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人文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建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在"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可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外部教育环境三方面对外语教师教育进行完善:提高外语教师教育内容的"人性化"内涵、促使教育方式的人性化转变、创建人文精神的外部教育环境以赋予教师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能促进外语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当今全球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对社会现有的各个层面产生着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教育,作为联系新经济科技与社会现有体制和状况的纽带,应该如何变革,如何适应和化解这种“影响和冲击”呢?笔者认为,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但培养什么样的人却是目的中的目的!人,是文化的载体,是创造文化与文明的主体。所以,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要重视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教育、滋养所培养人才的内在人文精神,进而达到促进全社会文化与文明体系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一、我国人文教育现状虽然我国有… 相似文献
3.
医德是医生的基本道德,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是新医改实施的现实诉求,减少医患纠纷的现实诉求,是医学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游晴林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13-17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现象,着重讨论了人文教育对高职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规范、学习主体、心理特点、社会责任感和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问题。指出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学生人格力量和德育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高职教育的原有目标进行了再认识与分析 ,提出高职教育亟待加强人文教育。高职教育也要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将“做人”与“做事”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并对人文教育进行整体规划 ,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之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高职院校医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在医德医风存在认知偏差.文章根据医德医风教育的发展期、形成期、巩固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加强高职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文广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55-56,68
当前,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值得关注,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文教育的偏差。因此,工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现代人。要实现人教育的目标,必须在加强人学科教育的同时,注重人实践活动,不能把人教育仅仅等同于人学科知识教学。在人实践活动中,要重视良好人环境的熏陶作用,重视让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环境;同时要接近自然,善待自然。针对我国人教育的现状,在开创良好的社会外部人环境的同时,学校要特别重视为学生提供表现人精神的机会,重视挖掘各门教育学科的人底蕴。 相似文献
9.
10.
孙渝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从价值层面,政策层面,人力保障,优化环境,教学内容方面及评价措施等策略对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必须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来促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内化,这是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05,11(2)
12.
梁周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1-182,187
阐述人文和人文教育内涵,结合《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分析高师大学体育课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体育课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认为体育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普遍价值之所在,所以体育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训练.更是一种体育文化学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成为可能,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就现代教育技术中如何重视人文关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马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24-25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出发,指出人文精神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人文精神教育即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和肯定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肖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在教育历史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促进了教育活动不断发展。通过回顾教育发展历史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同一性和斗争性,总结它们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概括两种思潮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教育应该如何对待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16.
汪一丁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56-58
大学校园建筑不仅是校园物质文化最基础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内涵.因此,高校中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存续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导向、熏陶、影响、内化等功能.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的校园建筑文化具有明显的水专特色和水教育的文化个性,校园建筑、校园景观与人才培养特色相得益彰,体现出大学校园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潘光旦关于人性、教育及教育功能的论述。人具有作为人的共同特性,每个个体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同时人还有性别的不同。针对人的通性,实行通性教育,然后实现社会秩序;针对人的个性,实行个性教育,然后实现文化进步;针对人的性别,实行性别教育,然后实现种族绵延。教育的种种问题都源于对人性的违背。教育应该回到人自身。实行健全的人性教育,则社会秩序、文化进步与种族延续将不求自致。 相似文献
18.
军校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索人文与科技的内在关联出发,揭示了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的必然性,提出了军校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的一种思路,即:拓宽人文教育领域,强化专业教育渗透,重视校园文化熏陶.同时指出,实施军校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要抓好“一支队伍”,实现“两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孟燕燕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16(4):78-80
阐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途径的设想和建议:学科设置上走向融合;教育理念上走向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走向融合;在活动中走向融合等。 相似文献
20.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希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8(B06):22-25
潘光旦(1899-1967),江苏宝山县人,是我国著名优生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站在生物遗传学的角度,以社会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着近代教育的本质、目的、宗旨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以“位育”观为核心,以人格培养、“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理念。从中表达了他对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人格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