理改性酚醛树脂及其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树脂粘结剂对汽车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不同树脂基体和不同树脂含量的汽车摩擦材料,研究了树脂种类与含量对汽车摩擦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摩擦材料的摩擦、耐热和力学性能,均优于纯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树脂-丁腈橡胶共混改性摩擦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摩擦系数稳定。随着树脂粘结剂含量的增加,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树脂粘结剂的含量在9%~12%时,摩擦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树脂粘结剂的含量小于6%时,摩擦系数较低且不稳定;树脂粘结剂的含量大于15%时,材料发生热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2.
FKF纤维增强新型制动摩擦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张扬  孟春玲 《材料导报》2007,21(7):101-102
基于国内汽车摩擦材料行业的现状和生产成本的考虑,选用FKF纤维为主体增强纤维,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研制出FKF纤维增强新型制动摩擦材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适宜且稳定,耐磨性能好,是一种理想的汽车摩擦材料.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硼桐油双改性酚醛树脂的改性原理,对以此为基体的编织型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与其他几种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酚醛树脂进行硼桐油双改性后应用于摩擦材料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徐祥  杨明  张世伟  龚乾江 《材料导报》2017,31(Z1):447-45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有机复合摩擦材料的成分进行优化,利用MMS-2A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的摩擦系数进行测试,用比磨损率表征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并通过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用Leica体式显微镜和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材料摩擦磨损后的表面形貌,探索了不同成分下合成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对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的影响最大。摩擦系数较优的组合为A1B1C2D2,比磨损率较优的组合为A3D1C1B3。树脂含量较少时,摩擦表面的摩擦膜较少,犁沟较深,呈严重的磨粒磨损特征;随树脂含量增加,摩擦表面形成完整且连续的摩擦膜,犁沟较浅,材料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5.
龚乾江  徐祥  杨明  张世伟  肖瑞 《材料导报》2018,32(10):1628-1634, 1644
通过干法热压成型工艺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摩擦材料,研究了高性能填料以及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质量比(CPR/NR)对复合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热分析仪测试其耐热性能,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摩擦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压缩模量、硬度随橡胶含量的减少而增加,冲击强度则呈相反的趋势。橡胶含量的减少,树脂比例的增加,使复合摩擦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提高,促进了第二接触面的形成,使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降低。高性能填料含量较低时,材料表面形成大且连续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使摩擦系数、比磨损率降低,复合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填料含量的增加会阻碍第二接触面的形成,使材料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逐渐增大,材料的磨损形式由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16.
以PET薄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过硫酸铵水相热分解使其表面羟基化,再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存在下,引发丙烯酸单体自由基接枝聚合,在薄膜表面形成对环境湿度敏感的可溶胀的聚丙烯酸水凝胶层.研究结果表明:该表面接枝聚丙烯酸对材料的阻湿性没有显著影响;而干态下由于羧基间的氢键作用,薄膜氧气透过率,羧基接枝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改性后表面粗糙度增加,薄膜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都随着羟基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COOH]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