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升低钴含量6%(质量分数)超细硬质合金的质量和生产稳定性,本文就超细硬质合金混合料生产工艺参数中湿磨时间对超细合金微观结构及其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生产低钴超细硬质合金来说,混合料长时间湿磨主要起混合均匀和活化作用,而对混合料粉末的破碎作用较小,但若湿磨时间过短(<60 h),则容易在合金中形成微孔隙和钴池现象,而湿磨时间过长(>90 h)又容易在合金中形成晶粒长大和夹粗现象,最终都影响到低钴超细硬质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2.
紫色氧化钨的生产、检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迎春  姜萍 《江西冶金》2007,27(3):29-31,35
简要介绍了紫色氧化钨的组成及生产原理,详细论述了其生产过程的控制因素、检测方法以及在超细钨粉及超细晶硬质合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粘结剂原料钴粉在制备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采用超细/纳米级粒度的球形钴粉不仅可以降低合金的烧结致密化温度从而抑制WC晶粒异常长大,同时能够减少球磨混合时间、改善合金中的钴相分布,有助于获得高性能的超细和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总结了近年来超细和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用钴粉的国内外研究开发状况,介绍了采用液相沉淀-氢还原法制备球形纳米钴粉的取得的实验成果,指出该法是生产超细和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用纳米钴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4.
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超细硬质合金的关键是粉末的制备和压坯的烧结,并且超细硬质合金在烧结过程中容易引起晶粒长大。有关研究表明在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硬质合金中晶粒的长大。近几年以来国内外对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以,本文就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种类、方法,以及抑制剂对超细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钴粉形貌和粒度对低钴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形貌和粒度的钴粉作为粘结相在相同的条件和成分下制成低钴含量6%(质量分数)的超细硬质合金,通过扫描电镜(SEM)的二次电子(SEI)和背散射(BEI)分析法以及能谱(EDS)成分分析法等对混合料的微观结构、微区成分进行分析,并就混合料的压制压力、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用类球形钴粉来生产低钴超细硬质合金可以使混合料的湿磨时间缩短10h左右,且合金微观结构更均匀,合金的抗弯强度提高,合金的硬度变化不明显,粉末的压制压力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6.
国外硬质合金生产技术近10多年来发展较快,其主要特点是:1.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新工艺、新设备。例如喷雾干燥、球磨搅拌、热等静压和新型成形技术以及大型真空烧结炉等。同时开发了钨钴复合氧化物直接制取钨碳—钴化学混合料、化学生产毫微级钨碳—钴混合料、流化床制粒、真空热压、烧结热等静压、低压热等静压以及后续处理硬质合金等新技术,另外在硬质合金生产领域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2.不断开发新产品。国外相继研制并推广一些新型硬质合金,如超细合金、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合金、低钨少钽合金、新型钢结合金、二硼化钛基金属陶瓷…  相似文献   

7.
在碳化法生产铌(钽)碳化物的基础上,针对硬质合金用超细碳化铌(钽)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总结概括了其质量控制要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题目期页1钨钼、硬质合金及金属陶瓷超声场作用下薄膜型WO3-Ti O2光催化剂制备与性能表征1 1钨/钴氧化物SPS直接碳化原位合成超细WC-Co硬质合金1 18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过程中碳含量的控制1 22硬质合金中WC相的塑性变形1 26国内外硬质合金生产现状及近期发展动向分析1 36超细碳化钨粉末粒度测试方法的研究1 55离子交换法从钼酸铵溶液中分离钼钒的研究2 1纳米WO3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现状2 48钨湿法冶炼新工艺技术的应用2 52离子交法分离富集钨酸钠溶液中的钒3 5梯度结构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切削性能研究3 12钨铜复合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晨光 《稀有金属》2004,28(4):762-766
概述了我国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与进展。我国在制备超细晶粒硬质合金主要粉末原料的批量化生产技术及烧结过程中抑制WC晶粒长大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可制备出超细和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获得优异性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已趋于成熟。对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工业化技术开发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的工艺特点、技术现状以及在硬质合金异型产品制备中的应用,分析了钨钴硬质合金注射成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控制、碳含量控制、尺寸精度控制和提高制品力学性能等难点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的解决方法.并对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勋 《四川有色金属》2021,(1):49-52,68
如何提高使用寿命是硬质合金拉丝模研究的重要方向.而模芯材质、内孔涂层和内孔结构设计是影响硬质合金拉丝模寿命的重要因素.由于硬质合金拉丝模存在耐磨性较差、寿命较短的缺点,本文从基体材质优化、涂层处理、内孔结构优化三个方向,介绍了提高其寿命的研究进展.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硬质合金拉丝模的使用寿命:低钴超细晶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硬质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展, 我国硬质合金产量也逐年提高, 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硬质合金废料也逐渐增多, 这些废料中钨含量(指质量分数, 下同)约40%~95%, 钴含量约3%~20%。因此, 如何高效地回收钨和钴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对缓解我国钨、钴资源需求压力也有重要意义, 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文中综述了锌熔法、机械破碎法、电化学法、氧化法和酸浸法的研究现状, 基本原理, 回收工艺以及对回收方法进行了展望, 指出改善现有的回收技术, 多种工艺相结合开发出回收成本低, 污染小, 高品质回收料的工艺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超细WC Co硬质合金具有超高强度和硬度的特点 ,在各行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 (PIM )可以以低成本的优势制备超细硬质合金制品 ,制品尺寸精度高、形状复杂程度高 ,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超细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的工艺特点、技术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指出了超细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常数仪和高温维氏硬度计对C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10%的硬质合金进行热学性能与高温力学性能检测,然后用以这2种硬质合金为基体的涂层刀片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33进行高速车削,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对车削后刀片的磨损区域进行观察和成分分析,研究刀片基体的Co含量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硬质合金中的Co含量由10%降低到6%时,热导率由62.78(W.m)/K升高到84.57(W.m)/K,与此同时同一温度下的高温维氏硬度提高10%左右;YBG202刀片(基体中Co含量为10%)的切削刃与后刀面的磨损均较迅速,而YBG102(基体中的Co含量为6%)刀片后刀面的磨损相对均匀,磨损速率低;基体中的Co含量由10%降低到6%时,刀片的切削寿命提高约3倍。故高速连续切削镍基高温合金时应当尽量选用低Co硬质合金作为刀片的基体。  相似文献   

15.
钴作为硬质合金应用最广泛的黏结剂,存在资源稀缺、成本高昂以及WC-Co硬质合金耐腐蚀性能较差等问题,综合考量生产成本与改善性能,本研究采用铁镍部分代替钴组成复合黏结剂,以其制备超细硬质合金,研究其显微组织和力学、耐蚀耐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黏结相中Fe/Ni质量分数比增加,使得合金WC晶粒细化和黏结相分布不均,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与降低。合金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评估采用极化曲线测试与浸泡实验,黏结相添加Ni能提高合金耐蚀性,归因于Ni的钝化特性与促进腐蚀产物膜的形成。硬质合金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与Fe/Ni质量比呈负相关,合金耐磨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黏结相的强度增强和WC晶粒细化合金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一种替代传统整体硬质合金轧辊的新型复合轧辊,以期在不影响轧辊使用性能的基础上,节省宝贵的W、Co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对采用硬质合金/碳钢复合轧辊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并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两方面对WC-Co硬质合金与碳钢连接区域进行深入解析.结果表明,通过对铁基粉末与硬质合金混合料粉末的合理搭配、采用特殊装料方式、用传统模压成形方法压制毛坯、施行热等静压烧结或加压烧结,所制备的WC-Co硬质合金/碳钢烧结复合体材料,结合区强度可达1 600 MPa,并通过Fe、Co原子互扩散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从制备工艺方面初步证明以硬质合金/碳钢复合轧辊替代硬质合金轧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Co含量对硬质合金梯度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分段烧结的试验工艺,通过改变原料中钴的含量来研究钴含量对硬质合金梯度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试验主要从钴含量对梯度烧结后、涂层后合金的机械性能、梯度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索,并研究了梯度硬质合金刀片的切削性能。试验表明,随着合金钴含量增多,合金梯度结构越明显,梯度层厚度增加;合金的强度与磁饱和提高,硬度、磁力和密度减小。同时随着合金钴含量增多,经涂层处理的硬质合金刀片的切削性能提高,达到同一磨损高度VB=0.12mm时,FGCC-Co-8刀片的切削寿命较FGCC-Co-6刀片提高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粗晶硬质合金硬度和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量搜索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合金碳含量、烧结工艺、钴含量、粘结相成分配比、球料比、球磨时间这六个因素及因素间两两交互作用对粗晶硬质合金硬度、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含量、球磨时间是影响硬度的主要因素;烧结工艺、球磨工艺和粘结相成分配比是影响合金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可得到缺陷更少、粘结相分布更为均匀故强度更高的粗晶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9.
硬质合金回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质合金的使用量逐年快速增长,生产上废弃的硬质合金渐渐受到重视.改进废旧硬质合金的二次回收工艺,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回收硬质合金的研究主要围绕节能环保、工艺简洁、回收效率和回收质量等方面展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回收废旧硬质合金碳化钨和钴的研究目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应用工艺条件和综合回收效果.指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冶金方法相结合、机械破碎和高温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废旧硬质合金具有很好的综合回收效果,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对硬质合金回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粉末冶金学》2013,56(3):200-205
Abstract

Inhomogeneity in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tungsten carbide raw material can result in abnormal WC grain growth in WC–Co cemented carbid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tungsten carbide powders and ultrafine cemented carbides, abnormal WC grain growth is the most troublesome issue.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cobalt additions on WC grain growth during the carburisation process of nano- and coarse tungsten powders and the sintering process of ultrafine tungsten carbide powde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ungsten carbide powders, it was shown that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0·035 wt-%Co into W+C mixtures, a dramatic change in WC grain morphology took place for coarse tungsten raw material, while for nanotungsten raw material, a pronounced WC grain growth took place. Plate-like truncated trigonal and hexagonal WC grain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carburisation process of coarse tungsten raw material containing 0·035 wt-%Co. For the sintering of ultrafine tungsten carbide powders containing 0·3 wt-%Co, an anisotropic and abnormal WC grain growth took place. The mechanisms for WC grain growth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ano- and ultrafine tungsten carbide powders and ultrafine cemented carb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